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的发展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陕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研究,特别是该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选择问题的研究,将会加强对陕南地区、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城市化规律的认识,并能够在此基础上为陕南地区的城市化道路提供有益的建设性的理论分析和决策建议。这些对于拓宽中国城市经济研究思路,加速陕南地区城市化进程,更好的促进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城市化问题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国外偏向于研究城市化发展与环境中某个具体物种或现象的相互影响;而国内更侧重于研究城市化的驱动机制、影响因素、区域差异,城市化的水平测算、城市化与经济、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以及城市化发展战略等问题。现有资料中对陕西省城市化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尚未发现对陕南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研究内容。因此,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化发展水平测算、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城市化发展与REE关系,以及城市化发展预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陕南地区今后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自1949.2005年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都呈现出阶段性规律:汉中分为停滞不前(1949-1978年)和稳步攀升(1978-2005年)两个阶段;安康分为动荡(1949-1962年)、停滞(1962-1978年)、攀升(1978-2005年)三个阶段;商洛分为进程缓慢(1949-1978年)、稳步上升(1978-1999年)、快速推进(1999-2005年)三个阶段。汉中在城市化整体发展水平上位居前列,这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所致。在城市化发展速度方面,汉中在“八五”期间发展最快,安康在“四五”期间发展最快,而商洛在“九五”期间发展最快。(2)与非农人口城市化水平不同,陕南地区2000-2005的综合城市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均在2002年呈现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峰值。在2002年之后,安康、商洛两个地区的综合城市化水平发展趋势与非农业人口城市化水平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呈现出平稳的增长趋势。而汉中地区的综合城市化水平发展趋势自2002年后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3)通过主成份分析法对研究区内28个县区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显示,汉中的汉台区在第一主成份,即“人口城市化质量”因子中排名第一。汉中的城固县在第二主成份,即“经济水平”因子中排名第一。安康的镇平县在第三主成份,即“资源经济化”因子中排名第一。安康的岚皋县在第四主成份,即“人口就业结构”因子中排名第一。在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中,排名第一的仍然为汉中的汉台区。(4)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内28个县区的城市化发展状况划分为四个梯度类型:①城市化水平相对最高区,该类型只包括汉中的汉台区,其特征是综合城市化水平高。②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包括城固县、勉县、略阳县、汉滨区、商州区。③城市化水平中等地区,包括南郑县、洋县、佛坪县、石泉县、宁陕县。④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包括西乡县、宁强县、镇巴县、留坝县、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5)陕南地区城市化经济发展的关系整体上符合国际一般规律。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之间总体呈现负相关性,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倒“U”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则呈现出非典型的正“U”型曲线关系。城市化水平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也呈现出明显的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倒“U”或正“U”型关系。(6)基于趋势外推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陕南地区今后的城市化发展水平预测结果显示:到2010年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将分别达到21.83%,16.08%和18.69%。这与《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钢要》中提到的城市化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7)陕南地区在今后的城市化发展建设中,适宜走发展大中城市,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小城镇建设之路。也就是说,在保证汉台、汉滨、商州三个区的经济带头作用的前提下,把城市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有发展潜力的县级地区,逐步形成大城市与小城镇同步发展的格局。在具体操作中应做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绿色产业;通过生态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加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防治生态恶化;留住人才,共同建设新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