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利用指数论文-吕婕婕

药物利用指数论文-吕婕婕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利用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儿科,用药管理,应用效果

药物利用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吕婕婕[1](2019)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在儿科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在儿科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儿科住院患儿的药品使用总品数835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hildrendrugutilizationindex.cdui)进行分析重点药物使用效果。结果:儿科住院患儿的药物利用排名前30位的消耗药品包括抗菌药物10种,免疫调节剂4种,治疗辅助用药16种;患儿抗菌药物消耗药品金额约为消耗药品总金额的14.40%;患儿免疫调节剂消耗药品金额约为消耗药品总金额的12.15%;患儿中药注射剂消耗药品金额约为消耗药品总金额的0.73%。结论:在儿科用药管理中应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的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周振昭,吴立明,陈宇[2](2019)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常见退热药物用药合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借助儿童药物利用指数(enfant Drug Utilization Index-eDUI)评估常见退热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发热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两种常用退热药物eDUI的计算评估用药合理性。结果: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药物的eDUI均<1,提示药物应用剂量偏小。结论:本院常用的儿童退热药物以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为主,应用剂量偏小,但整体应用基本合理符合临床要求。(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婷[3](2019)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在儿科用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在儿科用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医院儿科门诊药物处方289张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儿科用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患儿年龄在4~6岁的患儿最多,占比53.44%。男占比59.79%,女占比40.21%。289张处方单中使用药品总数为312种,其中比较多的是抗菌药物,免疫调节剂和辅助治疗药物,其中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的消耗量最大。结论:提高儿科用药管理规范性,规范儿科用药,对儿童用药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药物利用指数对于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规范用药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曹勇[4](2018)在《常见小儿退热药物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评价医院小儿退热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出现发热症状的82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计算所用退热药物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羚羊角滴丸、小儿清热宁颗粒的cDUI,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4种药物退热效果均较好,不良反应均较少;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的用药剂量偏小,其cDUI分别为0.849和0.888;羚羊角滴丸、小儿清热宁颗粒的用药剂量偏大,其cDUI分别为1.181和1.170。结论医院小儿退热药物使用剂量基本合理,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的用药剂量偏小,羚羊角滴丸、小儿清热宁颗粒的用药剂量偏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8年09期)

张启智,张郁葱,向大雄,戴玉龙,谭戈[5](2018)在《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的药物利用指数评价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s)临床用法用量的合理性,并结合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分析。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和医嘱系统统计各PPIs的用量和实际用药天数,计算DUI;同时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查阅有无超适应证用药、超禁忌证用药、PPIs的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与方法以及疗程,采用Excel进行统计。结果 DUI的分布及大小与患者PPIs使用情况大体一致,DUI的偏离程度与PPIs用法用量合理性评价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DUI可用来初步评价PPIs临床用法用量的合理性,再针对性的结合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将更全面。(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8年04期)

贺筱彬,林小华,刘舜莉,欧焕娇[6](2017)在《抗菌药物药物利用指数与AECOPD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药物利用评价的研究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主要诊断为AECOPD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诊疗信息和处方信息,筛选出住院期间只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并与其治疗效果及再住院指标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纳入本研究的AECOPD患者共2 155人次,总用药频度(DDDs)大于500的抗菌药物中,DUI最接近于1.0的抗菌药物是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DUI远大于1.0的抗菌药物是注射用头孢地嗪钠,DUI远小于1.0的抗菌药物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治疗效果及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I与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简单从DUI与1.0的远近关系判断抗菌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是否合理,而应综合多种混杂和偏倚因素的影响,避免误读误判。(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7年20期)

邓海莹[7](2016)在《降血脂药物利用指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降血脂类药物利用指数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降血脂药物应用提供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药剂科降血脂药物的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判断降血脂药物在临床利用指数是否合理。结果统计分析11种降脂药物具体消耗利用情况,他汀类药物在降血脂药物中应用最大,且医院药剂科全部降血脂药物的利用指数符合要求。结论本院降血脂药物利用指数符合要求,应用合理,其中他汀类药物应用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6年24期)

孙世光,孙蓉[8](2016)在《药物利用指数与药品说明书评价相关性研究:中药注射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药物利用指数(d DUI/c DUI)与药品说明书评价结果相关性。方法:以6种中药注射剂为例,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使用该品种中药注射剂病例120例,采用d DUI/c DUI与药品说明书(给药剂量/给药浓度合理性百分率)评价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并探讨两者评价结果相关性与一致性。结果:相关分析提示,除注射用丹参(冻干)外,其他5种中药注射剂药物利用指数c DUI与药品说明书(给药浓度)评价尚具有较好相关性(热毒宁注射液:Spearman=-0.7507,P<0.05;疏血通注射液:Spearman=-0.7723,P<0.05;血塞通注射液:Spearman=-0.8911,P<0.05;银杏内酯注射液:Spearman=0.7283,P<0.05;灯盏细辛注射液:S p e a r m a n=-0.5854,P<0.05);κ参数提示,c DUI与给药浓度仅银杏内酯注射液尚具有较好一致性(κ=0.613,P<0.05)。结论:药物利用指数与药品说明书评价相关性受多因素影响,其中从给药浓度角度评价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尚可接受,但应注意临床严重超剂量、超浓度使用等实际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张云,韩利文,何秋霞,邹玉,岑娟[9](2016)在《利用斑马鱼肝脏面积指数快速评价药物肝脏毒性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传统肝毒性评价方法中体外实验不能准确反应药物在体内微环境的活性,体内动物模型耗时、耗资、耗力。采用斑马鱼进行药物肝毒性评价不仅可减少受试物的用量,克服早期新药研发中候选物样品量不足导致无法采用传统动物实验对药物的潜在毒性进行深入评价的问题,同时可在短期内完成对化合物毒性评价与毒性机制的研究工作,明显缩短研究周期,降低研究成本。本研究以肝脏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为基础,利用活体(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05-13)

王丽萍,陈志明,马福旺,宋金春[10](2016)在《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用药合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 DUI)评价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药物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7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药物西米替丁、布拉酵母菌散、更昔洛韦的c DUI、药物使用频度与用药合理性。结果与结论:更昔洛韦、西米替丁和布拉酵母菌散的用药频度依次增大,西米替丁和布拉酵母菌散用药剂量偏大,更昔洛韦用药剂量基本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6年04期)

药物利用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借助儿童药物利用指数(enfant Drug Utilization Index-eDUI)评估常见退热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发热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两种常用退热药物eDUI的计算评估用药合理性。结果: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药物的eDUI均<1,提示药物应用剂量偏小。结论:本院常用的儿童退热药物以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为主,应用剂量偏小,但整体应用基本合理符合临床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利用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吕婕婕.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在儿科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

[2].周振昭,吴立明,陈宇.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常见退热药物用药合理性[J].北方药学.2019

[3].杨婷.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在儿科用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

[4].曹勇.常见小儿退热药物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J].中国药业.2018

[5].张启智,张郁葱,向大雄,戴玉龙,谭戈.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的药物利用指数评价与分析[J].中南药学.2018

[6].贺筱彬,林小华,刘舜莉,欧焕娇.抗菌药物药物利用指数与AECOPD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7

[7].邓海莹.降血脂药物利用指数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

[8].孙世光,孙蓉.药物利用指数与药品说明书评价相关性研究:中药注射剂[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

[9].张云,韩利文,何秋霞,邹玉,岑娟.利用斑马鱼肝脏面积指数快速评价药物肝脏毒性方法的建立[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6

[10].王丽萍,陈志明,马福旺,宋金春.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用药合理性[J].中国药师.2016

标签:;  ;  ;  ;  

药物利用指数论文-吕婕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