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对词论文-张伟

成对词论文-张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对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对词,词汇地位,语义机制,对外汉语教学

成对词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1](2019)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成对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对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在形式上为四音节的并列结构,其内部构成成分在结构上是对等关系、语义上具有关联关系。学界对于成对词的研究以往多是放在四字格和汉英比较的视角下进行,而对成对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①中搜集得到的成对词为依托,分析了成对词的性质特点和语义认知机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大背景,希望能够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目的及意义,分析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主要对成对词的概念进行梳理,并确定成对词选择的标准。在将成对词与其他特殊的词汇单位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成对词的特点,并探讨了成对词的类别、来源以及文化含义。第叁章探讨了成对词的词汇地位。我们分析了准固定语和固定语概念,认为成对词中的成语部分凝固性高,属于固定语范畴,其他部分意义上已具有了一定的整体性,在形式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凝固性,但是比起固定语来,成对词在意义的整体性和形式的凝固性方面都稍逊一筹,我们将其划归准固定语范畴下。结合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准固定语无论是在形式还是意义上都与短语有着很大的区别,更接近固定语,所以将准固定语放在固定语下。第四章是对成对词的语义及产生机制进行分析。我们首先分析了成对词构成成分之间在语义和逻辑上的关系,随后探讨了成对词的语义类型,认为可分为组合型语义和融合型语义两种,并结合构式理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分析了语义产生的机制。第五章以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他们对于成对词的学习掌握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第六章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搜集了教学大纲中的成对词,并结合对留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分析,认为可以从教材和教学两方面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第七章是结语部分,概括了全文的观点,并总结了研究方面的不足,同时提出一些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学兰,张高远[2](2018)在《成对词英汉对比研究——研究什么? 如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成对词和汉语联合式复合词在词语来源、音韵特征、构成成分的词性、成分之间语义关系、整体意义形成机制以及整体结构的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可比之处。对这类结构展开英汉对比,揭示其异同及其所折射的心理认知和文化因素,可为英汉成对词的教与学提供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唐忠军,孙晓丹,潘磊,谭堾垿[3](2017)在《基于语料库的国际商务英语合同成对词特点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务英语合同文本中成对词使用是其在用词方面的特点之一。本文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对成对词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旨在探究成对词的特点。结果表明,从词数来看,两个词并列的成对词比例高达88%;从词性来看,名词类的成对词比例占43%左右,其次是动词类的成对词,再次是形容词类的成对词使用;从语义关系来看,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并列比例占44%左右。成对词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对商务英语合同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为商务英语合同的起草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7年09期)

葛怡爽[4](2017)在《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进行对比研究,具体分析二者在类型、语音特征、结构特征、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异同,并着重考察二者的意义形成机制,认为它们的共性大于个性,都可分为迭加、融合、引申、偏义这四大类。基于此,文章对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7年01期)

成汹涌[5](2017)在《原型—模型论观照下的英汉空间隐喻成对词排序标记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既是一种修辞又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式,人的躯体是空间隐喻的认知原型,其上下、前后和里外的不对称,左右的对称以及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使英汉均有许多空间隐喻成对词。此类成对词排序是按先作为非标记性原型的肯定项而后作为标记性模型的否定项进行的,这不仅符合语言习惯,而且也符合人类认知一般规律。本文尝试从原型—模型论视角通过对5组空间隐喻成对词在英汉中的喻体选择与其内部结构的对比分析来揭示人类因为有相似生活环境和认知基础使得英汉空间隐喻有着许多惊人雷同之处,但同时由于英汉文化不同又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李学兰,张高远[6](2016)在《英语成对词研究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成对词具有结构固定、意义完整等成语特征,字面意义和比喻/引申意义共存,有着古雅凝重的风格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国内语言学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成对词现象,起初侧重英语成对词的语音特征、句法结构特点及语用功能等单语性质的研究,继而从跨语言角度将英语成对词和汉语联合式复合词纳入对比研究范畴,涉及两词在语音、构造、词义、语法功能以及成分之间语法和逻辑关系等多维内容。进入新世纪,国内对成对词的研究开始与认知语言的认知研究、二语习得等领域相结合,研究日趋成熟,成果引人注目。本文立足于国内学界关于英语成对词叁十多年的研究成果,追踪该语言现象的研究进程,探索其发展脉络,梳理归类其研究成果,使分散的研究趋于条理化,以飨同好、启迪来人,以期对英语教学双方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6年12期)

刘燕[7](2015)在《英语成对词的构型和语义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成对词是英语成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由词A+and+词B构成,结构固定,意义完整。本文对英语成对词的构型及两个构成因素之间的语义关系加以分析,旨在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13期)

李庚桂[8](2015)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成对词的探究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成对词是英语成语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结构简单,用词明了简短,寓意深刻。研究学习成对词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一条途径。英语成对词是把相同、相关、相对立的词用and、or连接起来,这两个词性一致,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是英语成语的组成部分。如,中学阶段接触的成对词有here and there,more or less.成对词具有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简捷精炼、生动活泼、富含韵律的特点。构成英语成对词的两个单词通常存在并列、重复、对立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期刊2015年01期)

徐义云[9](2012)在《英语成对词的韵律、结构及其修辞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阐述英语成对词的韵律和结构入手,探讨了英语成对词韵律的修辞功能和成对词结构的修辞功能,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英语成对词韵律和结构的认识及其修辞功能的了解,并在言语交际中,通过灵活运用英语成对词,获得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张静[10](2012)在《英语成对词的内在语义关系及功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成对词是英语惯用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语法结构模式固定、意义丰富等特征。英语成对词主要有同义、反义、重复、递进、类义和修饰等六种常见的语义关系,其功能表现在句法功能、话语功能和文体功能等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成对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语成对词和汉语联合式复合词在词语来源、音韵特征、构成成分的词性、成分之间语义关系、整体意义形成机制以及整体结构的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可比之处。对这类结构展开英汉对比,揭示其异同及其所折射的心理认知和文化因素,可为英汉成对词的教与学提供有益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对词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成对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9

[2].李学兰,张高远.成对词英汉对比研究——研究什么?如何对比?[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

[3].唐忠军,孙晓丹,潘磊,谭堾垿.基于语料库的国际商务英语合同成对词特点探究[J].英语广场.2017

[4].葛怡爽.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

[5].成汹涌.原型—模型论观照下的英汉空间隐喻成对词排序标记性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17

[6].李学兰,张高远.英语成对词研究追踪[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

[7].刘燕.英语成对词的构型和语义关系[J].校园英语.2015

[8].李庚桂.中学英语教学中成对词的探究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

[9].徐义云.英语成对词的韵律、结构及其修辞功能[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

[10].张静.英语成对词的内在语义关系及功能探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2

标签:;  ;  ;  ;  

成对词论文-张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