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对虾养殖是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经济产业。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细菌性病和病毒性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深入研究对虾抗病机制,大力推进虾类免疫学研究是最终战胜虾类病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研究表明,存在于虾血淋巴中的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抗细菌等多种免疫活性的多功能蛋白。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所获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其免疫学活性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丰富虾类免疫系统研究,探索对虾疾病免疫学防治奠定基础。实验结果显示,用2种不同抗体亲和纯化所得2种血蓝蛋白:LHt(抗体为兔抗血蓝蛋白全蛋白)和LH75(抗体为兔抗血蓝蛋白75 kDa亚基)。其均由75 kDa和77 kDa 2个亚基组成;糖含量分别为1.5%和3%,通过凝集素印迹检测到血蓝蛋白含α-D甘露糖/α-D葡萄糖、α-D-N-乙酰半乳糖胺、α-L-海藻糖和β-D-半乳糖(1-3)-D-乙酰半乳糖胺四种糖基,其中,LH75中α-D甘露糖/α-D葡萄糖含量为LHt的1.2倍,α-D-N-乙酰半乳糖胺含量为后者的1.5倍,说明血蓝蛋白在糖基化修饰水平存在多样性。对两种血蓝蛋白进行细菌凝集实验发现,LH75凝集活性明显高于LHt,前者为后者的4倍。凝集抑制实验表明,细菌外膜蛋白可以抑制血蓝蛋白对大肠杆菌K12、副溶血弧菌、溶藻酸弧菌、河弧菌、哈维氏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的凝集活性。血蓝蛋白对大肠杆菌外膜蛋白敲除菌凝集结果显示,血蓝蛋白对△OmpX的凝集特异性明显降低,推测OmpX为血蓝蛋白与病原菌的凝集作用靶标。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血蓝蛋白对大肠杆菌K12和副溶血弧菌、溶藻酸弧菌等8种虾类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但LHt和LH75抑菌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血蓝蛋白对大肠杆菌K12外膜蛋白敲除菌抑菌实验发现,与大肠杆菌K12野生菌株相比,血蓝蛋白对△OmpC、△OmpW、△OmpFDL和△O mpTSX抑菌活性明显降低,推测OmpC、OmpW、OmpFDL和OmpTSX可能为血蓝蛋白与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靶标。溶血实验显示,血蓝蛋白对多种动物红细胞表现出依赖于Ca2+的溶血活性,且LH75溶血活性明显高于LHt。血蓝蛋白溶血活性pH 6.0时最高,在pH 6~10,溶血活性随pH值升高而降低。血蓝蛋白浓度与溶血活性表现出剂量-效应正相关,表明血蓝蛋白分子协同作用引起溶血。渗透保护实验发现随着加入的渗透保护剂分子的增大,溶血活性降低,表明血蓝蛋白溶血机制可能为胶体渗漏机制。通过对血蓝蛋白处理后的红细胞膜进行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发现,血蓝蛋白以聚合物形式紧密结合到红细胞膜上。由此可以认为,血蓝蛋白的溶血机制可能为:血蓝蛋白以聚合体的形式紧密结合到红细胞膜上形成离子渗透孔,引起胶体渗漏导致溶血。至于血蓝蛋白分子与红细胞膜作用靶标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主要发现:①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具有凝集、抑菌和溶血活性;②血蓝蛋白具有糖基修饰多样性,其糖含量高低与其免疫学活性呈正相关;③血蓝蛋白与病原菌的作用靶标为外膜蛋白,其中凝集作用和抑菌作用靶标分别为OmpX和OmpC、OmpW、OmpFDL、OmpTSX;④血蓝蛋白溶血机制为胶体渗漏机制。所获研究结果为揭示血蓝蛋白的免疫学分子作用机制,阐明血蓝蛋白与病原菌的识别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研究血蓝蛋白在对虾中的免疫抗病作用提供了较好的实验依据,对丰富和发展甲壳类动物免疫系统的基础研究及指导免疫学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J]. 海洋与渔业 2020(06)
- [2].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力影响[J]. 海洋与渔业 2020(05)
- [3].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J]. 海洋与渔业 2018(09)
- [4].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引进养殖试验[J]. 科学养鱼 2019(06)
- [5].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J]. 海洋与渔业 2019(09)
- [6].抗逆快长凡纳滨对虾设计育种与新品种培育技术[J]. 科学养鱼 2019(10)
- [7].见证凡纳滨对虾良种的诞生和崛起[J]. 海洋与渔业 2019(12)
- [8].凡纳滨对虾肝肠胞虫病的概述[J]. 科学养鱼 2018(07)
- [9].天津滨海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质变化特征[J]. 科学养鱼 2017(04)
- [10].凡纳滨对虾喜添新品种[J]. 水产养殖 2017(06)
- [11].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J]. 海洋与渔业 2017(06)
- [12].凡纳滨对虾苗种挑选重要性及挑选运输技术[J]. 水产养殖 2016(03)
- [13].渔业主推品种“凡纳滨对虾”的推广应用情况研究[J]. 中国水产 2016(07)
- [14].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青苔的危害与防控[J]. 黑龙江水产 2016(04)
- [15].凡纳滨对虾新品种与当地“土苗”对比试验[J]. 河北渔业 2014(12)
- [16].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池塘“一年两茬”养殖试验[J]. 科学养鱼 2020(09)
- [17].凡纳滨对虾养殖新品种“正金阳1号”[J]. 渔业致富指南 2019(07)
- [18].我国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引进与分析[J]. 科学养鱼 2018(01)
- [19].凡纳滨对虾苗种产业的存在问题与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6)
- [20].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J]. 海洋与渔业 2017(06)
- [21].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J]. 中国水产 2017(10)
- [22].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J]. 中国水产 2017(11)
- [23].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J]. 中国水产 2016(03)
- [24].凡纳滨对虾育苗池养殖的对比试验[J]. 水产养殖 2016(06)
- [25].常见理化因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的影响研究概况[J]. 当代水产 2015(09)
- [26].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新品种试验报告[J]. 河北渔业 2014(06)
- [27].凡纳滨对虾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需求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 2012(12)
- [28].投喂频次对凡纳滨对虾行为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0(01)
- [29].凡纳滨对虾的选育与家系的建立[J]. 海洋科学 2008(11)
- [30].凡纳滨对虾的遗传育种研究现状[J]. 海洋科学 2008(02)
标签:凡纳滨对虾论文; 血蓝蛋白论文; 糖基多样性论文; 凝集活性论文; 抑菌活性论文;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论文; 外膜蛋白论文; 溶血活性论文; 胶体渗漏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