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波高瑞雯朱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52)
【摘要】目的:观察切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10月11例肱骨内上髁骨折,采用切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1例全部获得随访,患者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无肘内、外翻畸形,无尺神经损伤。结论: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应早期诊断,通过切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关键词】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15-02
肱骨内上髁骨折多见于年长儿及青少年,为SH-Ⅰ或SH-Ⅱ型撕脱性骨折[1],约占肘部骨折的12%[2],可并发肘关节脱位及尺神经损伤。2015年2月至10月,我院对11例肱骨内上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门诊随访,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6.7~14.4岁,平均10.4岁,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月,平均随访时间10月。患儿肱骨内上髁骨折均为闭合性,无伴肘关节脱位病例,其中伴尺神经损伤5例。手术时间于伤后1~4天,平均2天。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取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采用肘关节内侧纵向切口,常规显露并保护尺神经,将骨块复位后用2枚克氏针固定骨块于肱骨远端内侧柱上[3],5例尺神经损伤患儿术中未发现明显损伤,未对尺神经进行前置。术后采用上肢石膏后托将肘关节固定在屈肘90°,术后3周拆除石膏托行功能锻炼,术后4~8周拔除克氏针。
2.结果
11例骨折术后均达到解剖复位。7例于术后4周随访,骨折愈合良好;11例于术后3个月随访,骨折完全愈合,内固定取出,未见骨不连,无尺神经损伤;术后6个月随访,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肘关节内侧无压痛,外翻应力试验稳定。
3.讨论
肱骨内上髁骨折多数是由于前臂屈肌腱过度牵拉所致,偶尔也有肘关节的尺侧副韧带撕脱所致,可以分为4型。Ⅰ型:轻度移位;Ⅱ型:骨片下降至关节水平,但没有嵌入关节内;Ⅲ型:骨片嵌入关节;Ⅳ型:撕脱的内上髁嵌入关节间隙并伴肘关节脱位[4]。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微移位的I型肱骨内上髁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Ⅱ、Ⅲ、Ⅳ肱骨内上髁骨折宜采用手术治疗。切开复位的指征包括:①由于前臂屈肌无力造成旋转和移位超过1CM,或影响美观者;②脱位的肘关节复位后骨折片仍卡在关节内者;③尺神经功能异常;④外翻时不稳定[5]。因此多主张此类骨折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6-7]。
肱骨内上髁骨折多发于年长儿及青少年,骨折时前臂屈肌受损,术后屈肘位固定时间过长会导致屈肌修复过程中瘢痕挛缩,易发生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因此术后石膏固定2~3周,允许肘关节自主活动,以期肘关节功能最大恢复,但避免被动腕关节用力背伸和前臂旋后活动[5]。
肱骨内上髁骨折内固定物包括克氏针或螺钉。克氏针对骨骺损伤小,是青少年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固定物,术中宜用2枚克氏针防止骨块旋转,但克氏针留于皮外易出现针道感染,较易松动,有退针可能,本组11例全部采用克氏针固定,固定效果良好,4例出现皮肤激惹,均无针道感染,无退针发生。
因此,肱骨内上髁骨折应及时诊断,对Ⅱ型以上的内上髁骨折应尽早采用手术解剖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中注意保护尺神经,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获得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潘少川,杨建平,王晓东等.实用小儿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9.
[2]PathyR,DodwellER.Medialepicondylefracturesinchildren.CurrentOpinioninPediatrics[J],2015,27(1):58-66.
[3]AtulF.Kamath,StephanieR.Cody,HarishS.Hosalkar.Openreductionofmedialepicondylefractures:operativetipsfortechnicalease.JournalofChildren’sOrthopaedics[J],2009,3:331-336.
[4]何宝丰,张超,陈世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4(23):729-730.
[5]王岩.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黄鹏,许瑞江,卓奇等.儿童骨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293-1295.
[6]李玉婵,陈博昌.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治疗15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9,8(4):69-71.
[7]林智锋,熊斌,江琦庆.手术治疗儿童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21例分析[J].江西医药,2013,48(8):68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