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辐照聚丙烯与间同1,2-聚丁二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预辐照聚丙烯与间同1,2-聚丁二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聚丙烯(PP)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塑料品种之一,虽然它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但也存在许多缺点,因此,限制了PP的使用。为改善和提高PP的性能,必须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改性,拓宽应用领域,这已成为国内外塑料改性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采用在常温、空气气氛中,使用电子加速器对PP粉末进行低剂量的预辐照,并采用熔融反应挤出技术来实现预辐照聚丙烯与高分子聚合物间同1,2-聚丁二烯(s-1,2 PB)的熔融接枝,形成预辐照PP/s-1,2 PB共混体系,同时采用与PP/s-1,2 PB共混体系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这两个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流变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为最终实现开发出具有如抗冲击改性、高熔体强度等特殊使用价值的改性PP料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改性PP料具有广泛使用价值。采用SEM对两个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的研究表明,当s-1,2 PB的含量低于10mass%时,形成了以PP为连续相、s-1,2 PB为分散相的共混体系,s-1,2 PB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在0.5μm以下。当s-1,2 PB的含量高于30mass%时,两种共混体系都形成了PP和s-1,2 PB的共连续相。在预辐照PP/s-1,2 PB共混物中,PP与s-1,2 PB发生了熔融接枝反应使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变好。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低辐照剂量的变化对预辐照PP/s-1,2 PB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而s-1,2 PB含量的变化对两种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在常温下,s-1,2 PB能较好地改善PP的抗冲击性能,但低温的效果不佳。1kGy预辐照PP/s-1,2 PB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比PP/s-1,2 PB共混体系的大,表明预辐照使PP和s-1,2 PB的结合更好。采用DSC方法对两个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及结晶动力学的研究发现,s-1,2 PB的加入对PP的结晶有较大影响。低辐照剂量的变化对预辐照PP/s-1,2 PB (90/10)共混物的熔融和结晶影响不大。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在两共混物的等温结晶过程中,s-1,2 PB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并增大了结晶速率,结晶过程都是以三维方式增长、异相成核的过程。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用Mo法处理非等温结晶过程是非常适合的,而用Ozawa法处理则存在缺陷。用Jeziorny法处理两共混物也是适合的,但对PP、1kG预辐照PP处理存在缺陷;s-1,2 PB对PP有加速结晶的作用,s-1,2 PB的加入导致PP的结晶成核和结晶增长速率发生了改变。按照Arrhenius和Kissinger方法所获得的两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和非等温结晶过程活化能比纯PP或1kGy预辐照PP的要低,也证明了s-1,2 PB在结晶过程中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并使结晶速率增加。采用动态流变仪对两个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的研究表明,两共混体系的线性粘弹区为振幅小于10%;随着s-1,2 PB含量的增加,在大振幅下的剪切细化现象越来越不明显。在线性粘弹区内,温度和扫描时间会对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G’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在高温下,会引起共混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剪切角频率扫描时发现,低频的末端区,两共混物的松弛时间随着s-1,2 PB含量的增加而延长。在高频区,s-1,2 PB的加入使共混物的复合粘度η*降低,从而改善了PP的加工性能。在研究共混体系的非线性粘弹性时发现,在低剪切速率下,体系都具有牛顿流体的特征,s-1,2 PB的加入可以明显的改变PP的剪切应力和剪切粘度。流变行为的研究还表明,预辐照PP与s-1,2 PB的接枝(支化)反应,能使PP的熔体强度有所提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聚丙烯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 1.2.1 聚丙烯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
  • 1.2.2 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现状
  • 1.2.3 弹性体增韧机理
  • 1.3 辐照法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 1.3.1 辐照引起的主要反应类型
  • 1.3.2 预辐照接枝法的反应机理
  • 1.3.3 预辐照接枝 PP 研究现状
  • 1.3.4 辐照法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现状
  • 1.4 聚丙烯与1,2-聚丁二烯共混研究的进展
  • 1.4.1 间同 1,2-聚丁二烯的研究现状
  • 1.4.2 聚丙烯与1,2-聚丁二烯共混的研究现状
  • 1.4.3 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的研究现状
  • 1.4.4 共混物的熔融、结晶行为的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2.1 主要实验原料及试验设备
  • 2.1.1 主要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备
  • 2.2 聚丙烯粉末的预辐照及储存
  • 2.2.1 聚丙烯粉末的预辐照方法
  • 2.2.2 预辐照后的聚丙烯粉末的储存
  • 2.3 样品的制备
  • 2.3.1 配方设计
  • 2.3.2 原辅材料的混合
  • 2.3.3 原辅材料的挤出造粒
  • 2.3.4 注射成型试样
  • 2.3.5 密炼成型试样
  • 2.4 样品的相态结构及性能的表征方法
  • 2.4.1 红外光谱分析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冲击断面表面形貌
  • 2.4.3 差热分析研究样品的结晶和熔融行为
  • 2.4.4 动态流变法研究样品的流变行为
  • 2.4.5 冲击性能测试
  • 2.4.6 拉伸性能测试
  • 2.4.7 弯曲弹性模量测试
  • 2.4.8 负荷变形温度测试
  • 第3章 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
  • 3.2.1 PP/s-1,2 PB 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
  • 3.2.2 预辐照 PP/s-1,2PB 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
  • 3.2.3 加工方式对共混体系相态的影响
  • 3.3 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 3.3.1 预辐照 PP/s-1,2 PB 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 3.3.2 s-1,2 PB 的含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及结晶动力学研究
  • 4.1 引言
  • 4.2 共混体系的热性能
  • 4.2.1 PP/s-1,2 PB 共混物的熔融和结晶行为
  • 4.2.2 预辐照 PP/s-1,2 PB 共混物的熔融和结晶行为
  • 4.3 共混体系的结晶动力学
  • 4.3.1 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 4.3.2 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研究
  • 5.1 引言
  • 5.2 共混体系的线性粘弹性
  • 5.2.1 共混体系线性粘弹区的确定
  • 5.2.2 温度对共混体系线性粘弹性的影响
  • 5.2.3 时间对共混体系线性粘弹性的影响
  • 5.2.4 动态剪切角频率对共混体系线性粘弹性的影响
  • 5.2.5 二元共混体系的线性混合规则及 Palierne 模型的拟合
  • 5.3 共混体系的非线性粘弹性
  • 5.3.1 PP/s-1,2 PB 共混体系的非线性粘弹性
  • 5.3.2 预辐照 PP/s-1,2 PB 共混体系的非线性粘弹性
  • 5.3.3 共混体系的流动活化能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3)
    • [2].PBT/PP/POE-g-GMA共混体系结晶性能和流变行为研究[J]. 中国塑料 2015(02)
    • [3].聚碳酸酯/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J].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2(06)
    • [4].成核剂改性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08(01)
    • [5].反式-/顺式-1,4-聚异戊二烯共混体系的结晶动力学[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12)
    • [6].聚乳酸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体系发泡行为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17(03)
    • [7].聚乳酸与高分子弹性体共混体系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10(11)
    • [8].分散剂对PP/POE/Nano-CaCO_3三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J]. 塑料制造 2011(Z1)
    • [9].聚丙烯/聚酰胺-6共混体系研究进展[J]. 宁波化工 2019(04)
    • [10].聚丙烯/乙烯-辛烯-1共聚物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J]. 中国塑料 2008(11)
    • [11].相容剂对氯化丁基橡胶/锦纶12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 橡胶工业 2014(01)
    • [12].小分子增塑剂对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J]. 塑料工业 2014(04)
    • [13].汽车用PA6/ABS共混体系性能的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6(06)
    • [14].聚醚醚酮/聚苯硫醚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04)
    • [15].PP/EVA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9)
    • [16].草鱼皮明胶-可得然胶共混体系流变特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1)
    • [17].聚酰胺/聚酯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J]. 塑料工业 2010(S1)
    • [18].聚酰胺/聚酯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J]. 广西轻工业 2009(08)
    • [19].聚乳酸/聚酯共混体系熔体流变性能研究[J]. 材料导报 2012(22)
    • [20].PP/PET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进展[J]. 国外塑料 2009(06)
    • [21].正交实验法研究液晶聚合物/尼龙共混体系的转矩流变特性[J]. 工程塑料应用 2010(12)
    • [22].ABS/Al_2O_3共混体系力学及导热性能研究[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09(03)
    • [23].硝化纤维素/硝化甘油共混体系力学状态的温度依赖特性[J]. 推进技术 2016(07)
    • [24].环氧/杂萘联苯共聚芳醚砜共混体系的固化及热性能[J]. 热固性树脂 2015(04)
    • [25].聚醚砜增容共混体系的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2(11)
    • [26].硅橡胶/丁基橡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0(07)
    • [27].PPC/PBS共混体系的粘弹特性[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3(12)
    • [28].PC/PET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性能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09(08)
    • [29].低VOCs含量的PET/TiO_2@Ag共混体系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20(05)
    • [30].耐热PVC/SMA制备与性能研究[J]. 塑料科技 2019(08)

    标签:;  ;  ;  ;  ;  ;  ;  

    预辐照聚丙烯与间同1,2-聚丁二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