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伏的关系

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伏的关系

论文摘要

在现有高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单产,是小麦育种的主攻目标,也是小麦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随着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小麦高产、超高产育种的瓶颈。要实现小麦由高产到超高产的跨越,必须首先解决品种的倒伏问题,“抗倒伏”是“超高产”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深入研究小麦的抗倒性,探讨不同小麦抗折力与节间长度、茎秆强度等性状的相互关系,对于确定超高产育种目标和选择策略,提高育种效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高产小麦0482、0436、9540、9651为材料,测定、分析小麦发育后期的组织结构、抗折力、株高构成指数,获得结果如下:(1)在小麦发育后期,分别测出试验品种的千粒重、穗粒数、穗长、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及小麦茎秆抗折力,结果表明,千粒重:0482>0436> 9651>9540,穗粒数:0482>9540>0436>9651,穗长:9540>0482>0436>9651,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9540>0436>9651>0482,小麦茎秆抗折力:0482 >9651>9540>0436,穗长、千粒重、穗粒数、茎秆基部第二节间与小麦茎秆抗折力的相关系数依次增大,0436、9540、9651、0482抗倒伏能力依次增大。(2)在株高和节间长度方面,4种小麦表现一致,倒伏植株的节间总长均比未倒伏植株大,且倒伏植株的穗下节间所占节间总长的比例、穗长与穗下节间之和占株高的比例大于未倒伏的植株,从相对值上进一步说明穗下节间较长的个体有利于抗倒。倒伏植株的重心高度均比未倒伏植株高,可见较高的重心高度不利于抗倒,株高过高,可使植株的重心增高,受力的力臂增大,外力力矩增大,当外力力矩大于植株的抗折力矩时即发生倒伏。(3)对于株高构成指数,同种小麦未倒伏植株的株高构成指数(I)大于倒伏植株,即未倒伏植株穗下节间长度(L1)和倒2节间长度(L2)较大。同时,其它节间长度构成指数(I1、I2、I3和I4)也表现为未倒伏植株大于倒伏植株,且处理间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高构成指数大,植株抗倒能力强,如小麦0482株高、I都较大,其抗折力的表现也是较大的,但是,当株高构成指数较大时,其抗倒性是不是也大,仍需进一步研究。(4)以小麦茎秆基部第二节间为对象,徒手切片的结果显示,小麦0436、9540、0482、9651的维管束总数依次增加,单个维管束的面积和周长—小麦0482>9540>9651>0436,它们与小麦茎秆的抗折力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结果显示小麦0482维管束较多、单个维管束的面积和周长较大,其抗折力也较大;小麦0436维管束较少、单个维管束的面积和周长较小,其抗折力也较小。(5)在小麦基部茎秆的机械组织方面,茎秆抗倒伏能力与其基部茎秆的机械组织的厚度和细胞层数的关系---前者(R=0.9599)大于后者(R= 0.8180),都有着明显的显著正相关,结果显示,小麦0482机械组织较厚、细胞层数较大,其抗折力也较大;小麦0436机械组织较薄、细胞层数较小,其抗折力也较小。(6)在生理活性方面,未倒伏小麦的过氧化物酶、根系活力较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倒伏小麦而较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茎秆形态与倒伏
  • 1.2 解剖结构
  • 1.2.1 表皮
  • 1.2.2 机械组织
  • 1.2.3 基本组织
  • 1.2.4 维管束
  • 1.2.5 髓腔
  • 1.3 生理成分
  • 1.3.1 组成成分
  • 1.3.2 矿质元素
  • 1.4 麦秆材料的力学特征分析
  • 1.5 抗倒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 1.6 小麦倒伏机理探讨
  • 1.7 开展小麦抗倒性机理研究的思路
  • 1.8 抗倒育种的进展及展望
  • 1.9 防止倒伏的措施
  • 1.9.1 抗倒伏育种
  • 1.9.2 栽培措施
  • 1.9.2.1 播种时期、选种
  • 1.9.2.2 种植密度
  • 1.9.2.3 肥水运筹
  • 1.9.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 1.10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本试验研究的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试验方法
  • 2.2.1 徒手切片
  • 2.2.2 株高(cm)
  • 2.2.3 节间长度(cm)
  • 2.2.4 重心高度(cm)
  • 2.2.5 茎节膨大
  • 2.2.6 茎秆机械强度(s)
  • 2.2.7 POD 活性的测定
  • 2.2.8 根系活力的测定
  • 2.2.9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2.2.10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2.2.11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影响小麦茎秆抗折力的不同影响因子
  • 3.2 不同小麦的植株性状表现
  • 3.2.1 植株的高度和节间长度
  • 3.2.2 节间长度配比
  • 3.2.3 株高构成指数和各节间长度构成指数
  • 3.3 小麦茎秆内部结构对抗折力的影响
  • 3.4 各小区茎节膨大现象
  • 3.5 倒伏和未倒伏小麦的生理变化
  • 4 讨论与结论
  • 4.1 徒手切片制作方法的改进
  • 4.2 植株的高度构成指数、节间配比在倒伏性状中的应用
  • 4.3 小麦茎秆的机械组织与倒伏的关系
  • 4.4 小麦茎秆内的大维管束与倒伏的关系
  • 4.5 小麦茎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根系活力与倒伏的关系
  • 4.6 基部节间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与倒伏的关系
  • 4.7 茎节膨大现象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优质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渭麦9号[J]. 中国种业 2020(03)
    • [2].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云麦77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0)
    • [3].高产小麦天麦11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 2020(08)
    • [4].探究高产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4)
    • [5].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7(24)
    • [6].适宜麦棉套作模式的高产小麦品种筛选[J]. 天津农业科学 2015(12)
    • [7].未来餐桌[J]. 大自然探索 2017(08)
    • [8].山东启动超高产小麦、玉米创建工程[J]. 中国农资 2014(47)
    • [9].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 2016(35)
    • [10].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5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10)
    • [11].广适高产小麦新品种菏麦25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7)
    • [12].超高产小麦群体特征及其配套技术研究[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01)
    • [13].高产小麦栽培技术与实施要点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7(12)
    • [14].我省培育出又一高产小麦新品种平均亩产达到548公斤[J]. 河北农业 2012(04)
    • [15].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与群体结构调控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9)
    • [16].高产小麦新品种——汝麦0319[J]. 麦类作物学报 2010(02)
    • [17].超高产小麦研发中心在河南成立[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0(04)
    • [18].超高产小麦产量及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0(06)
    • [19].中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襄麦25[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4)
    • [20].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众麦998[J]. 中国种业 2009(08)
    • [21].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6)
    • [22].高产小麦新品种郑农17号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 2008(01)
    • [23].抗病、中早熟、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中育10号[J]. 麦类作物学报 2008(01)
    • [24].中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宁春47号[J]. 麦类作物学报 2008(05)
    • [25].辽宁高产小麦、水稻一年两熟成现实[J]. 北京农业 2008(32)
    • [26].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02)
    • [27].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35)
    • [28].介绍三个高产小麦品种[J]. 农业知识 2020(20)
    • [29].介绍两个高产小麦品种[J]. 农业知识 2019(19)
    • [30].怀川种业又一超高产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鉴定[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3(02)

    标签:;  ;  ;  ;  ;  

    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伏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