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江汉盆地西南缘中新生界油藏预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朱伟
导师: 陈开远
关键词: 层序地层,沉积微相,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神经网络波形分析,油藏预测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现代沉积学、构造学、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国内外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含油气区勘探经验为指导,对江汉盆地西南缘进行了整体解剖,探讨了断裂构造带储集砂体成因模式、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规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江汉盆地西南缘构造运动控制了二级层序的发育,由构造、气候、物源制约的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了该区三级层序结构。通过研究,建立了浅水断陷湖盆层序充填格架和发育模式。首次提出采穴-复兴场断阶带是追踪早期北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面发育而成,以万城-复兴场断层等北北东向同沉积断层及其衍生断层组成的扫帚状断裂带形成由采穴-复兴场-谢凤桥、八宝组成的富油断裂构造带。 (2)阐明了该区带下第三系新沟咀组、上白垩系渔洋组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浊积扇-半深湖相沉积体系等岩相类型。首次阐述了本区断裂坡折带砂体成因模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物源来自西北方向,在采穴高断阶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体;复兴场断块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砂体,谢凤桥以西地区主要发育浊积扇砂体。 (3)断裂构造带发育断层-岩性型复合油气藏。油源来自谢凤桥下降盘玫瑰桥洼陷的新沟咀组下段和沙市组上段,属异源侧向阶梯状成藏模式,即新沟咀组下段和沙市组上段的油源沿谢凤桥断层侧向运移至断阶带白垩系河道砂岩中由构造等值线和断层封闭形成新生古储型油藏。 (4)通过钻井测井资料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分析,在白垩系渔洋组划分出六个中期旋回和十七个短期旋回,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在基准面旋回各个阶段沉积演化规律。 (5)探索了一套在构造断裂带适用的地质、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的油藏预测方法技术。运用神经网络波形分析技术,定性识别砂岩扇体及发育规模;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相控砂层对比技术为核心,选用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构造特征
2.1 地理位置及构造背景
2.2 基底结构特征
2.3 沉积地层特征
2.4 凹陷的构造沉积演化
2.5 江汉盆地西南缘构造特征
2.6 断裂系统特征
2.7 江汉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
第三章 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
3.1 各级层序地层界面的识别
3.2 层序地层划分
3.3 江汉盆地西南缘沉积体系
3.4 重点区块地震地层研究
3.5 层序格架特征
第四章 油藏预测
4.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4.2 地震特殊处理方法技术
4.3 油藏综合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寒武纪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 王晓晨.西北大学2018
- [2].干旱区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地下水系统和悬河补给研究[D]. 周宏春.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
- [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研究[D]. 刘江斌.西北大学2017
- [4].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长6期沉积体系与油藏富集规律研究[D]. 吕强.成都理工大学2009
- [5].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砂岩储层沉积相及致密化机理研究[D]. 陈林.中国地质大学2015
- [6].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新生代沉积演化[D]. 王鑫.兰州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吉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流体识别[D]. 刘子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2].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及天然气成藏研究[D]. 杨峰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3].苏里格气田复杂储层控制因素和有效储层预测[D]. 何东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4].北大港河流相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 窦松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5].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及应用[D]. 王天琦.成都理工大学2003
- [6].江陵凹陷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D]. 杨长清.成都理工大学2005
- [7].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方向[D]. 王必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8].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含油气系统[D]. 陈孔全.中国地质大学2006
- [9].江陵凹陷西南部油气动态成藏研究[D]. 刘琼.中国地质大学2008
标签:层序地层论文; 沉积微相论文;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论文; 神经网络波形分析论文; 油藏预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