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格基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羞怯感,内倾-外倾,神经质,青少年
人格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刘毅阳,陈顺森[1](2019)在《青少年羞怯感的人格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青少年羞怯感的人格基础,对503名青少年施测《羞怯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结果发现:1)青少年羞怯感与人格的内外倾维度呈显着负相关(r=-0. 507, p <0. 01),越是内倾的人其羞怯感超强,越外倾的人羞怯感越弱;青少年羞怯感与人格的神经质维度呈显着正相关(r=0. 355, p <0. 01).2)抑郁质青少年的羞怯感显着强于黏液质、胆汁质和多血质青少年的羞怯感,多血质青少年的羞怯得分显着低于另外叁种气质类型的青少年,而黏液质和胆汁质青少年的羞怯感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徐悠[2](2016)在《精神分裂症及相关人格障碍中Deutsch词汇错觉加工的人格基础及皮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核心症状之一的听幻觉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由于错觉与幻觉相关,研究听错觉的机制有利于了解听幻觉。从心理加工角度,人格特质作为底层变量,对正常人和病人的认知都有影响,可以通过词汇错觉的加工表现出来。从脑区加工角度,语义处理和注意在听幻觉中都很重要,对其早期加工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脑机制。目的1.在中文为母语的正常人中验证正常人格特质对词汇错觉加工的影响。2.在中文为母语的、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A簇人格障碍患者中研究病理性人格特质对词汇错觉加工的影响。3.通过高产的词汇错觉在中文为母语的、伴听幻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研究其脑区加工特点。方法1.在177名健康女性和131名健康男性中国人中通过五因子模式Zukerman-Kuhl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ZKPQ)测量正常人格特质,并运用Deutsch"High-Low"词汇错觉,记录其报告的中文词汇,筛选出有意义的词汇与其人格特质进行比较。2.在中文为母语的116名健康志愿者、11名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34名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和13名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中运用Deutsch"High-Low"知"Harvey"词汇错觉,记录其报告的词汇,筛选出有意义的词汇及反映病理性人格特质的词汇,分析其与人格障碍是否存在相关。3.在中文为母语的16名健康志愿者和16名首发伴听幻觉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运用以Deutsch"High-Low"错觉为目标刺激的“oddball"范式,记录其脑电,分析事件相关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并通过溯源脑区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词汇错觉处理时的脑加工机制。结果1.在正常中国人中,听到"High-Low”词汇错觉后报告的有意义中文词汇数与ZKPQ冲动感觉寻求、攻击-敌意和活泼性有关,且这叁个特质上的高分者报告的词汇词义与对应特质有关。2.偏执型和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在听到‘'Harvey"司汇错觉后报告的有意义中文词汇数及病理性人格特质相关词汇数较正常志愿者和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多,且前者报告的词汇反映相应的病理性人格特质。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以‘'High-Low"词汇错觉为目标的反应时延长、标准刺激诱发P2潜伏期延长、目标刺激诱发N1波幅减小(不明显)、N2潜伏期延长、P3波幅下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3溯源脑区最明显激活在中央后回,而左侧颞下回激活则较正常对照组下降;顶叶N1波幅与阳性与阴性量表中的偏执尺度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当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听到Deutsch词汇错觉时,会用到他们正常或病理性人格特质相关的特定认知模式进行心理加工。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模式,为认知疗法治疗相关人群提供更多的支持。此外在N1-P3时间窗内展现了词汇错觉引发的皮层响应情况,相关脑区加工特点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AVHs的脑机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4-01)
段立章[3](2014)在《论西方宪政基本价值的人性、人格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思想界,宪政基本价值的阐发往往围绕人论来进行,而人是一个多面相的存在,西方宪政实际上是建构于人性论与人格论两个基点上。宪政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个体性与群体性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在这一矛盾发展的过程中,法治、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宪政基本价值得以生发。(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陈培峰[4](2013)在《大学生迷信与信教的人格基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的迷信及信仰宗教现象及其人格基础备受关注。将迷信和信教的两个群体进行区分,并比较其人格特征发现,迷信大学生在神经质、内控性、机遇和有势力的他人等维度及总分上都显着高于信徒,回归分析发现,迷信和信教大学生在人格基础和作用机制上也存在差异。揭示了教育中的不同对策需求。(本文来源于《社会心理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刘珊[5](2013)在《试析公民责任意识的人格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责任意识是指个体因自身所应承担的相应职责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和自律意识,是人的一种理性行为能力和人格素质。责任意识是在社会人格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社会人格又是主体意识和角色意识的重新定位,包括社会角色意识、社会情感、社会理性和社会行为等内容。(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俞少华[6](2012)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面部情绪识别与述情障碍的执行功能与人格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个严重的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0.7%,我国现有患者780万,其病因不明,机制不清,预后不良,社会影响巨大;进一步了解其病因、病理、改善其预后等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社会意义。情感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之一,与患者的社会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情绪处理研究是本领域的重要课题。情绪处理过程包括情绪体验、表达与识别。面部情绪识别是情绪识别的核心,述情障碍则属于情绪体验与情绪表达的异常,对面部情绪识别和述情障碍的深入研究是精神分裂症情绪处理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功能作为高级认知参与面部情绪识别的处理环节,而人格障碍功能类型可能是分裂症既往述情障碍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重要解释。因此,探求执行功能和人格障碍功能类型分别作为面部情绪识别和述情障碍基础存在的相关表现,对精神分裂症此类研究而言可能是有意义的视角。目的:1.研究精神分裂症面部情绪识别与执行功能的关系;2.研究精神分裂症述情障碍与人格障碍功能类型的关系;3.探索精神分裂症面部情绪识别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88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75名健康被试,以the Japanese and Caucasian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测试面部情绪识别,以the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测试执行功能。且分别以the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AS)中文版及the Parker Personality measure (PERM)评测述情障碍与人格障碍功能类型。同时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与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评估临床症状。结果:1.患者大多数面部情绪识别的准确性和WCST成绩均低于健康对照。患者对厌恶、轻蔑识别准确性与PANSS阴性症状负相关,对恐惧识别准确性与PANSS阳性症状正相关,而对惊讶识别准确性与PNASS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负相关。WCST完成分类数可预测患者对轻蔑、厌恶、悲伤识别准确性。2.患者TAS情感辨别困难与情感描述困难因子及大多数PERM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健康被试。患者PERM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可预测TAS情感辨别困难,回避型人格障碍功能类型可预测情感描述困难;反之,情感辨别困难与情感描述困难因子可预测PERM人格障碍功能类型。3.患者愤怒识别准确性与情感辨别困难及情感描述困难呈负相关,惊讶的识别准确性与情感辨别困难负相关。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影响面部情绪识别,支持精神分裂症面部情绪识别存在特异性损害的认知环节。2.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存在人格障碍功能类型基础。3.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面部情绪识别相互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1-01)
张建秋[7](2010)在《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东西方文化以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概念系统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人格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不管人格的概念、含义多么丰富复杂,人格问题多么抽象神秘,它都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法律、道德等范畴中进行考察。个体社会化过程形成的反社会人格,是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也是一个人实施犯罪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内部原因。(本文来源于《政法论坛》期刊2010年06期)
梁文冒[8](2009)在《浅论和谐社会的人格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对和谐社会基础问题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都集中在对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的研究上,缺少对人格基础的研究。社会的内在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保持社会内在和谐就必须以社会人格为基础。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格基础是:奉公守法意识、坦诚宽容品格、进取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9年28期)
彭汇英[9](2006)在《奠定宝宝人格基础的品格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宝宝不仅需要一颗聪明的小脑袋,还需要拥有优良的品格。拥有一颗乐于与人分享,善于关心与尊重他人,并且诚实、负责任的心,才能为宝宝未来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日后致胜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家庭(育儿)》期刊2006年12期)
严玮懿,刘华,范菁筠[10](2006)在《以责任教育整合学校德育 奠定小学生公民人格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上海市各中小学正在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纲要》。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把“两纲”的指导思想和基础性要求系统地融入学校已有的办学实践之中?如何解决好办学中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如何激发广大教师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每一位实践工作者尤其是校长们共同关心和思考的问题。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其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改革,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诠释。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06年12期)
人格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核心症状之一的听幻觉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由于错觉与幻觉相关,研究听错觉的机制有利于了解听幻觉。从心理加工角度,人格特质作为底层变量,对正常人和病人的认知都有影响,可以通过词汇错觉的加工表现出来。从脑区加工角度,语义处理和注意在听幻觉中都很重要,对其早期加工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脑机制。目的1.在中文为母语的正常人中验证正常人格特质对词汇错觉加工的影响。2.在中文为母语的、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A簇人格障碍患者中研究病理性人格特质对词汇错觉加工的影响。3.通过高产的词汇错觉在中文为母语的、伴听幻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研究其脑区加工特点。方法1.在177名健康女性和131名健康男性中国人中通过五因子模式Zukerman-Kuhl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ZKPQ)测量正常人格特质,并运用Deutsch"High-Low"词汇错觉,记录其报告的中文词汇,筛选出有意义的词汇与其人格特质进行比较。2.在中文为母语的116名健康志愿者、11名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34名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和13名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中运用Deutsch"High-Low"知"Harvey"词汇错觉,记录其报告的词汇,筛选出有意义的词汇及反映病理性人格特质的词汇,分析其与人格障碍是否存在相关。3.在中文为母语的16名健康志愿者和16名首发伴听幻觉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运用以Deutsch"High-Low"错觉为目标刺激的“oddball"范式,记录其脑电,分析事件相关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并通过溯源脑区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词汇错觉处理时的脑加工机制。结果1.在正常中国人中,听到"High-Low”词汇错觉后报告的有意义中文词汇数与ZKPQ冲动感觉寻求、攻击-敌意和活泼性有关,且这叁个特质上的高分者报告的词汇词义与对应特质有关。2.偏执型和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在听到‘'Harvey"司汇错觉后报告的有意义中文词汇数及病理性人格特质相关词汇数较正常志愿者和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多,且前者报告的词汇反映相应的病理性人格特质。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以‘'High-Low"词汇错觉为目标的反应时延长、标准刺激诱发P2潜伏期延长、目标刺激诱发N1波幅减小(不明显)、N2潜伏期延长、P3波幅下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3溯源脑区最明显激活在中央后回,而左侧颞下回激活则较正常对照组下降;顶叶N1波幅与阳性与阴性量表中的偏执尺度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当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听到Deutsch词汇错觉时,会用到他们正常或病理性人格特质相关的特定认知模式进行心理加工。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模式,为认知疗法治疗相关人群提供更多的支持。此外在N1-P3时间窗内展现了词汇错觉引发的皮层响应情况,相关脑区加工特点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AVHs的脑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格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1].刘毅阳,陈顺森.青少年羞怯感的人格基础[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徐悠.精神分裂症及相关人格障碍中Deutsch词汇错觉加工的人格基础及皮层机制[D].浙江大学.2016
[3].段立章.论西方宪政基本价值的人性、人格基础[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4].陈培峰.大学生迷信与信教的人格基础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3
[5].刘珊.试析公民责任意识的人格基础[J].黑龙江科学.2013
[6].俞少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面部情绪识别与述情障碍的执行功能与人格基础[D].浙江大学.2012
[7].张建秋.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J].政法论坛.2010
[8].梁文冒.浅论和谐社会的人格基础[J].法制与社会.2009
[9].彭汇英.奠定宝宝人格基础的品格教育[J].家庭(育儿).2006
[10].严玮懿,刘华,范菁筠.以责任教育整合学校德育奠定小学生公民人格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