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要约撤销权正当性检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民商法学
作者: 秦国辉
导师: 江平
关键词: 要约撤销权,权利冲突,信赖损害,肯定性自由,否定性自由,肯定性自由的滥用
文献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的主题在于检讨要约撤销制度的正当性,即回答这样的问题:要约撤销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应当如何从制度层面予以救济。 论文伊始,首先介绍了要约撤销与要约撤销权的基本含义,以及我国的现行规范;然后对要约撤销权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回应了一些有偏颇的观点。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是什么引发本文对要约撤销制度的检讨呢?或者说要约撤销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吗?本文认为,要约撤销制度在两个层面存在问题:第一,在规范层面,要约撤销权与承诺权之间存在冲突,也可以说侵害了承诺权。而承诺权是符合私法自治原则的正当权利,按照常理,正当权利是不应受侵害的,那么,要约撤销制度是否值得置疑呢?第二,在事实层面,要约撤销权的行使在很多情况下会损害受要约人信赖利益。就此,不惟大陆法学者坚持信赖损害的非正当性,英美法学者也普遍认为应保护当事人的信赖利益。这说明,我们的撤销权制度出现了问题,我们有理由怀疑要约撤销权的正当性。 那么,面对要约撤销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各国立法是如何回应的呢?这些回应是否足够,是否恰当?本文认为,各国的要约撤销立法模式可分为四类:自由撤销模式、有限制的撤销模式、撤销+赔偿模式与不得撤销模式,各种模式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要约撤销问题给出了对策,然而,这些解决模式都是不尽人意的。 可见,尽管要约撤销权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有各国立法却无能为力。所以要约撤销权问题的解决不能再停留于表面,需要对要约撤销权进行更深层次的解剖。本文认为,伯林与哈耶克的“两种自由”理论可以胜任进一步分析的理论框架。该理论认为:否定性自由与肯定性自由,看似只有一字之差,结果却迥然不同。一个会带来人人自由的自生自发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要约撤销与要约撤销权
一、要约撤销与要约撤销权的含义
(一) 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的,不得撤销
(二) 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的
二、要约撤销权的存在性释疑
三、要约撤销权概念辨析
(一) 要约撤销权属权利还是权能
(二) 与要约撤回权的区别
四、要约撤销权在权利体系中的位置
五、要约撤销权的效力
(一) 对要约人的效力
(二) 对受要约人的效力
第二章 要约撤销权引发的问题
一、规范层面:要约撤销权与承诺权的关系
(一) 要约撤销权与承诺权的关系:实证法的分析
(二) 权利冲突简介
(三) 要约撤销权与承诺权关系的定性
(四) 受要约人承诺权的正当性
二、事实层面:要约撤销权与受要约人信赖利益的关系
(一) 信赖利益
(二) 要约撤销权对受要约人信赖利益的影响
(三) 受要约人信赖损害的非正当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各国对要约撤销权问题的回应与不足
一、各国规定简介
(一) 英美法上的要约撤销权制度
(二) 大陆法国家的要约撤销权制度
(三) 国际公约
二、各国立法模式的总结检讨
(一) 自由撤销模式
(二) 有限制的撤销模式
(三) 撤销+赔偿模式
(四) 不得撤销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种自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肯定性自由与否定性自由的区分
二、肯定性自由的滥用
(一) 私人对肯定性自由的滥用
(二) 国家对肯定性自由的滥用
三、否定性自由的正当性
四、否定性自由与责任
五、否定性自由与强制
(一) 否定性自由与强制的关系
(二) 强制的界定
(三) 强制的防阻
五、自由与秩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要约撤销权与两种自由
一、要约撤销权属肯定性自由范畴
二、要约撤销权构成对肯定性自由的滥用
(一) 要约撤销权是不负责任的
(二) 要约撤销权构成对受要约人的强制
(三) 要约撤销权的法定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我国要约撤销立法模式的检讨
——以要约撤销权与相邻撤销权的比较为重心
一、撤销权的分类
二、要约撤销权
三、重大误解法律行为的撤销权
(一) 重大误解的含义
(二) 重大误解法律行为撤销权及其正当性
(三) 要约撤销之情形与重大误解法律行为撤销之情形的比较
三、受诈欺、受胁迫法律行为撤销权
(一) 诈欺、胁迫的含义与构成要件
(二) 受诈欺、胁迫法律行为撤销权的正当性
(三) 要约撤销之情形与受诈欺、受胁迫法律行为撤销之情形的比较
本章小结
结论
要约撤销权问题的解决
——否定性自由原则的要求
参考资料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形成权基本理论研究[D]. 孟庆吉.黑龙江大学2012
- [2].消费者撤回权制度研究[D]. 赵明非.武汉大学2011
- [3].无偿性对赠与合同规则的影响[D]. 兰美海.西南财经大学2012
- [4].合同法中的错误制度研究[D]. 童蕾.复旦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