论文摘要
目的:小口径血管支架是受损伤血管的良好替代物,但现在的血管支架大都缺乏良好的机械支撑力,或者没有生物学活性,缺乏自我生长和修复能力,或者没有良好的细胞粘附生长等相容性。我们的研究主要探讨一种新型的,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管状支架,以及它的力学特征和体内生物学性能。方法:应用盐析和喷涂技术制做管状血管支架,在体外,我们检测了血管支架的力学性能,分别评价了破裂压力,径向顺应性和缝合拉力,并制做不同厚度的聚氨酯层(PU)来评价三个力学指标的关系,寻找适合厚度的血管支架。我们种植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于材料上,在体外滚动培养7天后,然后植入体内,置换一段狗的腹主动脉。植入期间进行动脉造影,然后于第1、3、6、12、24周取出,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血管支架长4cm,直径6mm,具有类似自然生物血管的三层结构,内外两层为微孔状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材料,孔径大小30μm~74μm,孔径率为80%;中间层为致密的聚氨酯(PU)材料。支架厚0.295mm~0.432mm,径向顺应性3.80%/100mmHg~0.57%/100mmHg,缝合拉力为1959N/cm2~3228N/cm2,随着支架管壁PU层厚度增加,缝合拉力增加,但径向顺应性降低。我们选用了0.295mm厚度的血管壁,此时血管显示出适合的缝合拉力和顺应性。造影显示:植入3月后的血管显示通畅良好,没有扩张和狭窄。电镜扫描显示了连续的内皮细胞层覆盖在血管腔内表面。6月后,造影显示血管腔轻度的狭窄。取出血管:肉眼下支架材料仍较完整;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支架血管内层CD31染色阳性,中层αSMA染色阳性,有大量胶原纤维和部分弹力纤维形成,支架的PLGA层内有大量细胞渗入,同时PLGA材料出现大部分降解,而PU层完整。结论:具有三层结构的小口径血管支架,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细胞可粘附性;在动脉的高压环境中显示了良好的通畅性,无扩张和明显的狭窄,在体内有良好的重塑。但支架的降解仍需要进一步调节。目的:周围神经在动脉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主要评价周围神经细胞—雪旺氏细胞(SC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诱导向动脉细胞样分化的作用。方法:取大鼠的SCs和bMSCs细胞在Transwell培养板共同培养7天。共分为4组:A(实验组),B组都在Transwell上层培养bMSCs,下层培养SCs,B组在相同条件下加入10μg/ml VEGFR2(Flk-1)-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C(对照组),D组上下层均培养的bMSCs,D组在相同条件下加入10ng/ml VEGF。用3H-TdR掺入计数法分别在共同培养的第1,3,5,7天对bMSCs进行计数,结果用每分钟计数(CPM)来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动脉血管标志物—ephrinB2在bMSCs上的表达率。蛋白印迹杂交检测各组ephrinB2,VEGF和neuropilin-1(NRP-1)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共同培养bMSCs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β-微管相关蛋白Ⅲ(βTubulinⅢ)和S-100蛋白进行鉴定。结果:实验组的bMSCs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第5天达到高峰;共同培养bMSCs的ephrinB2表达高达49.40%,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bMSCs的增殖和ephrinB2表达可以被VEGF拮抗剂所阻断。对照实验也表明,外源性的VEGF能增加bMSCs的增殖,促进ephrinB2的表达却明显低于与SCs的共同培养组。实验组的bMSCs能表达αSMA和PECAM,而神经因子βTubulinⅢ和S-100蛋白表达阴性。蛋白印迹杂交显示,SCs能表达VEGF,bMSCs的ephrinB2表达能被VEGF拮抗剂阻断。结论:雪旺氏细胞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它向动脉样细胞分化,其实验效应是与SCs分泌神经源性的VEGF有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小口径人工血管论文; 生物降解支架论文; 聚氨酯论文; 雪旺氏细胞论文; 骨髓间充质细胞论文; 增殖论文; 分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