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清代文言小说创作者中,满族小说家足比较特别的群体,不仅在于他们的民族身份,更为重要的,满人在此时期第一次涉足文言小说创作。很多满族文言小说家并不为人所熟知,本论文的一个写作重点就是勾画满族文言小说家的文学创作情况,使人们对这一群体有整体性的了解。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创作既是中国文言小说史、中国文学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满族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满族文言小的创作学习、借鉴了汉族文言小说的经验,同时,小说家将本民族的民族风俗、民族性格与精神状态触入到作品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小说风格。全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陈述本文的选题依据,介绍目前对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及其小说作品的研究状况,陈述水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对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与小说创作进行大致说明,陈述判定小说家民族身份的标准,归纳这些小说家的身份特点。对佟世思、荣誉等个别富有争议的作家逐一甄别。勾画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发展的内部、外部条件与环境,理顺基本脉络。第二章重点介绍佟世思、纳兰性德、和邦额、庆兰、七十一、福庆、吉珩、昭槤、奕赓、震钧等满族作家的家族、交游与生平,对他们的诗、词、文创作进行大致说明。分析上述作家在上述文体中所阐述的文体思想。第三章介绍《耳书》、《渌水亭杂识》、《夜谭随录》、《萤窗异草》、《异域琐淡》、《志异新编》、《祗可自怡》、《啸亭杂录》、《啸亭续求》、《括谈》与《天咫偶闻》等小说的内容构成、版本、成书时间与历史评价等。第四章重点分析清代满族文言小说所体现出的文本价值。这些小说一方面继承了汉族文言小说创作的主题,另一方面文体现出鲜明的满族民族特色。尤其是后者,从多个角度表现了满人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与民俗文化。同时满族文言小说构建了新型的人狐、人怪关系,这足在继承汉族文言小说传统题材基础上所作的突破创新。满人崇武尚勇的民族性格使满族文言小说作品中有为数不少的战斗场面描写,推而广之,小说家关注到战乱生活下的百姓生活,表现出满人作家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名噪一时的政治事件,满族文言小说家采取了曲笔直书的方式,于清代的政治环境而言,此举不可不谓大胆。第五章通过满、汉文言小说创作对比,分析满族文言小说家根据阅读视域所选择的小说题材、作品来源以及创作观念,重点关注汉族文言小说创作对满族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在审美意识、心理描写、语言艺术等方面均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其小说评点艺术也是在学习仿效汉族文言小说评点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满人进入清代文言小说创作领域后,在题材内容等方面对汉族文言小说创作亦产生影响,袁枚《子不语》中部分篇目内容就来自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清代满族文言小说虽有各种不足,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明显的就是小说中所反映出的满族民族风情及其对汉族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综合考虑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内部因素,对其做出客观评价是本文的要务,尽力做到不苛求、不拔高。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绪论一、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与小说创作概况第一节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概说1.1.1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身份认定与特点1.1.2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民族身份、作品内与容认定释例1.1.2.1 佟世思的民族身份判定与小说作品说明1.1.2.2 荣誉的民族归属说明1.1.2.3 其他有争议作家的民族归属与作品内容说明第二节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创作概说1.2.1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创作发展的内部、外部条件与环境1.2.2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基本发展脉络第二章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及其诗、词、文创作第一节 佟世思2.1.1 佟世思姓名辨析2.1.2 佟世思的亲族与交游2.1.3 佟世思之坎坷仕途2.1.4 佟世思的诗、词、文创作2.1.4.1 佟世思的诗、词、文创作思想总论2.1.4.2 佟世思的诗歌创作2.1.4.3 佟世思的词、文创作第二节 纳兰性德第三节 和邦额2.3.1 和邦额字、号之辨说2.3.2 和邦额家族考2.3.3 和邦额生平考2.3.3.1 和邦额生卒年考2.3.3.2 和邦额生平简述2.3.4 和邦额交游考2.3.4.1 和邦额与永忠2.3.4.2 和邦额与阿林保(雨窗)2.3.4.3 和邦额与恭泰、恩茂先、福庆、恩显等2.3.5 和邦额的诗歌、传奇创作2.3.5.1 和邦额的诗歌创作2.3.5.2 和邦额与传奇《湘山月—江风》第四节 庆兰(长白浩歌子)2.4.1 庆兰家族考2.4.2 庆兰生平及交游2.4.3 庆兰的诗歌、绘画创作第五节 七十一与福庆2.5.1 七十一生平概述2.5.2 福庆生平与交游2.5.3 福庆的诗歌、绘画创作第六节 吉珩(达善)2.6.1 吉珩(达善)生平2.6.2 吉珩的诗歌、绘画创作第七节 昭槤、奕赓与震钧2.7.1 昭槤2.7.2 奕赓2.7.3 震钧第三章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概况第一节 《耳书》第二节 《渌水亭杂识》第三节 《夜谭随录》3.3.1 《夜谭随录》版本情况3.3.2 《夜谭随录》的初刻本问题3.3.3 《夜谭随录》的足本与非足本系统第四节 《萤窗异草》第五节 《异域琐谈》与《志异新编》3.5.1 《异域琐谈》的内容与评价3.5.2 《志异新编》的版本问题与成书时间3.5.3 《志异新编》的内容构成说明3.5.4 关于《志异新编》第四卷内容的不同记载说明3.5.5 《志异新编》的创作心态与评价第六节 《祗可自怡》3.6.1 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祗可自怡》版本概况3.6.2 《祗可自怡》的内容构成第七节 《啸亭杂录》、《啸亭续录》、《括谈》与《天咫偶闻》3.7.1 《啸亭杂录》与《啸亭续录》3.7.2 《括谈》3.7.3 《天咫偶闻》第四章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文本价值第一节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对汉族文言小说主题的继承4.1.1 鬼怪神异演绎下的人世百态:劝惩与讽喻4.1.1.1 直指仕宦体制黑暗笔锋4.1.1.2 透视世情百态的万花筒4.1.1.3 劝惩与讽喻的最佳工具:果报之说4.1.2 对信仰民俗与宗教题材的继承4.1.2.1 满族文言小说中的信仰民俗4.1.2.2 满族文言小说对宗教的揶揄鞭挞4.1.3 宽广视角下的地域文化风貌4.1.3.1 以江浙、安徽为代表的南方风物4.1.3.2 西北边陲地区风情展现4.1.3.3 帝都人文风情展现4.1.3.4 辽东人文风情展现第二节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民族特色4.2.1 对满人精神风貌与日常生活的关注4.2.1.1 满族尚武好勇之风气4.2.1.2 对中下层满人日常生活的关注4.2.2 对满族民俗文化的展示4.2.2.1 满族的社会生活礼俗4.2.2.2 满族的信仰、文化民俗4.2.2.3 满族的妇女观4.2.3 对传统志怪题材的创新4.2.3.1 和谐共处的人狐关系4.2.3.2 人、怪之间新的相处模式4.2.4 对战斗场面与战乱生活的多角度艺术呈现4.2.5 满族作家对政治事件的曲笔记录第五章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题材、艺术特色第一节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与作品题材5.1.1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的阅读视域与作品来源5.1.2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创作观念第二节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艺术特色5.2.1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审美意识5.2.2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叙事艺术5.2.3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评点第三节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影响5.3.1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对汉族同类型作品的影响——以《夜谭随录》与《子不语》的比较为例5.3.2 对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评价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清代论文; 满族论文; 文言小说作家论文; 文言小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