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构建

论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构建

论文摘要

一个科学、合理的刑事诉讼程序应当包括追诉程序、预审程序和审判程序,其中预审程序是追诉程序和审判程序的过渡程序,是刑事诉讼不可或缺的程序。然而,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仅有追诉程序和审判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中预审程序呈现出“整体缺失”状态,这不仅影响了审判的效果,还导致了“超期羁押”、“刑讯逼供”、“随意适用强制措施”、“非法取证”、“滥用起诉权和不起诉权”、“任意处置”等现象的发生,在我国这些问题之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屡禁不止,就导源于这种“流水作业式”的审判前程序构造,导源于审判前程序的单方面治罪性质,也导源于审判前程序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诉讼形态这一事实。基于这一事实,我们有必要调整我国的刑事诉讼的结构,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构建预审程序。但是,我国构建预审程序时,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必须在引进预审程序的前提下,分析我国的司法实际和文化背景,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适应我国的司法实际的法律制度,体现出“中国特色”的预审程序。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预审程序时,是以我国的刑事司法体制为前提,把握两个前提条件,保证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然是分立的,各自行使各自的宪法赋予的职能,只是在检察院中增加设立一个检察预审部门,法院中增加设立一个法官预审部门。一是检察预审以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性为前提,中国特色预审程序就是建立在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的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正是基于检察机关以及检察权的司法性,设立预审检察官对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为进行司法控制。二是中国特色预审程序是建立在检警分立的关系模式基础之上。如果实行检警一体化,则我们构建的中国特色预审程序将不能成立。我们在设计中国特色预审程序时,将侦查主体进行了类别区分,两类侦查主体实行不同的预审模式: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管理机关)为一类,实行检察预审模式;人民检察院则实行预审法官预审的模式,此为第二类预审;在不改变当前刑事案件管辖的前提下,由于人民法院立案管辖的自诉案件实行预审法官预审的模式,此为第三类预审。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预审程序的起源及现代内涵
  • 1.1 预审程序的起源
  • 1.2 预审程序的现代内涵
  • 1.2.1 预审程序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1.2.2 预审程序的现代内涵
  • 第二章 预审程序的法理分析
  • 2.1 预审程序的价值分析
  • 2.1.1 预审程序的内在价值
  • 2.1.2 预审程序的外在价值
  • 2.2 预审程序的功能分析
  • 2.2.1 侦查控制功能
  • 2.2.2 司法审查功能
  • 第三章 国外预审程序的相关规定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 3.1 国外预审程序的相关规定
  • 3.1.1 法国的预审程序
  • 3.1.2 德国的预审程序
  • 3.1.3 英国的预审程序
  • 3.1.4 美国的预审程序
  • 3.2 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启示
  • 3.2.1 重视“审判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
  • 3.2.2 加强人权保障
  • 3.2.3 追求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相结合
  • 第四章 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构建
  • 4.1 构建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4.1.1 构建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必要性
  • 4.1.2 构建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可行性
  • 4.2 构建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基本原则
  • 4.2.1 符合中国国情原则
  • 4.2.2 公正与效率原则
  • 4.2.3 诉讼化原则
  • 4.3 构建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具体设想
  • 4.3.1 构建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前提条件
  • 4.3.2 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基本内容
  • 4.3.3 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权力主体及预审程序主体的权力性质
  • 4.3.4 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适用案件
  • 4.3.5 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启动
  • 4.3.6 中国特色预审程序审查的内容
  • 4.3.7 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证明标准
  • 4.3.8 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的运作过程
  • 4.3.9 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终结的救济机制
  • 4.3.10 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配套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J]. 宝鸡社会科学 2016(03)
    • [2].中国共产党治理探索与中国特色治理的形成[J]. 理论与评论 2019(05)
    • [3].在中西对话中彰显中国特色[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9(04)
    • [4].“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中国特色学术体系构建”笔谈(上)[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5].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特质与实践路径[J]. 创造 2020(01)
    • [6].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7].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的思考[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16)
    • [8].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学术年鉴事业繁荣发展[J]. 中国年鉴研究 2020(02)
    • [9].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J]. 中国年鉴研究 2020(02)
    • [10].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才能坚定“道路自信”[J]. 党政干部论坛 2020(04)
    • [11].以战斗姿态奋力推进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J]. 今日海南 2020(05)
    • [12].奋力建设“重要窗口”[J]. 浙江经济 2020(06)
    • [13].从抗疫战看中国特色治理现代化[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6)
    • [14].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形成历程与实践基础[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8(06)
    • [15].论摇滚乐的缘起与中国特色[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5)
    • [16].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理解[J]. 中国果业信息 2017(07)
    • [17].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特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25)
    • [18].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中的继承关系[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31)
    • [19].经济所与中国特色经济学构建——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J]. 经济学动态 2017(05)
    • [20].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1].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J]. 前沿 2017(05)
    • [22].“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解读[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6)
    • [23].不同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分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4].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06)
    • [25].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 新西部 2017(18)
    • [26].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认识[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04)
    • [27].养老服务中的“中国特色”[J]. 中国社会工作 2017(26)
    • [28].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摘要)[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9].领导干部中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23)
    • [30].高校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认同现状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23)

    标签:;  ;  ;  ;  ;  

    论中国特色预审程序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