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森林凋落物是林地有机质的主要物质库和维持土壤肥力的基础,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凋落物的养分归还对维持林地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桉树人工林已成为我国南方大面积造林的树种之一,通过对凋落物特性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桉树人工林的营造和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试验自2004年7月起,选择四川洪雅1997年营造的四个巨桉人工林样地,对其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及转移量等方面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1)巨桉人工林四个林分2004.7-2005.6的年凋落物总量为8786 kg/hm2、8112kg/hm2、5590 kg/hm2、601 1 kg/hm2,2005.7-2006.6的年凋落物总量同比增长为16.2%,7.1%,5.5%,14.3%,分别为10398 kg/hm2,10258 kg/hm2,5916 kg/hm2,7012 kg/hm2。2006.7-2007.6的3,4号样地的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5624 kg/hm2,6900 kg/hm2,比上一年度同一样地分别减少1.5%,4.9%。年凋落量与林分密度成正相关,叶的凋落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枝和皮的凋落量与林分密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巨桉凋落物各组分量:落叶>落枝>落皮。巨桉人工林全年有一个明显的凋落物峰谷期,5月是全年凋落物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达到最低,凋落总量的季节变化趋势是春>夏>秋>冬。叶的凋落主要集中在春季,而枝、皮的凋落主要集中在夏季。(2)2004.7-2005.6月巨桉人工林全年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N、P、K、Ca、Mg五种大量元素分别为95.32 kg/hm2、86.90 kg/hm2、67.72 kg/hm2、66.37 kg/hm2。2005.7-2006.6月同比2004.7-2005.6月分别增长为13.2%,17.2%,5.7%,11.9%,109.833kg/hm2,104.948 kg/hm2,68.419 kg/hm2,75.341 kg/hm2。归还量大小依次为N>K>Ca>Mg>P。巨桉人工林全年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养分总量随着凋落物总量的增加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养分归还总量春夏两季大,秋冬两季较小,冬季最低。各林分凋落物N、P、K、Ca、Mg的归还动态基本一致。(3)巨桉枝、叶在凋落前5种大量元素普遍发生生理转移,而2004.7-2005.6月期间K、Ca、Mg的转移方向则不确定,有时为正有时为负,2005.7-2007.6月的转移基本都为正向转移。P的转移率是各元素中最高的,在叶中月平均转移率可达58.9%,枝中可达67.2%。Ca在2005.7-2007.6期间转移量最少在叶中为8.3%,枝中为11.5%,其次是Mg叶中的平均转移率为19.6%,在枝中的转移率为21.8%。巨桉人工林枝和叶在大量凋落前养分转移量都是最大的,养分内循环非常明显。4个样地2004.7-2007.6养分年转移总量大小依次为E1>E2>E4>E3,即养分转移量与林分密度成正相关。叶的养分转移量比枝大数倍。(4)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含量在2006年开始出现下降,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为干扰对森林立地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林地皆伐,地被物被去除,对样地的土壤养分和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影响。本试验地洪雅的巨桉人工林已经达到成熟龄,可以进行采伐利用。为了尽可能补偿巨桉生长吸收的土壤养分,生态采伐季节应定在春夏季枝叶皮大量凋落过后,秋冬季为宜,这样能够通过凋落物部分归还巨桉吸收的林地养分。巨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采伐利用的主要是树干,将剩余的落皮、落枝、落叶和树根留在林地,则就有78.70~81.74%的养分贮量可以归还林地,对林地的地力消耗不会太大,这将有利于林地自我养分循环机制的形成,有利于维护林地养分平衡,实现巨桉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综合来看,巨桉作为四川南部低山丘陵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和脆弱生态系统恢复树种,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巨桉速生丰产造林技术探讨[J]. 科学种养 2017(09)
- [2].两种巨桉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的比较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2)
- [3].巨桉和剥皮桉木材构造与性质的比较[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8(11)
- [4].巨桉凋落叶分解对假俭草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3(03)
- [5].氮磷添加对巨桉幼苗生物量分配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10)
- [6].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老芒麦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1(05)
- [7].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及碱解氮分布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3)
- [8].茉莉酸甲酯诱导巨桉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6(02)
- [9].川西低山区天然林转巨桉林后枯落物的持水特性[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3)
- [10].油菜素内酯对巨桉组培中不定根诱导、苗木生长和茎基部细胞结构的影响[J]. 广西植物 2016(07)
- [11].巨桉混交林不同树种C、N、P化学计量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5(08)
- [12].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变化[J]. 四川林业科技 2011(03)
- [13].巨桉人工林木材密度及其变异特性[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04)
- [14].不同初植密度对巨桉木材纤维形态的影响[J]. 桉树科技 2008(01)
- [15].荣县发展巨桉林下养殖业推动林业循环经济的建议[J]. 南方农业 2015(06)
- [16].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01)
- [17].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分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4)
- [18].巨桉等5种桉树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09(02)
- [19].闽南山地巨桉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变化初探[J]. 林业调查规划 2011(06)
- [20].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氮特征[J]. 西北植物学报 2014(07)
- [21].采伐干扰对巨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02)
- [22].巨桉中幼林施肥效果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8)
- [23].巨桉栽培管理技术初探[J]. 内江科技 2015(07)
- [24].炼山对巨桉人工幼林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03)
- [25].炼山对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14)
- [26].巨桉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J]. 桉树科技 2019(02)
- [27].18年生巨桉半同胞子代测定林遗传分析与选择[J]. 桉树科技 2018(01)
- [28].茶‖巨桉间作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04)
- [29].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培养条件优化[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