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

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宝石级红珊瑚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生物型有机宝石,它属于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珊瑚虫纲(Anthozoa)-八放珊瑚亚纲(Octocorallia)-软珊瑚目(Alcyonacea)-硬轴珊瑚亚目(Scleraxonia)-红珊瑚科(Coraliidae)。世界范围内,已知的红珊瑚科有红珊瑚属和侧红珊瑚属两个属。“红珊瑚”容易与“红色珊瑚”、“方解石型珊瑚”、“红珊瑚属”等名称混淆。前人的相关研究的大多笼统地以“红珊瑚”为研究对象,而没有指出其生物学中的对应物,限制了相关研究成果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因此从生物学、分类学、宝石学角度界定宝石材料——红珊瑚的范畴,提出“宝石级红珊瑚”的概念是后续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逐步增大,宝石级红珊瑚渔业经济发展迅猛。世界范围内宝石级红珊瑚的市场格局也由欧洲地中海的意大利转移到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我国台湾省。与此同时,珠宝市场上出现了品类繁多的宝石级红珊瑚的仿制品,如染色粗枝竹节珊瑚、吉尔森压制珊瑚等。基于此,市场对宝石级红珊瑚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关宝石级红珊瑚概念的界定,宝石级红珊瑚成分特征研究,宝石级红珊瑚结构特征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深化的宝石级红珊瑚颜色成因研究和宝石级红珊瑚有机/无机界面的空间几何关系研究都是掌握宝石级红珊瑚的基本性质,鉴别天然品及其仿制品,研究优化处理方法的基础。本研究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的。本选题以瘦长红珊瑚Corallium elatius(属于红珊瑚属)为重点研究对象,以红珊瑚Corallium rubrum(属于红珊瑚属),日本红珊瑚Corallium japonicum(属于侧红珊瑚属),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鹿角珊瑚属),粗枝竹节珊瑚Isis hippuris(竹节柳珊瑚属)为对比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拉曼光谱测试、XRD测试、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测试、电子探针测试、LA-ICP-MS测试、有机碳总量分析、气相色谱测试对宝石级红珊瑚样品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宝石级红珊瑚样品的微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和分析本文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宝石级红珊瑚中有机质成分对样品颜色的影响及中轴骨的形成过程两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界定“宝石级的红珊瑚”的概念,并明确了研究对象的生物学分类。从生物学、分类学、有机宝石学的角度出发,针对“红珊瑚”的概念容易与“红色珊瑚”、“方解石型珊瑚”、“红珊瑚属”等概念混淆的现象首次提出了“宝石级红珊瑚”的概念。将宝石级红珊瑚的范围限定为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珊瑚虫纲(Anthozoa)-八放珊瑚亚纲(Octocorallia)-软珊瑚目(Alcyonacea)-硬轴珊瑚亚目(Scleraxonia)-红珊瑚科(Coraliidae)的动物骨骼堆积物。并选择珠宝市场上常见的三个品种——红珊瑚Coralliumrubrum,瘦长红珊瑚Corallium elatius,日本红珊瑚Corallium japonicum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部分研究中还采取了市场上常见的宝石级红珊瑚的仿制品(如多孔鹿角珊瑚、粗枝竹节珊瑚)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样品进行了基础宝石学特征研究。2.采用谱学方法、微区成分分析方法和化学方法分析总结了研究对象的成分特征。对三种宝石级红珊瑚的矿物成分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进行探测。通过对比标准矿物红外光谱和对特征红外谱峰进行二阶求导分析方法,结合样品的晶胞参数,确定三种宝石级红珊瑚的矿物成分均为镁-钙类质同象组成的高镁方解石。对三种宝石级红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电子探针测试和LA-ICP-MS测试进行探测。数据结果表明三种宝石级红珊瑚的主量元素为Ca,Mg,Sr,微量元素成分中B,Si,P,Fe,Ba的含量相对稳定。对样品的微区成分分析的结论为三种宝石级红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兼含有少量其他元素。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和显微激光拉曼测试均显示了代表有机基团的谱峰。样品的TOC测试显示三个品种的宝石级红珊瑚的有机碳总量极低,为0.04~0.07%。采用索氏抽提分离提取瘦长红珊瑚中的有机质并进行GC-MS测试,得到了C16脂肪醇和C19脂肪醇的碎片质谱峰,用化学分析方法证实了瘦长红珊瑚样品中有机质的存在。3.研究了三种宝石级红珊瑚的外观构筑型和显微结构特征,总结了种间差异。通过构筑型分析、矿物薄片显微观察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宝石级红珊瑚的宏观形态特征和微观骼架特征,总结了各品种的结构特征和种间差异。从整枝构筑型特点分析,红珊瑚枝为单轴分枝型,瘦长红珊瑚为合轴分枝型,日本红珊瑚既有单轴分枝型又有合轴分枝型。生态环境、生长方式影响着构筑型的形态。例如,三种宝石级红珊瑚中红珊瑚的生长海域最浅,具有最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其构筑型特点为主干发达,枝干常呈扇型分布。从薄片的显微结构特征分析,三种宝石级红珊瑚的横截面均具有生长中心和围绕生长中心排列的同心圆圈层和辐射线,纵切面有位于中间位置的中轴骨的髓和近于平行的条带纹理。测量并计算各品种横截面的辐射线距离与骨骼直径的比值d,得到日本红珊瑚的d=0.016,瘦长红珊瑚的d=0.020,红珊瑚的d=0.017。即日本红珊瑚的方解石晶粒堆砌最致密,红珊瑚其次,瘦长红珊瑚最稀疏。4.采用激光拉曼原位探测分析方法研究了宝石级红珊瑚的颜色成因。在对三种宝石级红珊瑚进行显微激光拉曼的测试中发现样品的红色区域出现了白色区域所不具备的位于1517 cm-1,1296 cm-1,1128 cm-1,1016cm-1成套谱峰。该谱峰所代表的有机质与样品的颜色有关。采用三种不同的激发光源对样品进行测试,样品的拉曼光谱出现了频率色散现象,结合其位于1517 cm-1,1296 cm-1的特征峰值可知这种致色有机质为具有共轭多烯结构的聚乙炔类物质。使用Peakfit分峰拟和软件分析不同颜色样品位于1470cm-1~1570 cm-1的谱峰,分解了该区域的重叠峰。运用υ1=(1459+720/N+1)cm-1,υ1=(1438+830/N)cm-1,υ1=97.071n(1/N)+1745 cm-1经典计算公式计算分解峰的可能C=C个数为6~16(其中缺失10、15)。对三个品种宝石级红珊瑚的颜色成因的分析结论为宝石级红珊瑚的颜色成因为有机质致色。宝石级红珊瑚的不同色相、饱和度的红颜色由含不同数目C=C的聚乙炔类化合物按不同配分组合而导致。5.采用SEM、TEM测试方法观察了瘦长红珊瑚的超微结构特征,分析了样品在有机质诱导下的生长方式。借助化学刻蚀脱钙、离子减薄技术,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超微结构分析技术以及)X—射线衍射(XRD)方法,建立了立体的原位分析生物矿物多级构造的方法。以瘦长红珊瑚为主要对象,观察到了样品纵向骨骼表面集中分布的四种不同形态的骨针和骨骼内部晶粒间的有机质网脉。研究发现瘦长红珊瑚表层中的骨骼单元与中轴骨内部的骨骼单元结构不同,前者为多辐射突散在骨针,后者为定向排列的纤柱状方解石。这些信息说明瘦长红珊瑚的中轴骨与骨针的形成方式不同。瘦长红珊瑚样品中有机质镶嵌在方解石骨骼的轮廓处,构建了三维互通的多级网脉,一级腔体的腔壁厚约1.13~1.75μm,次级腔体的腔壁厚约0.22~0.25μm。网脉间的方解石颗粒大小约0.63~1.25μm,而在样品缺陷区自由生长的方解石晶粒个体长度可达43.75μm。方解石在有机质控制下和脱离有机质控制时表现出的结构差异说明了有机质网脉控制着瘦长红珊瑚中的方解石晶粒大小和排布方式。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1.科学地界定了用作宝石材料的方解石型红色珊瑚的范畴,明确了研究的对象。2.首次采用激光共振拉曼光谱成功地原位探测到三个不同品种的宝石级红珊瑚中含多烯结构的聚乙炔类有机质的存在。并计算出不同颜色样品中有机质多烯链的C=C键的数目。推测不同颜色的宝石级红珊瑚是由含有C=C数目的聚乙炔类化合物组合而成。实验结果支持宝石级红珊瑚的有机质成色说,并为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3.通过对不同品种的宝石级红珊瑚的结构由宏观到微观的观察,了解了样品骨骼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及其组构方式。使中轴骨、骨针、方解石柱纤晶的概念相互对应起来。4.在扫描电镜的研究中观察到了瘦长红珊瑚中的多级有机质网脉,这些网脉形成了三维互通的腔体,勾勒出了方解石骨骼的间介。对比缺失有机质网脉的区域的方解石颗粒的形态、尺度,可知有机质模板影响着瘦长红珊瑚中方解石晶粒大小和排布方式。5.国际上对药用珊瑚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内外科学家已从珊瑚中分离得到许多结构新颖且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文对瘦长红珊瑚中有机质的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取了瘦长红珊瑚中的C16脂肪醇和C19脂肪醇。本研究课题涉及到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分类学、宝石学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属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各种谱学方法和先进的微区分析技术,其中既有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又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难度大、涉及面广,是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生物型有机宝石的研究方法的新的探索。宝石级红珊瑚的颜色成因是学术界尚无定论的前沿课题,本次研究推测宝石级红珊瑚中的含聚乙炔类化合物是导致宝石级红珊瑚呈色的原因。为进一步探索宝石级红珊瑚的颜色成因的研究及其优化处理方案提供了素材。生物矿化的形貌、结构的研究是以生物矿物为对象的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以瘦长红珊瑚为研究对象,在扫描电镜测试中首次观察到了瘦长红珊瑚四种不同形态的骨针和方解石颗粒间的有机质多级网脉,并以此为依据推测了瘦长红珊瑚可能的生长方式。该研究将大大丰富生物矿化研究领域的内容。本研究作为以宝石级红珊瑚为对象的基础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种常见的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充实了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结构特征的基础数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宝石级红珊瑚的范畴
  • 1.2.2 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特征研究现状
  • 1.2.3 宝石级红珊瑚的颜色成因探讨
  • 1.2.4 宝石级红珊瑚的结构特征研究现状
  • 1.2.5 有机宝石生物矿化的研究进展
  • 1.2.6 现代仪器的应用
  • 1.2.7 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路线
  • 1.3.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1.3.5 研究技术路线
  • 1.3.6 工作量统计
  • 第二章 实验样品及其基本特征
  • §2.1 红珊瑚科(Coralliidae)概述
  • 2.1.1 红珊瑚科(Coralliidae)的动物学特征
  • 2.1.2 宝石级红珊瑚的地理分布特征
  • 2.1.3 红珊瑚的生物学习性
  • §2.2 样品来源及基本特征
  • 2.2.1 红珊瑚Corallium rubrum
  • 2.2.2 日本红珊瑚Corallium japonicum
  • 2.2.3 瘦长红珊瑚Corallium elatius
  • 2.2.4 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
  • 2.2.5 粗枝竹节珊瑚Isis hippuris
  • §2.3 宝石级红珊瑚宝石学基本特征
  • 2.3.1 光学性质
  • 2.3.2 力学性质
  • 第三章 宝石级红珊瑚的谱学特征研究
  • §3.1 宝石级红珊瑚的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 3.1.1 测试条件和研究方案
  • 3.1.2 测试结果
  • 3.1.3 分析与讨论
  • §3.2 宝石级红珊瑚的拉曼光谱特征研究
  • 3.2.1 样品选取
  • 3.2.2 测试条件和步骤
  • 3.2.3 测试结果
  • 3.2.4 分析与讨论
  • §3.3 宝石级红珊瑚的XRD研究
  • 3.3.1 样品及实验条件
  •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4 宝石级红珊瑚的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
  • 3.4.1 样品及测试条件
  • 3.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3.5 宝石级红珊瑚的光谱学特征总结
  • 第四章 宝石级红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 §4.1 宝石级红珊瑚的电子探针研究
  • 4.1.1 实验样品和测试结果
  • 4.1.2 分析与讨论
  • §4.2 宝石级红珊瑚的微量元素测试
  • 4.2.1 实验样品与测试结果
  • 4.2.2 LA-ICP-MS测试结果分析
  • 4.2.3 分析与讨论
  • §4.3 宝石级红珊瑚中总有机碳的测试
  • 4.3.1 测试结果
  • 4.3.2 分析与讨论
  • §4.4 瘦长红珊瑚的气相色谱的测试
  • 4.4.1 样品和测试条件
  • 4.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5 结论
  • 第五章 宝石级红珊瑚的结构特征研究
  • §5.1 宝石级红珊瑚的基本结构
  • 5.1.1 八放珊瑚单体结构
  • 5.1.2 八放珊瑚的群体结构
  • §5.2 宝石级红珊瑚骨骼的外观形态特征
  • 5.2.1 宝石级红珊瑚的整枝构筑型特征
  • 5.2.2 宝石级红珊瑚骨骼表面结构特征
  • 5.2.3 瘦长红珊瑚的皮层特征
  • 5.2.4 宝石级红珊瑚的颜色分布特征
  • 5.2.5 宝石级红珊瑚所附着的基岩
  • 5.2.6 宝石级红珊瑚骨骼外观形态特征小结
  • §5.3 宝石级红珊瑚的显微结构特征
  • 5.3.1 样品制备
  • 5.3.2 显微结构特征观察
  • 5.3.3 宝石级红珊瑚显微结构特征小结
  • §5.4 瘦长红珊瑚的环境扫描电镜研究
  • 5.4.1 材料与方法
  • 5.4.2 测试结果
  • 5.4.3 分析与讨论
  • §5.5 瘦长红珊瑚的透射电镜研究
  • 5.5.1 样品及制备
  • 5.5.2 仪器及实验条件
  • 5.5.3 测试结果
  • 5.5.4 分析与讨论
  • §5.6 瘦长红珊瑚的生长模式讨论
  • 第六章 宝石级红珊瑚的颜色成因研究
  • §6.1 宝石级红珊瑚的成色理论
  • §6.2 相关研究介绍
  • 6.2.1 自然界中的生物色素及相关研究
  • 6.2.2 宝石级红珊瑚的颜色成因研究回顾
  • §6.3 有机化合物成色的机理分析
  • 6.3.1 生色团和助色团对颜色的影响
  • 6.3.2 有机分子的离子化对颜色的影响
  • 6.3.3 空间效应对颜色的影响
  • 6.3.4 共轭多烯结构化合物的电子激发态结构
  • §6.4 宝石级红珊瑚的拉曼光谱研究
  • 6.4.1 测试条件和内容
  • 6.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6.4.3 分析与讨论
  • 6.4.4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7.2.1 本文创新点
  • 7.2.2 存在的问题
  • 7.2.3 后期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样品照片总表(已切割样品)
  • 相关论文文献

    • [1].珊瑚病原微生物鉴定及其分子诊断技术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2)
    • [2].深水珊瑚的食物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12)
    • [3].珊瑚共生细菌稳定性调节机制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4)
    • [4].珊瑚[J]. 音乐创作 2017(12)
    • [5].《珊瑚灯》[J]. 艺海 2018(02)
    • [6].浅谈红珊瑚的历史与文化[J]. 艺术科技 2017(03)
    • [7].2016亚洲旅游「红珊瑚」奖获奖榜单[J].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2016(10)
    • [8].《珊瑚系列-Ⅱ》[J]. 中国陶艺家 2016(02)
    • [9].海底瑰宝:红珊瑚[J]. 金融博览(财富) 2015(03)
    • [10].番禺区珊瑚湾畔小学“海悦教育”价值——为孩子创造广阔的生长空间[J]. 家长 2019(02)
    • [11].珊瑚 有价值也有颜值[J]. 芭莎珠宝 2019(03)
    • [12].受气候变暖影响,全球超一半珊瑚已死亡[J]. 黄金时代(学生族) 2020(02)
    • [13].全球珊瑚告急! “海底雨林”还能存在多久?[J]. 环球人文地理 2020(Z1)
    • [14].我在南海种珊瑚[J]. 知识就是力量 2020(06)
    • [15].科学家成功培育出“耐热”珊瑚[J]. 科学24小时 2020(09)
    • [16].我在南海“种”珊瑚[J]. 今日中国 2020(08)
    • [17].梦幻的珊瑚世界[J]. 小溪流(作文画刊) 2018(10)
    • [18].“珊瑚播种”机器人[J]. 小学科学 2019(05)
    • [19].红珊瑚[J]. 草原歌声 2019(02)
    • [20].瓯香馆写生册碧海珊瑚[J]. 书与画 2018(06)
    • [21].深海里的一抹艳彩——红珊瑚文化探微[J]. 唐山文学 2018(08)
    • [22].红珊瑚怎么挑[J]. 恋爱婚姻家庭(月末) 2018(10)
    • [23].珊瑚[J]. 老年世界 2018(09)
    • [24].红珊瑚 喜欢不是拥有,而是保护[J]. 福建人 2016(02)
    • [25].珊瑚颂[J]. 老友 2016(03)
    • [26].我也要去珊瑚城[J]. 学生之友(童花果) 2016(09)
    • [27].珊瑚是怎样治病的[J]. 红蜻蜓 2014(03)
    • [28].红珊瑚 优雅的海洋精灵[J]. 新晋商 2014(09)
    • [29].最长寿的动物——珊瑚[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适用) 2012(04)
    • [30].珊瑚为什么这样“红”?[J]. 环境与生活 2012(05)

    标签:;  ;  ;  ;  ;  ;  

    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