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 ——以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为例

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 ——以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为例

论文摘要

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海洋保护区的类型之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兼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有序保护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尚处于不完善阶段,通过建设特别保护区实现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资源保护“双赢”的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是海洋特别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是海洋特别保护区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所研究的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包含了保护区适宜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程度,以及在适宜开发的保护区中如何确定各功能区旅游开发类型等两方面的内容。论文首先在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及生态旅游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海洋科学相关理论、可持续旅游理论及低碳旅游理论,从生态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外部开发条件四个方面确定评价因子,构建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选用生态位适宜度法构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模型,将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适宜度分为五个等级:很适宜、适宜、较适宜、不适宜、很不适宜;在确定适宜开展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敏感性分析,本文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不同功能分区的生态旅游可开发类型进行探讨。并以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为例,从生态旅游的适宜度及不同功能区的适宜开发类型两个方面开展实例验证,为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建议。本文开展的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是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开发的有益尝试和探索。理论上,海洋学与旅游学的交叉、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实践中,有助于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为政府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规划、开发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海洋特别保护区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外海洋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 1.2.4 研究综述小结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4 案例地选取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 2.1 海洋特别保护区
  • 2.1.1 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涵义及分类
  • 2.1.2 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功能分区
  • 2.2 生态旅游
  • 2.2.1 生态旅游的涵义与特点
  • 2.2.2 旅游活动的生态类型
  • 2.3 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
  • 2.3.1 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
  • 2.3.2 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
  • 2.4 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依据
  • 2.4.1 生态位适宜度理论
  • 2.4.2 海洋科学相关理论
  • 2.4.3 可持续旅游理论
  • 2.4.4 低碳旅游理论
  • 第3章 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
  • 3.1 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 3.1.1 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 3.1.2 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模型
  • 3.2 基于敏感性的不同功能区生态旅游适宜类型研究
  • 3.2.1 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敏感性分析
  • 3.2.2 基于敏感性的各功能区生态旅游适宜类型
  • 第4章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
  • 4.1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概况
  • 4.1.1 蛎岈山牡蛎礁礁体分布
  • 4.1.2 海洋特别保护区的范围及功能分区
  • 4.2 案例地生态旅游适宜性影响因子分析
  • 4.2.1 生态旅游环境分析
  • 4.2.2 旅游资源分析
  • 4.2.3 旅游市场分析
  • 4.2.4 外部开发条件分析
  • 4.3 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
  • 4.3.1 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 4.3.2 不同功能区生态旅游适宜类型研究
  • 4.4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议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可能创新点
  • 5.3 不足及展望
  • 附录A
  • 附录B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绿色科技 2018(11)
    •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24)
    • [3].谈草原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以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商场现代化 2017(02)
    • [4].2017年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修班圆满落幕[J]. 职业技术 2017(06)
    • [5].大关罗汉坝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14)
    • [6].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学课程改革实践的探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3)
    • [7].林业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 林业科技情报 2017(02)
    • [8].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 福建茶叶 2015(06)
    • [9].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与原则[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24)
    • [10].巨峰茶业生态旅游开发探析[J]. 农村青年 2020(01)
    • [11].百里杜鹃生态旅游开发形势与对策[J]. 毕节学院学报 2013(12)
    • [1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分析[J]. 南方农业 2020(14)
    • [13].生态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的融合发展研究——以青岛地区为例[J]. 质量与市场 2020(09)
    • [14].浅议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优化[J]. 营销界 2020(35)
    • [15].陇南生态旅游开发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J]. 安康学院学报 2018(03)
    • [16].对陕西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J]. 防护林科技 2016(12)
    • [17].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状况与问题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3)
    • [18].闽江源生态旅游开发分析及保障措施[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7)
    • [19].武汉市南湖及周边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J]. 绿色科技 2012(08)
    • [20].晋城市生态旅游开发初探[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21].对我国海岛生态旅游开发、环境保护与环境解说的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8)
    • [22].绥阳县生态旅游开发初探[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 [23].黄河沙坡头生态旅游开发探讨[J]. 水生态学杂志 2008(06)
    • [24].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学理论支撑[J]. 商场现代化 2008(10)
    • [25].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J]. 林业建设 2008(03)
    • [26].湘西生态旅游开发战略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7].枇杷生态旅游开发[J]. 科技风 2019(27)
    • [28].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分析[J]. 纳税 2018(19)
    • [29].拉萨林周县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12)
    • [30].安康市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9)

    标签:;  ;  ;  

    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 ——以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