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幕间》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绝笔之作,该书主要描写一九三九年六月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里的故事,其主要情节由两条叙事线索构成,其中一条描写以乡绅奥利弗家族为代表的村民的日常生活,以典型的伍尔夫式意识流笔法立体展现多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另一条描写当地村民在拉特鲁布女士指导下排演露天历史剧,以戏剧的方式艺术性地再现了英格兰的民族历史。两条叙事主线时而平行,时而交织,描绘出了一幅错综复杂的文化图景。不同于伍尔夫其他作品,《幕间》对于集体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关注,小说对于个人和群体的描写都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同时,《幕间》创新性地运用了小说与戏剧相结合的杂糅体裁,不仅在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也打破了时空限制,将历史与现实、艺术与人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幕间》中的露天历史剧演出是整部小说的核心事件,该剧在形式上赋予整个小说文本以结构的工整与严谨,同时在主题上提纲掣领,为小说各类主题的集中展现提供了场所。小说中的露天历史剧其内容取自英格兰历史与传统,以艺术的手法展现了英格兰民族的历史面貌;同时,村民们在观剧过程中的感受与剧情本身形成了有机互动,深化了他们对于作为民族集体的自身的理解,因此,对于英格兰民族性的探讨,成为小说《幕间》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试以戴维·米勒关于民族性的论述为基本理论框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探讨《幕间》对英格兰民族性的再现。小说对于英格兰民族性的再现主要体现于露天历史剧的剧情,以及村民在对剧情的思考中包含的民族认同感;而米勒认为,民族性首先体现于该民族对于自身的民族认同感,而共同信念与历史延续性又构成民族认同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将以小说中露天历史剧为出发点,从共同信念、历史延续性以及民族认同感三个层面分析《幕间》中对于民族性的再现。首先,小说中的露天历史剧通过一系列的舞台中心形象,象征性地展现了被历史建构起来的英格兰民族性,其中君主制、大英帝国和宗教信仰被视为三个核心的共同信念,这些共同信念赋予整个民族以整体的同一性;同时,该剧场幕次序遵循英格兰民族历史的发展轨迹,成功表现出英格兰民族性在历史中的延续;而在村民们的观剧过程中,剧情内容不断唤起他们对于自身作为整体民族的认同感,剧中所表现的英格兰民族性在舞台与观众的互动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然而,整个露天历史剧的演出又暴露出英格兰民族性本身的建构性,作为民族认同核心的共同信念本质上只是想象性的抽象概念,与该民族自身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抹除的差异;而浮现于幕间以及舞台之外的隐没历史及史前景象,又对英格兰民族的历史延续性产生着消解作用;此外,观剧的村民们对剧情的思考也暴露出英格兰民族认同内在的不稳定性,整个民族的整体同一感受到来自内在的离散趋势和暴力倾向的威胁。整个演出结束后观众的反应与沉思,将该剧对于英格兰民族性的形象再现升华为对于民族性辩证而深刻的理解,村民们对宗教的象征性回归体现了他们作为民族群体对于共同身份的诉求;而对于隐没历史与史前景象的思考则将英格兰民族纳入整个生命的宏大进程,反映出民族性内在的生命力;最后,村民们对于自身的反思本身展现了对民族性构建的积极参与,也暗含了伍尔夫对于英格兰民族性的维护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