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意象理论在古诗翻译中的应用

认知语法意象理论在古诗翻译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古诗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不少译者致力于古诗的翻译工作,并取得了不菲成绩。但是古诗因为其丰富意象,独特句式,文化内涵等又常常给译者造成困难,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诗歌不可译。特别是古诗翻译的评价工作,因为没有系统理论的支撑,往往成为随想,印象式的批评。在这方面,认知语法提供了一条新的语言学评价途径。Langacker等人认为对语言的描述应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并主张用认知来解释语法结构,提出了著名的“意象论”。他所谓的意象与文学中所提的意象有所不同,是指不同人对同一情景所形成不同的识解。他认为四种因素——选择、视角、突显和详略度影响意象的形成。不同的意象反映在语言中就是说话者不同的陈述方式。本文就是运用了以上理论,对古诗的英文译本进行了分析评价。因为古诗的短小精悍,它同时充满了空白和模糊,译者可做出多样的解释。每一首诗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特的情景,而译者的不同译本就是对其不同的识解。从单词,句式到篇章结构,无不是译者的精心选择,而每一个选择后都有其目的和动机。本文运用了Langacker的意象论来探讨以上选择与作者认知与思维的关系,并寻求文学效果的心理真实性。本文是将认知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的有益尝试,希望对译者认知活动的探讨会给古诗翻译者带来启发,为我们创造更加优秀的译文。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 1.2 AIM OF THE THESIS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TRANSLATION STUDIE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 2.1.1 Literary Studies
  • 2.1.2 Linguistic Studies
  • 2.2 COGNITIVE GRAMMAR
  • 2.2.1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L
  • 2.2.2 Imagery Theory
  • CHAPTER 3 FOUR DIMENSIONS OF IMAGERY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 3.1 SELECTION
  • 3.1.1 Domain and Selection
  • 3.1.2 Scale and Selection
  • 3.1.3 Scope and Selection
  • 3.2 PERSPECTIVE
  • 3.2.1 Viewpoint
  • 3.2.2 Deixis
  • 3.2.3 Subjectivity/ Objectivity
  • 3.3 SALIENCE
  • 3.3.1 Salienc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 3.3.2 Salienc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 3.3.3 Salience in Syntactic Structure
  • 3.4 ABSTRACTION
  • 3.4.1 Abstrac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 3.4.2 Abstraction at a Higher Level
  • CHAPTER 4 A CASE STUDY OF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 4.1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IN CHINESE AND ITS FIVE TRANSLATIONS.
  • 4.2 COMPARISON AND SUMMARIZATION
  • CHAPTER 5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个人简历
  • Publication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余地诗歌中的“黑夜”意象[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2)
    • [2].屈原“楚辞”与《诗经》中的远行意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中华文明意象的历史流变及世界关联[J]. 江淮论坛 2019(06)
    • [4].以身化梦:意象体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探析[J]. 心理科学 2020(01)
    • [5].徐志摩与闻一多新诗意象浅析[J]. 汉字文化 2019(23)
    • [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的菊意象[J]. 汉字文化 2019(23)
    • [7].蔚蓝的视角:冰心诗歌中的海洋意象探析[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1)
    • [8].《诗经》英译中植物意象的传递[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9].民宿旅游体验、民宿旅游意象对游客再宿意愿的影响研究——以莫干山民宿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2)
    • [10].论李汉荣散文中的地理意象[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1].《二十四诗品》批评意象的共同品格[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2].中国传统思想形式结构中的“意-象-言”:兼评李煌明的“意象诠释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3].意象视角下的古典诗词教学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06)
    • [14].古诗词中的乡村意象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5].图像抑或意识:旅游意象的本质直观[J]. 旅游科学 2020(02)
    • [16].论王铎诗歌的意象与色彩[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7].冯延巳词中的风意象[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18].“意象生成”对艺术创造和阐释的意义[J]. 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
    • [19].审美心理分析与现象学美学阐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象”美学的本体论建构[J]. 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
    • [20].聚焦意象,探究古诗的美——以阮籍《咏怀诗》中的植物意象为例[J]. 教育观察 2020(19)
    • [21].《意象山水》[J]. 北京社会科学 2020(08)
    • [22].朱熹诗中的月意象及其情感蕴含探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9)
    • [23].《楚辞》中的龙意象[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24].以内容挖掘、文化传播重构乡村旅游意象[J]. 团结 2020(04)
    • [25].中西马意象的对比分析[J]. 文学教育(下) 2020(09)
    • [26].朱熹诗中的雪意象及其文化意蕴[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0(04)
    • [27].楚辞凤鸟意象探析[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8].《亘古景观意象系列研究》[J]. 电影文学 2019(07)
    • [29].沙漠意象[J]. 工会博览 2019(11)
    • [30].意象论:电影艺术核心审美机制探析[J]. 电影评介 2019(13)

    标签:;  ;  ;  ;  ;  ;  ;  

    认知语法意象理论在古诗翻译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