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近十余年推行的市场化改革和随后政府职能的相应转变,导致体制外社会力量的增长。单位制的解体,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社会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包含国家、市场在内的总体性社会(或总体性国家),也不再是市场化改革初期讨论的指除国家之外包括经济在内的一切社会生活领域,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代表着民间利益集合的实质性的领域凸显这种转变,使社会具有了非政府、非营利的性质,变成了独立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第三领域。于是国家的利益格局形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三元结构。继政企关系的调整,政社关系也需重构,以适应这一新格局的发展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一新显现出来的社会领域是真正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是具有一定程度西方市民社会特征的社会.这一领域目前还十分薄弱,不能为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因此,本文研究的正是这一政治、经济不适宜直接介入的领域的发展问题,提出社会的发展需要它自身的能力建构。本文借鉴西方“市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理论和成功经验,提出社会组织发展观,即社会发展关键在于社会组织能力的建构。通过分析中国当前各类社会组织(社区、社团、转制后的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的发育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是政府自上而下培育和推动的结果,难以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内在的要求政府从社会领域中淡出,因此社会组织的自治问题迫在眉捷。本文认为,针对中国的发展现状,社会组织实现自治离不开外部力量尤其是政府的作用:(1)制定法律法规;(2)制定各类政策;(3)强化培训。同时社会组织实现自治是需要自身能力的建构——资格能力、行动能力、动员能力和辐射能力,为此,社会组织要做到:(1)人员构成年轻化、专业化;(2)提高社会成员参与能力;(3)发展目标在于社会成员从其中获得利益满足;(4)知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不被侵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二、本文的理论工具
  • 三、本文的切入点与基本框架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况
  • (一) “社会”及“社会组织”的概念
  • 1、“社会”
  • 2、“社会组织”
  • (二) 基本现状
  • 1、发展历程
  • 2、取得的成绩
  • 3、存在不足
  • (三) 原因分析
  • 1、市场经济发展还处初级阶段
  • 2、政府主导型模式的负面效应
  • 3、国民长期义务主体的路径依赖
  • 第二章 西方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作用
  • (一) 西方国家社会的发展现状
  • 1、美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 2、英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 3、法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 (二) 西方国家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
  • 1、配合政府的模式
  • 2、与政府合作的模式
  • 3、社会组织自治的模式
  • (三) 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1、社会组织增强自治性的必要性
  • 2、社会组织增强自治性的可能性
  • 3、社会组织增强自治性的方法与路径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自治问题
  • (一)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具体表现形式或分类
  • 1、社区
  • 2、社团
  • 3、事业单位
  • 4、中介组织
  • (二) 社会组织对民主建设的意义
  • 1、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的重要载体
  • 2、社会组织与政府对话可以节省现状成本
  • 3、社会组织自治可以提升公民政治素质
  • (三) 社会组织自治过程中的发育成长
  • 1、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伙伴关系”
  • 2、增强社会监督与评估的能力与力量
  • 3、促进政府投入更多制度安排
  • 第四章 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 (一) 进一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 1、真正致力于职能转变
  • 2、以改革政府机构为抓手
  • 3、思考政府职能转移的承载途径
  • (二) 社会组织在政府体制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 1、构建公共管理的新格局
  • 2、营建政府善治的重要桥梁
  • 3、充当社会公平的好帮手
  • (三)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双赢结构构思
  • 1、顺应社会发展规律
  • 2、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结构
  • 3、方向与目标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书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结构的形塑逻辑与启示[J]. 开发研究 2017(02)
    • [2].马克思对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批判逻辑——以《论犹太人问题》为中心[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市民社会发展及其负外部效应的表徵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26)
    • [4].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市民社会”意向[J]. 岭南学刊 2018(02)
    • [5].市民社会正义问题的多维审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4)
    • [6].市民社会与政党整合——当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6)
    • [7].超越私人——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中人的分析和批判[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7(03)
    • [8].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J]. 学理论 2016(02)
    • [9].浅析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 [10].从政治的人到市民社会的人——政治哲学中人之理念的“革命”[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04)
    • [11].市民社会的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7)
    • [12].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化阐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概念再研究[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01)
    • [13].“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起源和社会历史基础[J]. 人文论丛 2008(00)
    • [14].初探两个社会的哲学底蕴——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J]. 青春岁月 2016(23)
    • [15].当代市民社会旧式分工的逻辑批判与理性重建[J]. 山西青年 2017(03)
    • [16].震后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国市民社会的出现?[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6(01)
    • [17].梁慧星教授序[J]. 私法 2016(02)
    • [18].马克思及其后学的意识形态思想对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2)
    • [19].“皇帝”观念对我国古代市民社会形成的影响[J]. 祖国 2017(02)
    • [20].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组织分化和地区差异[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16(01)
    • [21].成龙 市民社会里独一无二的自己[J].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17(02)
    • [22].昂格尔法治命题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启示——“组织—意识”与市民社会[J]. 岳麓法学评论 2016(00)
    • [23].葛兰西市民社会及其理论意义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20)
    • [24].梁慧星教授序[J]. 私法 2017(01)
    • [25].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6].理论与现实:伊朗市民社会研究评析[J]. 伊斯兰文化 2009(01)
    • [27].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两种相异理解——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1(00)
    • [28].论市民社会与韩国民主政治发展[J]. 黄海学术论坛 2011(02)
    • [29].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J]. 孔学研究 2008(00)
    • [30].孟德斯鸠与市民社会的概念[J]. 朝阳法律评论 2016(02)

    标签:;  ;  ;  ;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