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数学观由静态的、绝对主义的数学观向动态的、问题解决的数学观转变。《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是什么”的定义,已经不只是停留于“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是从发展的角度、历史的角度以及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角度去定义数学。可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动态的、问题解决的数学观。为了与之相适应,《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和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认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五年的昆明,教师的数学观的现状是什么?与《数学课程标准》体现的数学观一致吗?教师的数学观与其教学行为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论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数学观和教学行为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昆明市城区、郊区、农村的小学教师共134人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辅之与课堂观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问技术、课堂时间分配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合开放题问卷的调查结果,对教师数学观与其教学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论文的观点表明:昆明市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课程标准》体现的数学观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数教师对数学的看法是,数学是一个静态的永恒不变的学科,它是各个知识彼此联系的结构体系。论文的重要结论是:不同数学观之间并非截然对立;教师的数学观及其教学行为存在着一致性,教师倾向什么样的数学观,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论文的写作,期望能够对转变教师的数学观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主要建议是: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学习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将这些教育理论的精髓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建构成新的数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