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重庆正经历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它同时也导致了农村人才和资金的流失,这与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形成了矛盾。本文研究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对重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实证分析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以及土地利用以及具体产生什么影响,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在保证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同时,又能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同时也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经验以及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经典理论,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重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问题,明确研究目的与方法,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述评,为文章奠定理论基础。包括论文的文献综述,第1章总论,第2章理论借鉴与概念框架的内容。第二部分,通过描述重庆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情况,然后评价重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数量和特点上分析重庆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并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比较,以分析重庆农村劳动力数量与素质从整体上对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影响。包括论文第3章重庆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分析的内容。第三部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计量经济的方法分析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中农业产出,农民收入以及土地利用各方面的影响。包括论文第4章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分析与第5章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的内容。第四部分,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解决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同时,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总结了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论文第6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的内容。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重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虽然重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较大,但与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相比较,重庆农村仍然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重庆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外出务工人员,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相比,重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重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存在组织程度低,缺乏有效引导,市场意识薄弱,转移不稳定等问题。2重庆农业现代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并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对重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评结果表明,重庆农业现代化处于起步阶段,离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仍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与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和城市,使得重庆现代农业的发展缺乏主力及后备力量,而且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很难在农村推广和应用。加之农业资金投入不足,也导致了重庆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落后。3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的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随着农业劳动力投入增加,农业产出反而减少;而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出却增加。这就说明目前重庆市仍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零,所以即使劳动力投入在增加,但农业却在减少。由此可见,重庆的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加上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偏低,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重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与收入的增长正相关,而且相关性比较显著。也就是说重庆农民的收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也有了一定的增长,由于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也导致了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的同时,农户对农业的投资也在逐渐增加,他们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本来进行再生产以及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这对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及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重庆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也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量的耕地被抛荒或者承包给留守农民耕种,使得土地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效率越来越低,对重庆市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越来越多,使得留守农村劳动力的人均耕地面积也随之增加,扩大了农村土地的经营规模,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总的来说,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农业现代化资本的投入产生了正面影响,对农业产出为负面影响,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产生了正面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与借鉴[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 [2].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探究[J]. 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3].正确处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J]. 决策导刊 2008(04)
- [4].福建永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解决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29)
- [5].农村教育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2)
- [6].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2)
- [7].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研究[J]. 财富时代 2020(02)
- [8].新疆和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5)
- [9].新农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0].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规模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03)
- [11].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高质量就业问题探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4)
- [12].农村劳动力转移阻碍因素与启示[J]. 农家参谋 2020(13)
- [13].利用政府配套政策推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新探索——评《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政府配套政策研究》[J]. 经济纵横 2020(07)
- [1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区域异质性的视角[J]. 社会科学家 2020(04)
- [15].从务工到创业——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式升级[J]. 管理世界 2020(07)
- [16].产业融合视角下促进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 2020(04)
- [17].“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五大问题[J]. 经济学家 2020(10)
- [18].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民持续增收互动共赢[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1)
- [19].劳动力转移及其分化对农地投入结构的影响——以江西省两个县(市)为例[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0].推动技术进步:中国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教育改革探析[J].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0(05)
- [21].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影响及对策[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6)
- [22].辽源市:“四个强化”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34)
- [23].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思考——基于乐山市的调研[J]. 中国就业 2019(08)
- [24].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对策[J]. 乡村科技 2019(31)
- [25].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历史轨迹和新时代新方向[J]. 中国人事科学 2019(09)
- [26].南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分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21)
- [27].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J]. 西部财会 2017(11)
- [28].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3)
- [29].穆村镇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和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4)
- [3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