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开发早期储层描述与建模中的应用——以红台—疙瘩台油气田为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开发早期储层描述与建模中的应用——以红台—疙瘩台油气田为例

论文题目: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开发早期储层描述与建模中的应用——以红台—疙瘩台油气田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古莉

导师: 于兴河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结构,成岩储集相,地质建模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红台-疙瘩台油气田为例,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变快、多物源、砂体连通性差的地质特点,提出了一套开发早期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储层描述和建模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了“等时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集中研究了中期和短期基准面旋回的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中期旋回控制了亚相的分布规律,短期旋回决定了砂体的成因类型。前者决定了储层结构及砂体的空间叠置,后者影响了砂体层内非均质性及其展布。本文首先以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为基础,将研究层段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和西山窑组中上部划分为4 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继而在中期旋回格架内系统地研究了沉积相类型、特征和演化规律,并首次提出了沉积物体积分配系数的概念,对该系数的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层段属于湖盆短轴方向缓坡带河控型粗粒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分为疙瘩台和红台两个三角洲沉积体,物源分别来自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构造、气候和物源供给控制了三角洲的发育及其特征。缓坡带地形高差小、物源供给不充分,河口作用以摩擦作用为主,因而导致本区河口坝不发育,而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储集砂体类型。其次,应用岩芯观察和测井相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中期旋回内不同A/S 值条件下短期旋回的叠置特征与沉积序列,划分了41 个短期旋回(小层)。从成岩作用和沉积作用入手,分析了相对优质储层的垂向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压实作用是造成宏观上储层物性随埋深增加而变差的原因;沉积作用则是导致砂体层内非均质性的根本原因。随着A/S 值的变化,在中期旋回格架内,储层结构类型和砂体层内非均质性特征的变化具有相应的规律。本区A/S 值的变化主要受沉积物供给量变化控制。最后,应用等时相控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的储层地质模型。采用截断高斯方法建立了三维亚相地质模型,反映了本区三角洲沉积体的演化规律;采用标点过程建立了以分流河道为目标的微相地质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参数模型。本论文的研究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现状

1.3 三维储层地质建模概论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7 主要认识与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研究区气藏地质特征

第三章 区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3.1 层序划分方法

3.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3.3 层序形成控制因素分析

3.4 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物体积分配

第四章 沉积相类型与展布

4.1 物源分析

4.2 岩石学特征

4.3 沉积构造类型与水动力条件解释

4.4 沉积相类型及微相划分

4.5 沉积相平面展布

4.6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第五章 高精度层序地层与储层结构特征

5.1 适用于陆相三角洲相的高精度层序对比方法

5.2 高精度基准面旋回的识别

5.3 高精度层序格架的建立

5.4 沉积微相图的编制

5.5 层序格架内储层结构特征

第六章 成岩储集相与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6.1 成岩储集相研究

6.2 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第七章 层序地层格架内三维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7.1 层序地层格架内相控建模探讨

7.2 地质模型的建立

7.3 建模结果分析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十屋断陷孤—后—八地区下白垩统储层描述及油气预测[D]. 王果寿.成都理工大学2006
  • [2].基于频变AVO反演的储层描述与识别方法研究[D]. 李博南.吉林大学2016
  • [3].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D]. 邓万友.大庆石油学院2008
  • [4].柴达木盆地马北油田变质基岩储层描述[D]. 陈琰.中国地质大学2010

标签:;  ;  ;  ;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开发早期储层描述与建模中的应用——以红台—疙瘩台油气田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