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国外有关肿瘤高凝学说的提出,使得活血化瘀药对肿瘤治疗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目前关于活血化瘀药物对肿瘤治疗是否取得良好的作用,还存在争议。丹参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近年来关于丹参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广受关注,其实验结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丹参素[D-(+)-β-(3,4-dihydoxy-phenylalanine);DSS]是丹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不仅具有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而且还有抗氧化、抗炎、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等多种与肿瘤微环境学说相关的药理活性。本课题从体内外研究丹参素对肿瘤恶性生物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阐明丹参对肿瘤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目的研究丹参素体内外对肿瘤恶性生物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通过MTS/PMS比色法观察丹参素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Boyden趋化小室法观察丹参素对B16F1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丹参素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VEGF、MMP-2、MMP-9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MTS/PMS比色法、Boyden趋化小室法、HUVEC小管形成实验观察丹参素对VEGF所诱导的HUVEC增值、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的影响。体内通过足垫注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复制自发肿瘤转移模型,观察丹参素对自发转移模型中原发灶瘤重及肺肿瘤转移结节数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丹参素对B16F10黑色素瘤原发灶组织中VEGF、MMP-2、MMP-9表达的影响。通过尾静脉注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复制实验性肿瘤转移模型,观察丹参素对实验动物免疫器官及肺肿瘤转移节结数的影响。结果体外100μM丹参素具有促进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促进增殖率达17%,而0.01μM、0.1μM、1μM、10μM丹参素对B16F10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丹参素能显著抑制B16F1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0.05μM、0.5μM、5μM丹参素抑制侵袭率分别达16%、37%、52%,0.5μM、5μM丹参素抑制B16F10细胞迁移率分别达59.4%、73.7%。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丹参素能显著抑制B16F10细胞中VEGF、MMP-2、MMP-9的表达。体外,100μM丹参素显著促进VEGF诱导的HUVEC增殖,促进增殖率为34%,5gM、50μM丹参素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HUVEC的迁移,抑制率为58.4%、75.4%。体外4μM、20μM丹参素能抑制VEGF诱导的HUVEC小管形成。体内,对自发转移模型,高剂量丹参素(40mg/kg/day)促进原发灶肿瘤增殖,促进增殖率达54.5%;但能有效抑制肺转移结节数;原发瘤切片进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丹参素降低B16F10黑色素瘤组织中VEGF、MMP-2、MMP-9蛋白的表达。实验性转移模型结果显示,丹参素能提高动物胸腺指数,减少肺肿瘤转移结节数。结论体内外丹参素具有较强的抑制B16F10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抑制相关蛋白VEGF、MMP-2、MMP-9表达,并且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这说明丹参素有可能降低癌细胞的恶性度,并且改善肿瘤与机体的微环境,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丹参提取物缓释片中丹参素溶出的影响[J]. 中成药 2009(07)
- [2].丹参素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研究进展[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06)
- [3].丹参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机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10)
- [4].抗生素联合丹参素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2)
- [5].丹参素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心肌缺血活性研究[J]. 海峡药学 2018(02)
- [6].丹参素衍生物的合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7].丹参素改善子痫前期模型小鼠仔代发育的实验评价[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5)
- [8].丹参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鉴定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9)
- [9].丹参素冰片酯合成的工艺过程[J]. 黑龙江科学 2015(01)
- [10].离子液体辅助提取丹参中丹参素的工艺条件及机理[J]. 化工科技 2018(03)
- [11].丹参素的药理活性与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11)
- [12].丹参素衍生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14(11)
- [13].丹参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J]. 肝癌电子杂志 2018(02)
- [14].对丹参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0)
- [15].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素冰片酯中有机溶剂残留[J]. 中国药业 2014(23)
- [16].RP-HPLC法测定丹参滴注液中丹参素含量[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07)
- [17].HPLC法测定止痛化癥丸中丹参素的含量[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14)
- [18].干旱、盐胁迫处理对丹参无菌苗中丹参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10)
- [19].丹参素在加温加速条件下的含量测定的教学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36)
- [20].丹参素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 2011(02)
- [21].丹参素体外促进胚胎干细胞向心肌分化作用研究[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04)
- [22].HPLC法测定情之怡片中丹参素的含量[J]. 食品工业 2019(08)
- [2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斛合剂中丹参素的含量[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6)
- [24].“良关系”化合物丹参素冰片酯抗神经炎症作用[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9(09)
- [25].丹参提取物浓缩干燥过程对丹参素含量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3)
- [26].丹参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12)
- [27].丹参素在体外条件下对口腔鳞癌细胞CAL-27抑制作用的研究[J]. 口腔医学 2019(02)
- [28].丹参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和凋亡的抑制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18)
- [29].丹参素川芎嗪偶合物的结构修饰[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4(05)
- [30].丹参素药理作用及成分含量分析[J]. 中医药导报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