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庄子》文学的现代阐释

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庄子》文学的现代阐释

论文题目: 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庄子》文学的现代阐释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刁生虎

导师: 蒋凡

关键词: 庄子,文学研究,生命哲思,诗意言说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庄子的存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他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对中国文人性格和文学传统的形成起到奠基性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庄子》文学的研究远不及对其哲学的研究系统、深刻和全面;对庄子本人的评价也与其对中国文学的实际贡献远不相称。正是基于此种现状,拙文试图以《庄子》文本为中心,从“道”的而不是“技”的层面,以诗思融合和以艺进道为线索,通过多种各自不同但又内在相关的视角对《庄子》文学展开多层面的综合考察,从而发掘出蕴藏于《庄子》文本当中的文学质素,揭示出其与中国文学的精神关联。 导论主要就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基本内容、材料取舍和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第一章从哲学理论的形象化与具体化、哲学概念的生命化与境界化以及哲学语言的诗性化与艺术化等三个层面揭示了《庄子》文学诗思融合、以艺进道之品格。 第二章从时代基因和文化依托的角度揭示了《庄子》文学品格的外在成因。现实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学术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庄子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商宋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相融合为《庄子》一书的出现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 第三章从语言哲学和表意方式的角度揭示了《庄子》文学品格的内在成因。庄子“说‘不可说’”的语言哲学以及由其决定的“寓言”、“重言”、“巵言”等三种言说方式决定了《庄子》诗思融合的基本品格。 第四章提出“三言”即“隐喻”的看法,而且试图将隐喻进行思维和文化层面上的界说,并认为它是揭示中国文化诗性特征的一把钥匙,其中以《周易》为代表的象征、以《诗经》为代表的比兴、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寓言等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的普遍性、核心性术语和现象都属于广义隐喻文化的范畴。庄子的贡献就在于他进一步提出了隐喻的概念、发展了隐喻的形式、丰富了隐喻的内涵,改变修辞性的、语词型的、单句式的隐喻为文化性的、篇章型的、故事式的隐喻。而且相对于同期其它诸子来说,庄子寓言型隐喻也是自有特色。 第五章从宇宙意识的角度揭示了庄子哲学观念与《庄子》文学特色的隐秘联系。主要从无限观念与浪漫风格、物化思想与变形艺术、天人关系与叙述模式等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章 诗思融合与以艺进道:《庄子》文学品格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哲学理论的形象化与具体化

一、诗思融合:《庄子》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以艺进道:《庄子》思想的传输模式

第二节 哲学概念的生命化与境界化

一、哲学概念的生命化展现

二、哲学概念的境界化传输

第三节 哲学语言的诗性化与艺术化

一、多义性

二、召唤性

三、象征性

四、跳跃性

五、情感性

六、音乐性

第二章 时代基因与文化依托:《庄子》文学品格的外在成因

第一节 春秋战国的时代契机

一、现实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文化学术的繁荣昌盛

第二节 宋楚文化的地域背景

一、庄子的故国里属

二、《庄子》的文化背景

第三章 语言哲学与表意方式:《庄子》文学品格的内在成因

第一节 庄子的语言哲学

一、“可说”与“不可说”

二、缘何“不可说”

三、说“不可说”

第二节 《庄子》的表意方式

一、庄子“寓言”考论

二、庄子“重言”考论

三、庄子“巵言”考论

第四章 “三言”表达与隐喻言说:《庄子》言说方式的历史贡献

第一节 “三言”的本质与隐喻的功用

一、隐喻:修辞·思维·文化

二、庄子:“三言”与隐喻

三、《庄子》:隐喻言说与诗思融合

第二节 中国隐喻文化与庄子的贡献

一、中国隐喻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

二、庄子对中国隐喻文化的贡献

第五章 宇宙意识与文学特色:《庄子》哲学观念的文学转化

第一节 无限观念与浪漫风格

一、宇宙无限

二、浪漫风格

第二节 物化思想与变形艺术

一、物化三论

二、变形艺术

第三节 天人关系与叙述模式

一、天人合一

二、叙述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标签:;  ;  ;  ;  

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庄子》文学的现代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