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方法;计算机及应用;课程模块Shallowtalkmediumthereformineducationof“calculatorandapplication”professioninjobeducation

XiaZhuan-hui

【Abstract】Mediumetc.occupationeducationwithdevelopmentthestudent'stechniqueapplicationabilityformaintargetofeducationalbackgroundeducation.Thistexttaketheschoolofauthor'splaceasanexample,rightnessmediumetc.“calculatorandapplication”withinoccupationschoolprofessionseveralreformineducationofetc.carriedonstudyfrom“changeteachingidea”,“coursesystemconstitution”,“teachingmethod”and“investigateevaluationtothestudent”.

【Keywords】Mediumjobeducation;Teachingmethod;Calculatorandapplication;Coursemoldpiece随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新课改的实施,各专业课程的结构也将跟着发生很大的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相对于其它专业课程学习难度更大。我们的学生并不会因为基础好而学计算机,反而可能是那些基础很差的学生选择“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比如我校就是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选择学习计算机专业)。这样也给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我校近几年来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教学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下面就我校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做一下具体分析。

1.比对新旧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教学的手段单一、陈旧,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则在教师设计好的教案中顺利地完成知识的积累。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我们以前也多偏向于学科的独立性,重点放在一个“专”字上。似乎“专业课”就是要“专”,而忽视了学科间的联系、学生的基本素质、市场需求、就业去向等诸多实际因素。以至于我们教学内容与大学的教学内容很相似,只是降低了难度而己。这样的教学偏离实际太远,最终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我们似乎教了很多知识,制订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学生却不能接受,或者学无所用。根据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及自我约束力弱等特点,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后,减少了理论课的份量,理论内容必须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适中,杜绝纯理论知识,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主,要求学生有熟练的专业基础技能,至少熟练一项专业实用技能,允许学生选修其它专业的技能。

另外,我校对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一直在进行。我校很重视选择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我们在安排教师任课时,首先会对他进行相应课程的技能考查;考查其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以及通过实际应用所得到的体会和经验;对于考查不合格的教师督促其尽快提高,并向其提供辅导人选,作为专业导师。切实做好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活动。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发现,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学校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中的课程模块化包含“教学内容模块化”和“教材编写模块化”两个部分。

2.1教学内容模块化。在教学内容模块里,我们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2.1.1基础知识模块——文化基础课程(如应用文写作、数学、计算机英语、美术、音乐等)、办公自动化(如Office系列、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本模块重点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课程体系,是学生所学的初中知识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相衔接的部分。

2.1.2基本应用模块——在掌握了基础知识模块之后,进一步强化基础技能(如文字录入、排版、电子表格、计算机及局域网维护等)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使用常用的软件,并能对计算机作一般的维护。本模块适应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毕业后只选择做一名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工的学生。

2.1.3专业应用模块——在熟练掌握基本应用模块的基础上,再综合学生个人的基础素质、兴趣爱好、就业方向、人才市场的要求等诸多因素,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性较强的知识领域深入学习专业技能。如程序设计模块(VB程序设计、C++语言、ASP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模块(行业概况、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广告设计模块(平面设计、Photoshop等)、网站设计模块(网页制作三剑客、ASP程序设计等)。本模块以某一类岗位上必须掌握的某一种技术或必须具备的某一能力为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多门课程内容,适应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

2002年开始我校设立了计算机(微机)调试员和计算机操作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两种计算机证书的考点,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级别,分为理论考试、操作考试等多个模块。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应用模块(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及基础应用模块的学习,在计算机(微机)调试员证书及计算机操作工考试中都能够顺利拿到中级工证书;拿到计算机中级操作工证书的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这些毕业生绝大多数因为操作非常熟练而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2教材编写模块化。据了解,在很多职业学校中,还有不少教师处于被动教学状态——即学校给什么教材,就上什么课,而不是主动教学状态——即研究学生、市场、专业发展方向,联系现有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我们也看到,职校学生的现状是:基础知识不牢,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不佳;但专业兴趣较浓,偏好动手操作;一旦产生学习兴趣,大多都能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一些不良行为。人才市场也要求学生是掌握较新的专业技术和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技能型人才,这种专业技术要能跟得上专业发展的主流。

我校探索“模块化”教学方法已有四年多了。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将模块化教学法定位在:将教学内容细化成适当的模块,针对这些模块确定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方法,检验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每一次学习均有收获,均能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同时,我们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对教材进行研究并在必要时重组教材。我们自编的计算机专业类教材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训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hotoShop图像处理》、《网页制作》和《Flash动画制作》。

3.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内容项目化”中的项目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模拟出类似的项目;或将这些项目转化成实训课中的具体实训内容。我们的项目来自实际工作,每个项目的确立都要考虑其实用性、有效性,要有明确的主题,清晰的思路,有效的测评方法。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实用技能,又便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开发,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在课程进展的恰当时间会加入综合实训环节。教师提出实训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实训方案。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学生,采取先学生间互助,再由教师辅导的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比如我们在《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与学、讲与练相结合;“听、看、做、思、练”五环相扣,调动兴趣,启发思维,边学边练,效果在实践中检验,知识体系完整,模块分明,项目切合知识模块,以实践项目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使用我们自编的教材。教材中分若干个知识模块,将知识模块转换成与实践相对应的项目,弄清每个项目所需的硬件、软件、工具等知识点;第二步:制作方案,性能指标分析,选购硬件到使用维护。将每个项目做出合理的教学知识点,实验和动手通过,组装出自己的计算机,编写实验报告及完成项目指导书;第三步:理论讲解,实物示范。按每项实验所需的理论、硬件、软件、工具逐一讲解,并拿机器演示,同时多媒体教室演示最新技术、系统优化和故障诊断等效果。这一步要求学生完全理解,不完全理解处要提出问题,留待实验中验证;第四步:组装实验,交互探讨。将原先未完全弄清楚的内容经过组装实验进行验证,尝试组装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进一步对所讲内容加深理解,这种方法实现了交互式学习的效果;第五步:组装维护,系统设置。根据本项目的内容,完成一个实际应用中的项目,让学生动手组装、使用和解决故障,组装完成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教师逐一检查学生组装的计算机,观察实际效果,评定成绩。当每个项目全部进行完,《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就已完全掌握,老师根据学生在各项目中的表现评定总成绩作为该课程的毕业,另外我们的部分学生还选择参加了“中级计算机调试员”考核,通过考核者可获全国“中级工”资格证书。

4.改革考试方法,重视实践技能考核我校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中已形成了以笔试闭卷为主体,以实践技能考核为重点,理论测试与专业实践考核并行,过程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例如我们为“计算机操作工”和“计算机调试员”考生开发了一个较大的题库,这个题库里的题目主要为有意向考这两个证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或晚自习时间上机练习这些题目;通过反复的练习,对题目中的知识点逐步掌握,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而正式的考试内容与题库中的题难度相当,知识点也与相应技能考核大纲相似。这样一来,学生在正式的国家技能考核中也能取得好的成绩,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学生也掌握了一技之长。

由于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技能,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技能,所以在实训考核中,我们主要注重平时的实训考察。考察学生平时的操作态度、项目完成情况、每次的实训总结、实训中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因为职教中的实训是教学过程的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用的操作技能,所以我们每次的操作课教学中会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这样教学效果也较好。

以前,我们的操作课是一至两次理论课后排一次实训操作课,实训时间少且显得零散。对我们的学生,实训过程需要时间多且集中一些,这样他们每次所学的技能就能贯穿一气,有利于提高实训效率。因此,我校加大了设备投资力度,并增加实训课时(如在“基本应用模块”和“专业应用模块”中每天至少有4节课操作实训),同时采取“集中式、任务化”的实训模式。将教学模块转化成一个个实训任务,在相对集中的教学时间内进行实训操作。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每次的实训结果给予指导和评价,并记录在册,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同时保存学生的每次操作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作业。对于好的,在校园网中给予展示,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考试。根据不同课程分别采取小组设计(如网站设计;较复杂的系统开发等)和独立设计(如设计一张海报;组装一台合乎用户要求的电脑;制作Flash动画等)方式,由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个实际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及时给予评分。

以上是我校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不很成熟的做法。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跟人才市场的需求,深入研讨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积极探索,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标签:;  ;  ;  

浅谈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