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C负载P258-73肽段干预对EAN中Th17/Th1细胞的影响

IMDC负载P258-73肽段干预对EAN中Th17/Th1细胞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Th17型细胞因子IL-17、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及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在P253-78肽段诱导的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模型发病高峰期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采用负载P258-73肽段的iMDC(P258-73aa-iMDC)进行干预,研究P258-73aa-iMDC对Th17/Th1细胞的影响,探讨P258-73aa-iMDC在诱导EAN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中的相关机制。方法:1.体外应用GM-CSF联合IL-10诱导骨髓来源DC前体细胞分化和扩增,培养第6天收集iMDC,以50μg/ml P258-73肽段负载于iMDC,获得负载P258-73肽段的iMDC(P258-73aa-iMDC)。2.28只清洁级Lewis大鼠,随机分为佐剂对照组、致病组、iMDC干预组和P258-73aa-iMDC干预组,每组7只。致病组用P253-78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Lewis大鼠制成EAN动物模型。佐剂对照组只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作为致病组的对照。iMDC干预组在免疫前皮下注射iMDC。P258-73aa-iMDC干预组在免疫前皮下注射P258-73aa-iMDC。观察实验动物的发病情况并按评分标准做EAN严重性的临床评估,于发病高峰期结束观察。3.实验终止时以3H-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对坐骨神经进行病理学检查。用RT-PCR技术检测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IL-17、RORγt、IFN-γmRNA的表达。结果:1.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培养6天的DC,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示CD11c+(66.13%±10.81%)、MHC-IIlow(40.03%±7.33%)CD80low(24.72%±4.13%)、和CD86low(18.61%±3.68%),证实所培养的细胞是iMDC。2.动物模型:P258-73aa-iMDC干预组的临床症状较致病组明显减轻。与致病组比较,P258-73aa-iMDC干预组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降低(P<0.01)。P258-73aa-iMDC干预组的坐骨神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改变较致病组明显减轻。3.IL-17、RORγt和IFN-γmRNA的表达与佐剂对照组比较,致病组、iMDC干预组和P258-73aa-iMDC干预组的IL-17、IFN-γmRNA在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致病组比较,P258-73aa-iMDC干预组显著降低(P<0.01)。脾脏和淋巴结中的RORγt mRNA在各组的表达差异大致同IL-17和IFN-γ,但坐骨神经中,RORγt mRNA几乎无表达。结论:1.IL-17、RORγt和IFN-γ表达上调可能促进EAN发病。2.Th17/Th1细胞可能协同诱导EAN的发生与发展。3.P258-73aa-iMDC通过抗原特异性地抑制Th17/Th1细胞而减轻EAN的发病,可能是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简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Th17/Th1与EAN
  • 1.2 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药品
  • 2.2 主要仪器及耗材
  • 2.3 主要试剂及动物的准备与分组
  • 2.4 髓源树突状细胞的产生
  • 2.5 建立EAN模型和干预流程
  • 2.6 模型评价
  • 2.7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 2.8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 2.9 分析及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髓源未成熟DC(iMDC)的体外培养
  • 3.2 实验动物的发病情况、临床评分
  • 3.3 实验动物坐骨神经的病理观察
  • 3.4 P258-73aa-iMDC对大鼠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的影响
  • 3.5 RT-PCR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Th17与EAN
  • 4.2 Th1/IFN-γ与EAN
  • 4.3 DC诱导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和P258-73aa-iMDC对EAN的干预
  • 4.4 P258-73aa-iMDC对EAN中IL-17、RORγt、IFN-γ表达的影响
  • 4.5 佐剂对照组指标的少量表达
  • 4.6 本研究的启示和意义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针五脏俞配合益髓通经方对EAN家兔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04)
    • [2].利用EAN·UCC编码和转基因标识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溯源[J]. 粮食与油脂 2012(12)
    • [3].EAN·UCC标准条码设计的实验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1)
    • [4].基于EAN码与QR码联用的食品可追溯体系在蟹肉罐头加工中的应用[J].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05)
    • [5].基于EAN·UCC的蔬菜供应链追溯体系构建[J]. 物流科技 2013(07)
    • [6].益髓通经方抗EAN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优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09)
    • [7].EAN抗体、抗ds-DNA与体液免疫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4)
    • [8].基于EAN·UCC编码的大米溯源解决方案[J].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6(01)
    • [9].EAN·UCC系统在牦牛肉产品质量跟踪中的应用——牦牛肉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初探[J]. 青海科技 2008(02)
    • [10].TLR4,TLR9 mRNA在P0 180-199诱导Lewis大鼠EAN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TWP对其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9(10)
    • [11].从IFN-γ/IL-33表达变化探讨EAN中的Th1/Th2细胞极化[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9(01)
    • [12].从Th1、Th17细胞极化探讨iMDC负载P258-73肽段干预EAN的机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03)
    • [13].EAN系统的中国期刊代码[J]. 情报探索 2008(05)

    标签:;  ;  ;  

    IMDC负载P258-73肽段干预对EAN中Th17/Th1细胞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