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研究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研究

论文摘要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大兴安岭北部地处寒温带,对该区土壤动物研究还极为薄弱,许多方面尚属空白。揭示作为重要分解者集团的土壤动物的区系组成及其生态地理规律,探讨作为稳定的环境指示因子的土壤动物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形成完整的土壤动物区系名录对土壤动物学及生态学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北部的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的典型地区,斜贯温带与寒温带,是东西两侧森林与草原的地理界限。该区气温低、土壤呈酸性或弱酸性,微生物活动较弱,物质分解速度慢,地表有机物积累较多,构成了火灾、虫灾隐患,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物生产力的提高。以土壤动物为对象探讨和寻求有效的方法,促进寒温带地区的物质循环,将会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有效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对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研究,我们选择了广泛调查、定点动态监测与人工控制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兴安岭的土壤动物区系与土壤动物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隶属于5门10纲23目84科。2)大兴安岭东、西坡土壤动物比较,结果为:西坡的个体数、类群数和稀有类群数均高于东坡。不同纬度4对样地的比较结果表明:其中,最北部两点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最大,而在大兴安岭中部地区的两对样地中,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都较大,南、北端样点的相对较少。其中,最北部一对样地(塔河、满归)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最小。群落特征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土壤动物,西坡各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高于东坡。3)对大兴安岭寒温带地区所进行的两个系列的对比调查表明:生态系列中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基本上表现为:山体中部的两点多于山顶与山谷。林型系列基本上表现为:白桦林>蒙古栎>樟子松>柳草。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6月份的最少,10月份最多。大型土壤动物和湿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呈均匀递增,中小型土壤动物10月份的数量超过前两个月数量之和。4)大兴安岭不同冻土带土壤动物调查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从岛状冻土带到连续多年冻土带逐渐减少,该分布与土壤动物分布的一般规律一致,但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和生物量基本上从岛状冻土带到连续多年冻土带逐渐增加,湿生动物的数量也如此分布。这种分布规律不一致甚至相悖的特点,表现出局部-区域相互关系的复杂性。5)不同恢复年份森林火烧迹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明显不同。火烧过后的前1~3年,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火烧3~5年后,土壤中线蚓数量才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火烧过后,土壤环境中最先侵入的是运动能力较强的大型土壤动物,之后,中小型土壤动物才逐渐得到恢复,火烧后6~7年是中小型土壤动物发展的盛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流程
  • 2 研究区概况与工作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土壤动物研究工作方法
  • 3 土壤动物结构与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地域分异理论
  • 3.2 生物分布区与区系理论
  • 3.3 生物群落结构理论
  • 3.4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理论
  • 4 土壤动物区系组成与结构研究
  • 4.1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区系名录
  • 4.2 大兴安岭东、西坡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
  • 4.2.1 样地概况
  • 4.2.2 大兴安岭土壤动物区系组成概况
  • 4.2.3 东、西坡大型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
  • 4.2.4 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分析
  • 4.2.5 东、西坡中小型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
  • 4.2.6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分析
  • 4.2.7 小结
  • 4.3 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森林土壤动物结构研究
  • 4.3.1 样地概况
  • 4.3.2 土壤动物种类与数量组成
  • 4.3.3 土壤动物的水平结构
  • 4.3.4 土壤动物的垂直结构
  • 4.3.5 土壤动物的时间动态
  • 4.3.6 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指数分析
  • 4.3.7 小结
  • 4.4 大兴安岭不同冻土带土壤动物结构研究
  • 4.4.1 样地概况
  • 4.4.2 土壤动物种类与数量组成
  • 4.4.3 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
  • 4.4.4 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及动态变化
  • 4.4.5 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
  • 4.4.6 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指数分析
  • 4.4.7 小结
  • 4.5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结构研究
  • 4.5.1 样地概况
  • 4.5.2 土壤动物区系组成特征分析
  • 4.5.3 土壤动物的数量特征分析
  • 4.5.4 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
  • 4.5.5 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指数分析
  • 4.5.6 小结
  • 5 土壤动物功能研究
  • 5.1 不同处理条件下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分解作用研究
  • 5.1.1 不同处理条件下分解样袋内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
  • 5.1.2 不同处理条件下分解样袋内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
  • 5.1.3 不同处理条件下分解样袋内凋落物的消耗过程
  • 5.1.4 小结
  • 5.2 马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 5.2.1 马陆在物质循环中的功能作用
  • 5.2.2 马陆在能量流动中的功能作用
  • 5.2.3 小结
  • 5.3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 5.3.1 蚯蚓在物质循环中的功能作用研究
  • 5.3.2 蚯蚓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功能作用
  • 5.3.3 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讨论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在读期间的研究工作与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世行贷款项目助力中国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韧性[J]. 国际融资 2020(02)
    • [2].浅谈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01)
    • [3].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塔群平台的功能和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3)
    • [4].基于“三生”协调的郑州森林生态系统评价管理[J]. 上海城市规划 2020(01)
    • [5].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通讯 2020(02)
    • [6].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20(06)
    • [7].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效应多尺度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05)
    • [8].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其价值化实现路径设计[J]. 环境保护 2020(14)
    • [9].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周转规律及影响因素[J]. 植物学报 2020(03)
    • [10].淳安县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防护林科技 2020(07)
    • [11].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差异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7)
    • [1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认知、方法和驱动[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04)
    • [13].海口森林生态系统优化提升策略[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9(01)
    • [14].广西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南方农业 2018(16)
    • [15].浅谈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策略[J]. 山西农经 2018(13)
    • [16].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J]. 绿色科技 2016(21)
    • [17].浅析林隙在森林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作用[J]. 山西农经 2016(07)
    • [18].树种选择与配置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 世界林业研究 2017(01)
    • [19].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J]. 吉林农业 2017(05)
    • [20].面向可持续的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以云南省万掌山国有林场为例[J]. 林业调查规划 2016(06)
    • [21].“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生课程案例库的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03)
    • [22].自然恢复和人工重建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 辽宁林业科技 2017(04)
    • [23].加拿大水源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经验与启示[J]. 现代化农业 2017(06)
    • [24].森林生态系统[J]. 绿色中国 2017(06)
    • [25].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若干功能服务价值评估[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4)
    • [26].中国科学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9)
    • [27].森林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J]. 化学进展 2017(09)
    • [28].森林工程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J]. 民营科技 2016(01)
    • [29].黑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研究概况[J]. 林业科技情报 2016(02)
    • [30].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是建成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18)

    标签:;  ;  ;  ;  ;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