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起源于我国

冰淇淋起源于我国

一、冰淇淋最早源于我国(论文文献综述)

高萍[1](2021)在《体验式艺术展览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5G时代的来临,世界艺术展览业内迎来了全新的建设浪潮。“浸入式体验展”“体验式展览”“交互展览”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名目繁杂的艺术展览以强调观众参与体验为共同特征,即“体验式艺术展览”。体验式艺术展览大行其道是基于符合观众心理体验需求的结果,其热度也验证了各行业的体验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一背景下,对体验式艺术展览的系统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面临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应重视“体验式”这一概念。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旨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完善体验式艺术展览定义,总结其特征,并对体验式艺术展览进行分类,将其总结为三种体验模式,四个类别。其次结合案例研究体验式艺术展览的多功能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由体验式艺术展览衍生出的体验式非博物馆空间问题,反思其局限性,并在体验式艺术展览研究基础上思考当代艺术博物馆转向趋势,分析体验式艺术展览在当代艺术博物馆中的意义与作用,为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新转向提出实践性策略。

唐云[2](2020)在《文创产业推动下的台湾传统历史街区再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城市更新模式逐渐由追求效率的大拆大建转向注重综合效益的微改造。传统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生活与文化记忆的载体,其保护与再生也是城市发展一种可持续性策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国兴起,其综合促进城市发展的效益被认为是能有效驱动旧城再生的方式之一,我国各大城市也正积极尝试在传统历史街区的更新发展中引入文创产业。诸多实践可见一定成效但也出现发展动力不足、过度商业化、历史街区内涵被忽视等问题。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将文创产业与都市再生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多年来累计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台湾地区文创产业推动下的传统历史街区再生经验,总结其发展模式影响下的改造设计方法,以期能为大陆地区推进相类似的传统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时提供参考。本文总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动机与目的、概念界定,并对相关议题的研究综述进行了简要回顾。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研究分析了文创产业特性与传统历史街区更新特性,并从两者的互动关系中分析彼此相互结合的适应性。第三章以文献研究为主,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整体回顾了台湾文创产业推动传统历史街区再生的发展概况,并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其再生模式的支撑机制——以注重政府引导民间力量深入参与、文创产业小规模渐进式植入、民间社区自组织修复为特点。第四章通过归纳分析,基于对传统历史街区再利用为文创产业经营的改造要求及设计要素的分析,结合文献及实地调研资料,系统地梳理了台湾相关实践案例中街区层面、建筑层面两方面的空间改造设计方法,总结其手段总体以柔和且多元化为特点。第五章引入实例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文献查询等方式,对台南神农街、高雄哈玛星两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更新模式、产业特点、改造设计手法及正反影响,对前文的归纳梳理进行补充论证。最后第六章结合对比大陆发展背景,从更新模式、空间改造策略两个方面提出了台湾经验给出的几点启示,以期为大陆地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向思宇[3](2020)在《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规划设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意愿不断释放。伴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以生态、休闲、体验为主题核心的乡村旅游以及休闲农业园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旅游方式和活动场所。在国家逐渐富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父母,自身观念,意识、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对于孩子成长的关注更加系统、全面。“亲子+农业”是顺应家庭亲子这一群体的需求而发展出的新型休闲农业模式,随着亲子教育意识的增强,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亲子农业市场将成为最具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从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角度研究阐述了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以休闲农业与亲子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休闲农业、亲子、体验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总结和归纳其产生背景,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典型模式以及亲子体验理论发展现状,亲与子群体的分类、特征、需求、相处模式以及体验式设计的内容、特性。选取国内外五个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其项目概况、理念主题、规划布局、功能业态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和总结分析,提出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包括设计原则、景观特性、景观构成要素及其设计方法、具体功能和业态。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长阳农场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从现状资源、定位目标、概念布局、业态功能、专项规划、成果效益六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探索以亲子体验为核心的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乔晓冰[4](2020)在《电商平台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电商平台生鲜产品是近几年该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由于生鲜产品易腐烂、不易保存、地域性强等特性,众电商平台因生鲜产品冷链物流造成的顾客投诉或差评的状况屡见不鲜,该问题己经成为制约相关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准确地对电商平台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进而提高其服务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对服务质量、物流服务质量理论进行探究,结合用户评价、电商平台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特征,初步提炼出电商平台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发放正式问卷进行数据搜集。然后,运用SPSS22.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含5个维度,1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最后,基于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对喵鲜生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利用Amos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喵鲜生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参考SERVQUAL评价方法对其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喵鲜生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得分与实际相符,可依据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对电商平台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进行准确量化,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改善。

刘君[5](2020)在《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文中研究说明1929年,在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创办企业,颁布《公司法》、《工厂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传入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乳业的本土化渐趋完成的时代背景之下,沈九成因个人际遇创办生生牧场。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生生牧场便发展为近代上海最大的华商牛乳场。自1929年至1949年的20年时间里,在生生牧场的发展变迁中,其经理凡四变。据此,生生牧场20年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29年至1933年,由沈九成的长子沈鹏程担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创办和初步发展期;二是1933年至1940年,沈九成出走三友实业社后,自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快速发展期;三是1940年至1946年,由沈九成的三子沈万灵担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调整期;四是1946年至1949年,生生牧场被中国国民党的中央信托局接收,为生生牧场的衰退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生生牧场的发展战略和销售战略均有所不同。1929年至1933年,生生牧场初始创办,奶牛的采购、员工的招聘、土地的租赁,以及生产设备的买入,奠定了生生牧场营业及发展的基础。此一时期,生生牧场通过文化濡化、竞争者定位、与三友实业社合作等销售方法,将企业的新鲜牛奶消费群体牢牢固定在社会上层人士之中。1933年,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之后,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销售模式的扩大、以及制定灵活的销售策略,使生生牧场的规模快速增长,其消费者群体由社会上层人士逐渐向社会中层人士下移。但是,随着日寇的入侵、上海的沦陷,生生牧场的销售规模因日伪政府的配给制度而萎缩。1940年8月24日,沈九成被绑架之后,将生生牧场交由三子沈万灵经营。沈万灵在艰难困苦的沦陷时期,调整生生牧场的销售战略,以生生牧场的“A”字消毒牛乳只为社会上层人士提供。这一销售战略的调整,维持了生生牧场在日伪时期的艰难生存。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企业员工联合国民党的战后接收人员,诬告沈九成、沈万灵为汉奸。生生牧场因此被中央信托局接收。在中央信托局管理上海生生牧场时期,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多方干扰,不断萎缩,使得生生牧场走向衰落。基于对生生牧场1929至1949年间四个时期生产销售活动的研究,从微观的视角展现了近代的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变迁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一方面,牛奶的消费人群从社会上层人士扩展至社会中上层人士,又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上移至社会上层人士。物的社会生命史,不仅是一个经济关系,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经营自由作为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企业生产销售活动能否正常展开的必要条件。生生牧场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增长和经济衰落的见证。

李怡婷[6](2020)在《饮食偏好中的地方依恋—对川菜中花椒的民俗学考察》文中研究指明花椒作为川菜中重要的辛香调味品,在川菜成型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麻”味作为川渝地区的地方味道有其丰富的民俗文化。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花椒功能的转变、花椒在川渝饮食当中的运用以及花椒的麻味是如何成为川菜不同于其他菜系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并与辣椒结合形成川菜最为代表性的“麻辣”味型,在维系川渝(四川省及重庆市)居民与地方的情感依恋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作为象征意义的祭祀香料到凸显川菜地方性的重要调味品,花椒的功能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川渝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共同作用形成了川菜“天下独麻”的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麻辣”味型;川菜三大流派中各自最具代表性的菜肴和普通家庭的饮食中均体现了川渝地区对“麻”和“麻辣”的偏好,川菜也因麻味而区别于周边地区的菜系;“麻”是川菜独具一格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正是在“麻”的基础上才创新出唯川菜所独有的“麻辣”味型并成为维系人与地方情感联结的重要纽带。口味偏好是人与地方互动的产物,川渝地区重麻辣的口味偏好是川渝居民的感官记忆、情感等因素与当地地方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依赖,而这种长久持续的情感依赖就是川渝居民对于地方依恋的体现。

吕天石[7](2019)在《民国时期天津生活类洋货贸易变迁研究(1912-1937)》文中提出天津自1860年开埠以来,逐渐成长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进出口港口。至民国时期,天津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洋货进口港。天津港的贸易数据成为反映华北地区经济的重要晴雨表。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下,梳理了1912年至1937年间的天津港进口贸易的各项有关数据,以洋货为抓手深入研究了其在津的进口转运情形、销售流程、售价、商家、消费群体等多种因素,探讨了天津港口贸易与民众生活的互动关系。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的洋货涵盖了纺织品、食品、五金、工业制品、建筑材料、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燃油类等几大类。本文的研究主体部分按衣、食、住、行这民众日常生活的四方面来分别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进口商品,且多为近代工业制成品作为研究抓手。同时运用大量档案、报刊广告与图表等资料加以阐释民国时期天津港洋货贸易与民众生活变迁之间的关系。在“衣”部分,笔者研究了天津港进口的纺织品、成衣、鞋帽与日化用品,探究了这些商品与民众身体变迁的关系。“食”部分则通过研究天津港的进口食品与药品贸易,从而探究这些商品与民众餐饮习俗变迁的关系。“住”的部分通过研究一些与民众居住空间有关的近代特色洋货产品在天津港的进口情形及华北地区的销运情况,探讨了天津港进口贸易与民众生活空间之间的关系。“行”的部分研究民众出行与沟通。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交通工具、通讯传媒设备与民国时期华北民众的交通方式与沟通方式的变迁。观察进口商品货物类型的变化,则呈现出以纺织品、食品为重点向以工业制成品、交通工具为重点的转变趋势。而进口来源国别的变化趋势更是非常明显,即由英、德、法等老牌欧洲国家向日、美、苏等亚太地区国家,尤其是日本转变。纵观1912年至1937年二十余年间天津港进口贸易,棉布、成衣、日化产品等生活用品改变了民众的衣着与穿戴;面粉、糖类等食品原料或制成制品的进口改变了民众的餐饮习惯与消费意识;五金、机器、电料等则改善了民众的居住空间与生存条件;车辆与通讯工具的进口更是显而易见的提高了民众的沟通效率。然而港口贸易的繁盛之下还有许多幻象。首先就是关税主权的丧失使得海外贸易收入并不能用来改善民生,而正常的中外贸易本身就已经是外国压迫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再辉煌的贸易数额都只能是虚假的繁荣。其次在华北地区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城市各阶层之间,洋货所带来的影响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别。大部分普通民众不可能享受到所有进口产品的红利,只能停留在个别进口货品的使用这一层次。第三个幻象来自于洋货与国货的竞争关系。洋货的进口对于民族工业而言有两方面作用:从正面驱动力而言,各类进口产品先进的技术启发了国货的改良,进口机器与外国技师的到来更是直接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生产力;而从反面来看,摧毁民族产业的罪魁正是大量倾销的外国货品。最后,日本因素不容忽视,日本势力在华北地区先倾销后走私的经济侵蚀政策严重破坏了天津港口正常的洋货贸易。至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天津港进口的商品已经全面呈现了由欧美货品向日本货品的趋势。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洋货与华北民众的生活变迁有很大关联性。虽然还存在很多幻象,但这些商品毕竟能够开一时风气之先,为华北地区的民众打开了近代化生活的大门。

周开妍[8](2019)在《香槟冰糕案对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研究与借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欧盟作为地理标志专门法保护的代表,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并且随着实践不断完善。而香槟冰糕案(Champagner Sorbet),是欧盟最新的地理标志司法案例,欧洲法院针对涉案条例作出的先行裁决,一方面发展出新的侵权类型,并扩大了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的范围,另一方面,指导非名称权利人的第三方合法使用受保护名称从而避免侵权,可谓是受保护名称权利人和第三方的共赢,是以往欧盟地理标志强保护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目前中欧地理标志合作项目正在展开,且基于近来我国国内市场出现的类似于香槟冰糕案的“五粮液金巧”冰淇淋、“飞天茅台”冰淇淋,香槟冰糕案以及该案判决对欧盟地理标志的新发展的判决有一定启示,笔者因此提出完善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思考:首先,借鉴欧盟境内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立法规定,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法》;其次,填补立法空白,将这一新类型的侵权纳入保护范围;最后,借鉴欧盟委员会指南中关于使用受保护名称作为其他产品名称的一部分的建议,为指导第三方合理使用地理标志名称提供借鉴。

叶卉[9](2019)在《幼儿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关系之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游戏被称为是幼儿园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它的地位和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尤其是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普及及实施的背景下,“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有独特的价值值得被珍视”等关于游戏的理念已经成为幼教工作者一致的认识。尽管游戏在价值理论层面上得到高度的一致,但是落实到实践当中仍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着游戏课改的进程。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游戏质量,推进游戏课改。首先,要关注教师的游戏观与其实践行为。本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某所公立幼儿园三位中班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用访谈法来获取幼儿教师的游戏观,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来对幼儿教师的实践行为进行调查。最后,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和归纳,探寻出幼儿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找寻出影响两者之间关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三位幼儿教师宣称理论层面的游戏观在游戏本质、游戏价值、游戏权利、教师角色和游戏指导这五个维度上基本趋同。2、三位幼儿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在游戏本质、游戏的价值、游戏权利、教师角色和游戏指导这五个维度中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显现出层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三位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的关系受到内、外部因素共同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经验、职业倦怠、教学反思;外因包括:游戏情境、幼儿游戏水平、幼儿园管理、家长的期望。4、笔者分别从内部审视和外部环境创设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内部审视是为游戏观向实践行为的转化提供内在保障。外部环境创设是为促进游戏观向实践行为的转变。

黄芳[10](2019)在《立体商标的功能性判断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自2001年将立体商标制度加入《商标法》以来,立体商标申请量大幅增长,但实践中注册成功的立体商标数量却远不及平面商标,其主要原因在于立体商标不仅需有显着性,还需具备非功能性要件。但非功能性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定,如何判断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还存在很多争议性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问题梳理总结,为判断非功能性提出一些探索思路。本文首先回归立体商标制度设立的目的和价值本质,理清立体商标和功能性的概念,指出将功能性理论应用于立体商标限制性条件有利于划清商标法和专利法的制度边界、保护商标法公共领域标志的自由使用、同时有利于维护商标法公平竞争的立法宗旨。其次,对国内外如何判断立体商标功能性从立法现状、行政审查现状、司法现状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总结梳理了美国的多标准判断模式和以欧盟为代表的其他国家的事实判断模式,指出我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过程中存在的性质功能性、实用功能性和美学功能性问题分别进行了澄清。其中,在对性质功能性进行判断时要注意性质功能性不同于显着性,其范围包括自然性质和行业通用标准性质,应与通用形状相区分;判断实用功能性时要理解“实用”的标准低于专利法的实用要求,过期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可以作为判断实用功能性的因素,替代设计的存在不能否定功能性;美学功能性判断问题上,本文肯定了美学功能性的存在,但主张美学功能性主要应用于特殊的商品类别上,对实质性价值的理解应包括美学和价值两个方面,在这一基础上,即使是失效的外观设计,仅具有美感而不具有价值仍存在注册为立体商标的可能性。最后,笔者提出我国在对立体商标功能性进行行政审查时可以参考以下判断思路,第一步明确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基本前提,肯定三维形状的多重权利属性,明确显着性与功能性具有同等地位,在判断前要注意商品类别分类判断。第二步分别对性质功能性采用事实判断标准,对实用功能性采用实用优势标准,对美学功能性采用竞争必需标准来判断。

二、冰淇淋最早源于我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冰淇淋最早源于我国(论文提纲范文)

(1)体验式艺术展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选题新意与研究方法
        一.选题新意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体验到体验式艺术展览
    第一节 体验式艺术展览的概念
        一.何谓体验
        二.何谓体验式
        三.何谓体验式艺术展览
    第二节 体验式艺术展览溯源
        一.体验式展示方式溯源
        二.体验式艺术溯源
第二章:体验式艺术展览的模式与分类
    第一节 体验式艺术展览的体验模式
        一.情境式体验
        二.交互式体验
        三.浸入式体验
        四.小结
    第二节 体验式艺术展览的类型
第三章:体验式艺术展览的多功能应用现状
    第一节 体验式艺术展览功能的核心——公共教育
    第二节 体验式艺术展览功能的延伸——情感疗愈
    第三节 体验式艺术展览功能的嬗变——艺商联姻
第四章: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从体验式展览到体验式“博物馆”
    第二节 体验式艺术展览的局限性
        一.娱乐化倾向
        二.商业化倾向
        三.低智化倾向
    第三节 “体验式”在当代艺术博物馆中的应用策略
        一.制造互动:重视观众体验
        二.打造口碑:擅用社交媒体
        三.坚守内核:注重学术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专着
    博硕士论文
    期刊文章
    网络文章
    英文文章
图片附录
致谢

(2)文创产业推动下的台湾传统历史街区再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动机与目的
        1.1.1 研究动机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传统历史街区
        1.2.2 文创产业
        1.2.3 再生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现状综述
        1.4.1 历史街区再生的相关研究
        1.4.2 文创产业推动历史街区再生的相关研究
        1.4.3 针对台湾地区历史街区再生的相关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创产业推动历史街区再生的理论基础
    2.1 文创产业特性分析
        2.1.1 文创产业的产业特性
        2.1.2 文创产业的空间发展特性
    2.2 传统历史街区更新特性分析
        2.2.1 传统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
        2.2.2 传统历史街区面临的问题
        2.2.3 传统历史街区的更新模式
        2.2.4 传统历史街区更新的影响因素
    2.3 文创产业与传统历史街区再生互动性分析
        2.3.1 文创产业推动历史街区再生的优势
        2.3.2 传统历史街区发展文创产业的适应性
        2.3.3 传统历史街区结合文创产业更新发展的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台湾文创产业推动历史街区再生的发展概况及支撑机制
    3.1 台湾文创产业与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发展背景
        3.1.1 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背景
        3.1.2 台湾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发展背景
    3.2 台湾文创产业推动传统历史街区再生的发展缘起及策略
        3.2.1 台湾文创产业推动历史街区再生的缘起
        3.2.2 台湾文创产业推动传统历史街区再生的几个重要策略
    3.3 台湾文创产业推动传统历史街区再生模式的支撑机制
        3.3.1 重视培育民间参与,促进社区自组织更新
        3.3.2 发展文创触媒机制,渐进激发产业发展
        3.3.3 建立相关设计规范,正确引导空间改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台湾文创产业推动下的传统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设计方法
    4.1 传统历史街区再利用为文创产业经营的改造要求分析
        4.1.1 功能要求
        4.1.2 精神要求
    4.2 传统历史街区再利用为文创产业经营的设计要素分析
        4.2.1 街区基础环境要素
        4.2.2 建筑功能与技术要素
        4.2.3 空间美学要素
    4.3 街区改造设计方法:提升外部环境空间文化体验
        4.3.1 完善街区交通配套系统
        4.3.2 统一整治街区界面风貌
        4.3.3 营造趣味景观环境氛围
        4.3.4 活化街区闲置开放空间
    4.4 建筑改造设计方法:适应文创产业功能转换需求
        4.4.1 基础系统优化升级
        4.4.2 空间适应性改造
        4.4.3 外表皮维护更新
        4.4.4 室内风格创意塑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台湾文创产业推动下的传统历史街区再生实例分析
    5.1 台南市神农街
        5.1.1 街区基本信息
        5.1.2 街区更新实践历程
        5.1.3 街区再生的运行机制
        5.1.4 文创产业结构与经营特点
        5.1.5 文创背景下的空间改造设计
    5.2 高雄市哈玛星
        5.2.1 街区基本信息
        5.2.2 街区更新实践历程
        5.2.3 街区再生的运行机制
        5.2.4 文创产业结构与经营特点
        5.2.5 文创背景下的空间改造设计
    5.3 更新实践案例对比分析
        5.3.1 案例更新实践发展模式分析
        5.3.2 案例文创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5.3.3 案例更新改造设计手法分析
        5.3.4 案例现状的发展效益及衍生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台湾经验对大陆文创产业推动传统历史街区再生的启示
    6.1 大陆地区借鉴台湾经验的局限性与可行性
        6.1.1 局限性——两岸制度背景和社会环境差异
        6.1.2 可行性——两岸文化背景及实体环境相似
    6.2 台湾经验对大陆的借鉴
        6.2.1 街区更新模式的借鉴
        6.2.2 空间改造设计的借鉴
    6.3 台湾经验的问题与反思
        6.3.1 更新模式在实践中突显的问题及反思
        6.3.2 空间改造设计实践突显的问题及反思
    6.4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街区调研商铺的信息统计
    附录 Ⅱ:访谈记录(逐字稿)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
        1.1.2 农业发展变革
        1.1.3 家庭教育与亲子农业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发展
        1.3.1 休闲农业相关研究和发展
        1.3.2 亲子体验相关研究和发展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亲子
        2.1.2 体验
        2.1.3 亲子体验
        2.1.4 休闲农业
        2.1.5 体验农业
        2.1.6 休闲农业园
    2.2 亲与子的相关理论研究
        2.2.1 亲与子的分类
        2.2.2 亲与子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2.3 亲与子的需求
        2.2.4 亲与子活动中的相处模式
        2.2.5 亲与子中的特殊人群
    2.3 体验的相关理论研究
        2.3.1 体验经济理论
        2.3.2 景观体验式设计的概念
        2.3.3 景观体验式设计的内容
        2.3.4 景观体验式设计的特性
3 国内外休闲农业园典型案例分析
    3.1 案例基本概况
        3.1.1 中国·台湾——飞牛牧场
        3.1.2 日本·北海道——富田农场
        3.1.3 加拿大·温哥华——Krause莓果主题体验农场
        3.1.4 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州——猎人谷美酒区
        3.1.5 中国·成都——三圣花乡旅游区
    3.2 案例对比分析
4 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4.1 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的设计原则
        4.1.1 因地制宜
        4.1.2 绿色发展
        4.1.3 以人为本
        4.1.4 文脉传承
        4.1.5 科技创新
    4.2 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的景观特性
        4.2.1 安全性
        4.2.2 健康性
        4.2.3 主题性
        4.2.4 组合性
        4.2.5 分级性
        4.2.6 互动性
        4.2.7 知识性
        4.2.8 时效性
    4.3 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的设计要素
        4.3.1 地形地貌
        4.3.2 水体系统
        4.3.3 植物配置
        4.3.4 道路系统
        4.3.5 铺装材质
        4.3.6 景观构筑
        4.3.7 服务建筑
    4.4 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的项目类型
5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5.1 现状与资源
        5.1.1 地理概况
        5.1.2 自然条件
        5.1.3 政策背景
        5.1.4 场地概况
    5.2 定位与目标
        5.2.1 产业布局
        5.2.2 潜在需求
        5.2.3 总体定位
        5.2.4 功能定位
        5.2.5 发展目标
    5.3 概念与布局
        5.3.1 规划分析
        5.3.2 设计策略
        5.3.3 概念设计
        5.3.4 结构布局
    5.4 业态与功能
        5.4.1 园区入口
        5.4.2 分区规划
    5.5 营建与技术
        5.5.1 亲子体验
        5.5.2 交通组织
        5.5.3 水体设计
        5.5.4 竖向设计
        5.5.5 植物种植设计
        5.5.6 生境营造
        5.5.7 建筑与配套设施规划
        5.5.8 铺装材料设计
        5.5.9 夜景照明设计
    5.6 成果与效益
        5.6.1 盈利模式
        5.6.2 节事活动设计
        5.6.3 定制活动设计
        5.6.4 效益评估
        5.6.5 经济技术指标
6 成果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录A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长阳农场规划设计图

(4)电商平台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鲜产品冷链物流
        1.2.2 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评价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服务质量相关研究综述
        2.1.1 服务质量理论
        2.1.2 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
    2.2 物流服务质量概述
        2.2.1 物流服务质量的概念和特性
        2.2.2 典型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2.3 结构方程
        2.3.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2.3.2 结构方程模型
第三章 电商平台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3.1 电商平台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概述
        3.1.1 生鲜电商发展现状及其冷链物流模式
        3.1.2 电商平台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
        3.1.3 电商平台生鲜产品冷链存在的问题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流程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3.3 指标体系维度设计
        3.3.1 文献整理
        3.3.2 用户评价数据爬取
    3.4 初始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 问卷调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检验
    4.1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发放与回收
        4.1.3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2.1 信度分析
        4.2.2 效度分析
    4.3 指标体系的确定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喵鲜生概况
    5.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5.2.1 结构方程模型图
        5.2.2 结构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5.2.3 权重的确定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5.3.1 服务质量的计算
        5.3.2 喵鲜生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感知-期望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 电商平台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 C 喵鲜生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 D 京东生鲜&喵鲜生部分评价数据

(5)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依据
        1.2.1 理论依据
        1.2.2 现实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近代奶业史的研究
        1.3.2 近代农业企业史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生生牧场的创办与生产经营的展开(1929-1933年)
    2.1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背景
        2.1.1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个人际遇
        2.1.2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政策背景
        2.1.3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行业时机
    2.2 生生牧场的创办
        2.2.1 奶牛的采购及其生产管理
        2.2.2 土地的租赁
        2.2.3 员工的招聘
        2.2.4 生产设备的买入
    2.3 沈鹏程时期生生牧场生产经营的展开
        2.3.1 文化濡化:形塑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企业经营方法
        2.3.2 横向拓展:以奶妈为竞争者定位的企业经营策略
        2.3.3 纵向连合:与三友实业社合作的企业经营模式
第三章 生生牧场的迅速发展与销售规模的扩大(1933-1940年)
    3.1 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的经过
        3.1.1 三友实业社劳资纠纷案与沈九成出走三友实业社
        3.1.2 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
    3.2 从单一鲜奶到全面化战略:生生牧场产品结构的调整
        3.2.1 牛奶
        3.2.2 冰淇淋
        3.2.3 奶油
        3.2.4 其他乳制品
    3.3 生生牧场的销售模式
        3.3.1 订户模式
        3.3.2 专卖店模式
        3.3.3 杂货店模式
        3.3.4 交易会模式
    3.4 生生牧场的销售策略
        3.4.1 药品、食品、饮品:产品的物质功能定位
        3.4.2 “国货”:产品的政治功能定位
        3.4.3 营养与健康:产品的社会功能定位
        3.4.4 早餐与现代性:产品的生活方式功能定位
    3.5 生生牧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3.5.1 沈九成与穆藕初交往考证
        3.5.2 沈九成的经营经验与企业家才能的展现
第四章 生生牧场销售战略的调整与等级结构的嵌入(1940-1946年)
    4.1 沈九成被绑案与沈万灵接手生生牧场
    4.2 生生牧场生产等级的提升
        4.2.1 上海市乳业等级制度的建立
        4.2.2 生生牧场的质量控制与等级提升
    4.3 生生牧场消费等级的嵌入
        4.3.1 近代上海的社会分层与牛奶的品牌选择
        4.3.2 生生牧场消费人群的社会结构
        4.3.3 日伪时期生生牧场销售对象的上移
第五章 生生牧场的衰退与政治权力的介入(1946-1949年)
    5.1 中国国民党接收生生牧场的经过
    5.2 中央信托局与生生牧场的衰退
        5.2.1 中央信托局接收生生牧场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
        5.2.2 中央信托局管理上海生生牧场时期的衰退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沈九成父子年谱初编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饮食偏好中的地方依恋—对川菜中花椒的民俗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饮食人类学的研究
        (二)“滋味”与“地方性”的研究
        (三)关于调味品的研究
        (四)关于花椒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点
第1章 花椒与川渝地区“嗜麻”的形成
    1.1 花椒的种植与食用
        1.1.1 川渝自然人文因素对川菜“独麻”风格的影响
        1.1.2 花椒在川内的种植概况
        1.1.3 花椒与辣椒的结合:麻辣口味的形成
    1.2 花椒功能的转变
        1.2.1 花椒的祭祀功能与象征意义
        1.2.2 花椒的药用价值
        1.2.3 花椒的调味功能
    小结
第2章 花椒与地方的味觉实践
    2.1 花椒在川菜流派及口味变化中的作用
        2.1.1 流派不同,麻味相同:川菜三大流派的对比
        2.1.2 川菜口味变化:江湖菜的兴起
    2.2 川菜的“灵魂配角”——花椒
        2.2.1 传统坝坝宴
        2.2.2 家常川菜
        2.2.3 火锅类
    小结
第3章 川味的独特性:麻味中的地方依恋
    3.1 地方性的滋味
        3.1.1 文化人与川菜的“麻”
        3.1.2 辣也有别:川菜与滇菜、湘菜及黔菜的区分与融合
        3.1.3 花椒在地方饮食文化特色中的呈现
    3.2 融合与创新:花椒在川渝饮食中的突破
        3.2.1 藤椒与青花椒的运用
        3.2.2 麻与甜的结合:花椒冰淇淋
    3.3 地方味道与地方依恋
        3.3.1 川渝印象:外地人对川菜的味觉感知
        3.3.2 饮食文化空间推动地方依恋的塑造
        3.3.3 从味觉到依恋:饮食偏好与地方依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民国时期天津生活类洋货贸易变迁研究(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理路
    四、概念界定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介绍
第一章 北方洋货集散地:民国时期的天津港进口贸易总体情况
    1.1 国际航运视域下的民国时期天津港口与进口船舶情况
    1.2 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洋货的情况与变化趋势
        1.2.1 进口洋货的总体情况
        1.2.2 进口洋货的历年变化趋势
    1.3 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货品结构与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
    小结
第二章 穿戴与装扮
    2.1 棉纱与棉布——天津港进口大宗纺织品情况
        2.1.1 棉纱的情况
        2.1.2 棉布的情况
        2.1.3 纺织品的贸易——“西货”与“东货”的此消彼长
    2.2 洋装在身——天津港进口洋装、洋帽及装饰物情况
        2.2.1 洋装成衣与国产“机制洋装”
        2.2.2 进口洋帽及装饰物
    2.3 从“多余物”到“必需品”——天津港进口日化用品情况
        2.3.1 进口香皂与天津制皂工业
        2.3.2 进口牙膏、香水和其他化妆品
    小结
第三章 饮食与医药
    3.1 天津港进口大宗食品及相关商品情况
        3.1.1 面粉与糖——天津港进口大宗食品的规模化
        3.1.2 农作物种子、肥料——农业相关产品的进口
        3.1.3 从传统香料到味精——调味品的转变
    3.2 天津港新式食品、饮料的进口与餐饮风气变迁
        3.2.1 进口洋酒的销售与管控
        3.2.2 西式汽水饮料与甜品的引进
        3.2.3 罐头食品的进口与国产化
        3.2.4 天津与世界非主要国家食品贸易情形
    3.3 天津港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的进口与转运
    小结
第四章 建筑工程与居住环境
    4.1 天津近代住建材料的引进与使用
        4.1.1 从木材到钢筋水泥——天津进口住建材料的新变化
        4.1.2 从洋漆垄断到国货崛起——天津油漆工业的奇迹
    4.2 天津港进口工程机器及设备的情况
        4.2.1 精密建工仪器的引进
        4.2.2 大型建工机器的引进
    4.3 天津港进口贸易下的城市住宅内部空间变迁
        4.3.1 新式室内用品的进口情形
        4.3.2 冰箱——现代家用电器的出现
    小结
第五章 交通工具与通讯传媒设备
    5.1 天津港口贸易与近代交通工具的引进
        5.1.1 汽车入津与民众对汽车的认识
        5.1.2 自行车的传入及在华北地区的推广
    5.2 天津港口贸易与近代通讯设备的引进
        5.2.1 无线电设备与技术在天津及华北的扩散
        5.2.2 电话设备与技术在天津及华北的扩散
    5.3 天津港口贸易与近代新型传媒设备及传媒技术的引进
        5.3.1 照相机的引进与国产化
        5.3.2 电影、电视技术的传播
    小结
第六章 繁盛与幻象:对天津港口贸易与华北民众生活变迁的思考
    6.1 洋货贸易影响下的民国时期天津民众生活
    6.2 数据繁盛的背后
        6.2.1 关税与主权
        6.2.2 城市与乡村
        6.2.3 洋货与国货
    6.3 日本因素与走私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香槟冰糕案对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研究与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国内研究现状
    1.5 国外研究现状
    1.6 创新之处
2.欧盟地理标志条例立法发展
    2.1 早期历史
    2.2 最新发展
        2.2.1 委员会指南2010/C341/03
        2.2.2 欧盟理事会第1151/2012 号条例
        2.2.3 欧盟理事会第1308/2013 号条例
    2.3 小结
3.欧盟地理标志保护司法先例——香槟冰糕案
    3.1 香槟冰糕案
        3.1.1 案件法律依据
        3.1.2 案件争议焦点
        3.1.3 案件争议结果
    3.2 香槟冰糕案的意义
        3.2.1 发展出新的侵权类型
        3.2.2 扩大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的范围
        3.2.3 指导第三方合法使用受保护名称
    3.3 小结
4.香槟冰糕案对完善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启示
    4.1 提高保护水平,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法》
    4.2 填补立法空白,将新侵权类型纳入保护范围
    4.3 平衡双方权益,明确规定合理使用制度
5.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幼儿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关系之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游戏课改的需要
        1.1.2 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关系研究的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文献的数量统计分析
        1.2.2 游戏理论的相关研究
        1.2.3 教师游戏观的相关研究
        1.2.4 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价值
        1.3.2 实践价值
    1.4 相关概念
        1.4.1 游戏
        1.4.2 游戏观
        1.4.3 实践行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场景
        2.5.1 园所概况
        2.5.2 幼儿园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情况
        2.5.3 区域游戏的空间分化和场域背景
        2.5.4 教师的任职背景和分工情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A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分析
        3.1.1 A教师的游戏观
        3.1.2 A教师区域游戏中的实践行为
        3.1.3 A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的关系
    3.2 B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分析
        3.2.1 B教师的游戏观
        3.2.2 B教师区域游戏中的实践行为
        3.2.3 B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的关系
    3.3 C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分析
        3.3.1 C教师的游戏观
        3.3.2 C教师区域游戏中的实践行为
        3.3.3 C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的关系
    3.4 跨个案分析
        3.4.1 教师的宣称理论趋同
        3.4.2 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
    3.5 影响幼儿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关系的因素分析
        3.5.1 内部因素
        3.5.2 外部因素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教育建议
        4.2.1 内部审视,为游戏观向实践行为的转化提供内在保障
        4.2.2 创设外部条件,促进教学观向教学行为的转变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立体商标的功能性判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立体商标概述
        一、立体商标的概念
        二、立体商标的分类
        三、立体商标注册条件之限制
    第二节 功能性的界定
        一、功能性的概念
        二、功能性的分类
        三、功能性和显着性关系之梳理
    第三节 功能性应用于立体商标限制性条件的制度价值
        一、划清商标法和专利法的制度边界
        二、保护公共领域标志的自由使用
        三、维护商标法公平竞争的立法宗旨
第二章 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标准的基本现状
    第一节 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立法现状
        一、国外立体商标功能性的两类规定
        二、我国立体商标功能性的三种情况
        三、立体商标功能性的立法现状总结
    第二节 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审查现状
        一、国外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审查现状
        二、我国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审查现状
        三、立体商标功能性的行政审查现状总结
    第三节 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司法现状
        一、国外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司法现状
        二、我国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司法现状
        三、立体商标功能性的司法现状总结
第三章 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立体商标性质功能性判断的有关问题
        一、立体商标性质功能性的范围如何界定
        二、立体商标性质功能性是否为特殊的显着性
        三、商品自身性质与通用形状如何区分
    第二节 立体商标实用功能性判断的有关问题
        一、实用功能性判断中如何理解“实用”的含义
        二、替代设计能否证明非功能性
        三、实用功能性的限制范围是否包括组合商标
    第三节 立体商标美学功能性判断的有关问题
        一、美学功能性是否具有存在必要性
        二、“实质性价值”如何理解
        三、失效外观设计专利能否申请立体商标
第四章 我国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思路探索
    第一节 明确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前提条件
        一、应肯定三维形状的多重权利属性
        二、应保证显着性与功能性的同等地位
        三、应注重商品类别及功能性类别区分判断
    第二节 明确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具体标准
        一、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标准之抉择
        二、立体商标实用优势判断标准之适用
        三、立体商标竞争必需判断标准之适用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冰淇淋最早源于我国(论文参考文献)

  • [1]体验式艺术展览研究[D]. 高萍.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2]文创产业推动下的台湾传统历史街区再生研究[D]. 唐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规划设计为例[D]. 向思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电商平台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乔晓冰.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D]. 刘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6]饮食偏好中的地方依恋—对川菜中花椒的民俗学考察[D]. 李怡婷.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7]民国时期天津生活类洋货贸易变迁研究(1912-1937)[D]. 吕天石. 河北大学, 2019(05)
  • [8]香槟冰糕案对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研究与借鉴[D]. 周开妍. 暨南大学, 2019(02)
  • [9]幼儿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关系之个案研究[D]. 叶卉.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10]立体商标的功能性判断研究[D]. 黄芳. 上海大学, 2019(02)

标签:;  ;  ;  

冰淇淋起源于我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