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生存权的法律保障

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生存权的法律保障

论文摘要

生存权是基于人的生存本能而产生的一项自然权利,是任何人都享有的、像人那样生存的不可被剥夺的权利。生存权是一项概括性权利,兼具物质性和文化性、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其内容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其首要层次是最低限度物质生活的权利,第二层次是健康的最低限度生活的权利,第三层次为健康且文化性的正常生活的权利,第四层次为幸福生活权。生存权的保障也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温饱权是低阶生存权,“相当生活水准权”是中阶生存权,幸福生活权是高阶生存权。在人权体系中,生存权处于基础地位,是目的性人权,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生存权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中国人民争取生存权的历史。从1908的《钦定宪法大纲》到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期间各种宪法和草案,大多都只是各派政治力量争权夺利的“名器”和维护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工具,零星规定的一些权利注定了无法为平民百姓所实际享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各类民主政权,并进行了立宪尝试和宪政实践,极大地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生存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并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通过了31条修正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04年“人权入宪”,我国人权事业迎来了春天,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关注,生存权保障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生存权保障立法不完善,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缺乏全面的生存权保障机制,地方政府公权力的滥用和缺乏系统有效的法律救济制度和机制安排等原因,使得我国公民的生存权没能得到全面充分地保障,生存权的制度完善和全面实现依然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主题。要全面充分地实现公民的生存权,首先要求党和各级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民生第一的生存权保障理念,并恪守以下生存权保障的基本原则:①与国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逐步提高原则;②法治原则;③无差别平等保护原则;④国家保障为主,社会保障为补充的原则;⑤权力控制与权力保障相结合原则;⑥和平发展、融入世界原则。实现我国公民生存权的具体路径是:完善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城乡平等的生存权保障制度;建立全面协调的生存权保障机制;完善生存权保障的执行与监督机制:完善生存权保障的法律救济制度与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生存权的基本理论
  • (一) 生存权的内涵——基于宪法文本的解读
  • 1、生存权是什么
  • 2、生存权与相关概念
  • 3、生存权的权利内容
  • (二) 生存权的主体与性质
  • 1、生存权的主体
  • 2、生存权的性质
  • 二、我国宪法与公民生存权保障
  • (一) 旧中国宪法与人民生存权
  • 1、清末立宪与人民生存权
  • 2、民国宪法与人民生存权
  • 3、根据地宪法性文件与人民生存权
  • (二) 新中国的宪法变迁与公民生存权
  • 1、《共同纲领》、“五四宪法”与公民生存权
  • 2、“七五宪法”、“七八宪法”与公民生存权
  • 3、“八二宪法”与公民生存权
  • 三、现阶段我国公民生存权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一) 缺乏宪法和配套法律制度的强力支撑
  • 1、生存权保障的立法层次较低且缺乏系统性
  • 2、生存权保障的程序规范稀缺
  • (二) 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生存权保障的不平等
  • 1、受教育权保障的不平等
  • 2、社会保障权的不平等
  • 3、劳动权保障的不平等
  • (三) 缺乏全面的生存权保障机制安排
  • 1、国家保障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完善
  • 2、生命权与健康权保障不得力
  • 3、经济权与文化权保障不协调
  • (四) 地方政府公权力的滥用严重侵害公民生存权
  • 1、部门立法对公民生存权的侵害
  • 2、行政违法对公民生存权的侵害
  • 3、司法腐败对公民生存权的侵害
  • (五) 缺乏有效的生存权法律救济制度和机制
  • 1、法律救济制度缺失
  • 2、救济机制乏力且缺乏有效衔接
  • 四、完善我国公民生存权保障的路径选择
  • (一) 完善生存权保障的宪法和法律制度
  • 1、提高生存权保障的立法层次
  • 2、完善生存权保障的程序规范
  • (二) 建立城乡平等的生存权保障制度
  • 1、改革不均等的教育发展制度
  • 2、改革差别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 3、改革歧视性的劳动就业制度
  • (三) 建立全面协调的生存权保障机制
  • 1、建立国家与社会并行国家为主的生存权保障机制
  • 2、建立生命权与健康权并重的生存权保障机制
  • 3、建立经济权与文化权相协调的生存权保障机制
  • (四) 完善生存权保障的执行与监督机制
  • 1、建立公开的生存权保障执行机制
  • 2、加大违法行政的追责力度
  • 3、建立全方位的生存权保障监督机制
  • (五) 完善生存权保障的法律救济制度和机制
  • 1、完善生存权保障的法律救济制度
  • 2、构建高效多元的生存权救济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转型期的法律与艺术关系刍议[J]. 美术界 2019(04)
    • [2].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在社会转型中的角色——以南非为主要研究对象[J]. 岳麓法学评论 2016(00)
    • [3].社会转型与体育价值观念的互动关系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5(04)
    • [4].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01)
    • [5].浅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精神[J]. 新西部(理论版) 2014(18)
    • [6].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老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05)
    • [7].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变革创新[J]. 岭南学刊 2009(04)
    • [8].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J]. 商品与质量 2010(SC)
    • [9].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婚恋观的变迁与思考[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 [10].我国社会转型与政府职能的变迁[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04)
    • [11].经济学在社会转型中的价值与意义[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05)
    • [12].社会转型视野中的利益表达机制建设[J]. 学习论坛 2008(05)
    • [13].试论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激励功能[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6)
    • [14].社会转型下的贫困农民增收困境研究[J]. 山西青年 2018(11)
    • [15].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乡村治理问题研究[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15)
    • [16].试论社会转型期高职教师的职业价值观[J]. 职教论坛 2012(32)
    • [17].包容性增长方式论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12)
    • [18].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国崛起的隐语[J]. 改革与开放 2010(04)
    • [19].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2)
    • [20].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冲突协调[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8(01)
    • [21].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文化冲突的几点探讨[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02)
    • [22].转型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12(30)
    • [23].社会转型期图书馆转型问题研究述评[J]. 新世纪图书馆 2009(02)
    • [24].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观念多元化问题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08(17)
    • [2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林区教学 2010(01)
    • [26].服务成长: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宫的发展方向[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08)
    • [27].从社会转型角度看中国模式[J]. 商 2014(15)
    • [28].政治情绪排解机制与转型社会的政治稳定[J]. 长江论坛 2013(05)
    • [29].浅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 商场现代化 2012(26)
    • [30].社会转型时期的权利意识与政治改革[J]. 改革与开放 2011(22)

    标签:;  ;  ;  ;  

    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生存权的法律保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