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之链 ——论自我与客体事物、语言、媒介物交互的技术

传达之链 ——论自我与客体事物、语言、媒介物交互的技术

论文摘要

绘画所复现的是事物向个体凸现的感受性质。当一个画家能够对表象当中诉诸感官的、将持续存留于感官记忆里的事物特征进行把握时,才真正保存和复现了他的感受。因为感受在回忆对场景的过滤过程中才被明晰化。与回忆中趋强与趋弱两种形式对应,描绘对信息进行组织筛选,并通过某种“隐”与“现”的次序关系复现其注意力的层次,从而揭示凸现于个体的感受。凸现的要素信息既存在于物象,又是为个体所过滤的。 个体的情状决定了外物表象是否是中性的(事物凸现的方式)。同时,完成的作品作为先验图式以暗示的方式对体验进行了干涉。语言对体验的表述存在一个悖论:以往语言的暗示使“纯正”的体验成为不可能,但绕过它也只是幻想。客体并不独自产生意义,意义也不产生于自我在语言陈规中的预设,只有当表象的范畴当中凸现于个体的部分与语言自身的可能性交互重合之处才产生传达。语言拥有自主的功效:通过个体的重构,将习惯的世界陌生化。 非常规画作揭示了个体对事物感受的强度特性。心智的病态、缺损在抑制其它能力的同时无形中顺应了节省律,个体能量未经分散,使病者的认知和技艺活动带有强度特点。同时,偏执中,自我暗示将感受强化;自我的封闭与隔离也为之提供了强制性显现的场所。 以手工技艺为基础的传达活动,作为沉默的语言,并不一定旨在交流,而是客观性在人性中的体现。这种客观性在于:自我必须通过与外物的交互得以反馈——个体传达的驱力正在于此。丧失以任何方式得到阐释的欲求,导致个体作为人的全面崩溃。但自我所得到的说明只是在与物的交互过程中通过自身反应实现的。 作品中带来距离感、陌生感的正是语言媒介的物质性。绘画中所复现的感受经过了向物质结构的转渡(进入了不同质)。而媒介物质有自身的规定性,描绘意图的受挫来自于对它的忽略或任意塑造的无效努力。因为,并非是物质在回应意图,而是意图只能在物质中实现。同时,媒介的物性又是可被调动的因素,不同于预设意图的可能性存在于人与媒介

论文目录

  • 导言
  • Ⅰ:绘画对视觉记忆的保存和修复
  • Ⅱ:语言在体验和表述当中的作用
  • Ⅲ:将感受转化为阐释的驱力——透过非常规技艺活动看个体传达
  • Ⅳ:与物交互
  • Ⅴ:技术与暗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注释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暗示”在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辅助作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14)
    • [2].浅谈“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成才之路 2009(25)
    • [3].巧妙使用暗示艺术可使语文课堂更默契[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5)
    • [4].暗示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J]. 今日科苑 2010(08)
    • [5].化学图像题中的暗示条件[J]. 考试(高考理科版) 2010(02)
    • [6].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J]. 全科护理 2009(05)
    • [7].新闻中的暗示[J]. 新闻世界 2009(07)
    • [8].学会赏识学生智慧[J].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2016(06)
    • [9].浅析“诗画本一律”[J]. 青年文学家 2011(12)
    • [10].另类批评的艺术魅力[J]. 才智 2014(32)
    • [11].浅谈学生鼓励自己的方法[J]. 新课程学习(上) 2013(07)
    • [12].暗示在广告营销中的应用[J]. 财富生活 2019(18)
    • [13].让学生成为自己灵魂的工程师——浅谈暗示教育的积极作用[J]. 考试周刊 2009(45)
    • [14].暗示是影响学生心理的有效方法[J]. 考试周刊 2011(80)
    • [15].小暗示,大作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33)
    • [16].浅谈暗示[J]. 学周刊 2011(32)
    • [17].教师的鼓励催开学生的习作之花[J]. 新课程(小学) 2018(10)
    • [18].精彩点拨书卷香[J]. 辽宁教育 2013(21)
    • [19].古老话题的重新演绎——评方方《暗示》中的乱伦叙事[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0].联系语境,跨越生词障碍[J]. 新课程(下) 2014(02)
    • [21].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 新课程学习(上) 2013(07)
    • [22].“暗示启迪”,愉快成长[J]. 新课程(上) 2012(06)
    • [23].浅析心理“暗示”对初中生语言学习的影响[J]. 学周刊 2013(21)
    • [24].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暗示”艺术教学手段的运用[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17(09)
    • [25].浅析服装中的心理暗示[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35)
    • [26].化学教学激励方式的探讨[J]. 职业技术 2016(07)
    • [27].暗示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功效与运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8].课堂教学中的暗示艺术[J]. 科技信息 2012(36)
    • [29].丰富校长教育生命的成色——尝试用暗示、认同、探讨、协商管理的动态方式思考学校的发展[J]. 教师 2009(11)
    • [30].浅析《逃离》中山羊弗洛拉的象征意蕴[J]. 文学教育(上) 2014(06)

    标签:;  ;  ;  ;  ;  

    传达之链 ——论自我与客体事物、语言、媒介物交互的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