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论学衡派的教育思想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 蔡建华
导师: 李标晶
关键词: 学衡派,教育思想,人文教育,完全人格,教育要素
文献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作为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对立的派别之一,学衡派稳健的文化建设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五四激进文化立场的深刻反思与纠偏,但由于其与主流文化的疏离以及与时代需要的落差,一直以来备受冷落与指责。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究者才开始对学衡派文化思想投入较大的关注,但在众多的研究学衡派文化思想的文章中,学衡派的教育思想却鲜有涉及,几近空白。教育思想作为学衡派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侧面,是学衡派同人实现其文化理想的载体。研究学衡派,不应该忽视对其教育思想的关注。学衡派的教育主张相当全面、系统。概括地讲,人性二元论是学衡派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也是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学衡派认为,根据人性二元论,人是深神性与自然性的结合体,教育必须要兼顾人性中的神性与自然性。正是在人性二元论的理论基础上,学衡派提出了完全人格教育目的观,完全人格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神性与自然性协调发展的人。在重视完全人格教育目的的同时,学衡派又强调要突出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特别是在物质科学教育受到格外青睐的时期,更应该提倡人文教育对物质科学教育的制衡调节作用。除此之外,学衡派还较多地探讨影响教育的三个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以及教育措施。在教师因素的论述中,学衡派强调教师的示范性与责任心,并重视师范教育;学生因素中的个性发展与克制能力培养之间的平衡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在教育措施的探讨中,学衡派主要着重于对教育内容(比如教材和学科设置)与教育手段(或是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的探究。本文采用文献法,通过对学衡派同人有关教育言论的解读,从人性二元论、“完全人格”教育目的观、人文教育思想、影响教育的要素四个层面对学衡派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力图在全面把握其教育思想全貌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对其教育思想作出相应的评价,探求其对于当今教育的意义。期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衡派的研究领域和推进学衡派的研究深度。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s
引言
第一章 自然性+神性——人性二元论的教育哲学
第一节 人性二元论的内涵
第二节 人性二元论的渊源
第三节 人性二元论与教育
第二章 完全人格的造成——学衡派教育目的观
第一节 身心素质的规定
一、体育
二、心育
1、智育
2、美育
第二节 社会功能的规定
第三章 人文教育——学衡派教育思想的焦点
第一节 提出人文教育的背景
第二节 人文教育的内涵
第四章 影响教育的因素
第一节 教师因素
第二节 学生因素
第三节 教育措施
一、教育内容
二、教育手段
小结
致谢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13-06-25
参考文献
- [1].津田梅子的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 刘薇芬.山东大学2018
- [2].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研究[D]. 苗艳春.河南大学2018
- [3].先秦教育思想中的“核心素养”研究[D]. 卢文华.喀什大学2018
- [4].卢梭感官教育思想研究[D]. 高玉静.山东师范大学2018
- [5].张澜的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 李超.西华大学2018
- [6].李大钊教育思想研究[D]. 宋涛涛.西华大学2018
- [7].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研究[D]. 陈晓雪.西南大学2018
- [8].姚椿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研究[D]. 郑熙杰.安徽大学2018
- [9].老子教育思想研究[D]. 魏微.安徽大学2018
- [10].老舍教育思想研究[D]. 尤青霞.曲阜师范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吴宓的文化观与创办《学衡》杂志[D]. 李晶.陕西师范大学2013
- [2].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D]. 王珏荣.福建师范大学2010
- [3].学衡派的精英主义思想研究[D]. 王磊.苏州大学2011
- [4].“学衡派”的治学路向研究[D]. 董妙妙.华中师范大学2012
- [5].学衡派思想研究[D]. 张冬红.华中师范大学2012
- [6].中西夹缝中的思想调和[D]. 黄婉丽.陕西师范大学2009
- [7].重论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之关系[D]. 陈会力.暨南大学2009
- [8].“五四”后迟来的批评[D]. 彭雷霆.华中师范大学2005
- [9].学衡派对儒家传统的坚守[D]. 文基梅.西北大学2003
- [10].重估《学衡》[D]. 刘婕.湖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