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得到了近一步缩短。各民族间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就变得更加频繁,而这种交流与学习就迫切的需要一种特殊语言作为媒介,而它就是语言翻译。语言翻译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与相互学习所必需的桥梁与纽带,从事语言翻译的工作者是支撑这座桥连的中坚力量。翻译活动由来已久,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能否用另一种语言完全表达出来却成为翻译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大量翻译实践证明,因人类的共性,语言的共性不同的语言之间是可译的,这个构成翻译的可能。但由于翻译涉及到两个民族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因此翻译中存在不可译现象。目前国内外翻译界对不可译性的研究并不完善而且又不系统,而汉维翻译中更是很少人去研究,所以本文在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维语言特点,文化特征,对汉译维中的不可译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概述了可译性,不可译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及目前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可译性的理论基础并指出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看待可译性问题。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汉维语分属不同的语系,翻译时在语言的各个层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不可译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不同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化障碍是限制可译性最常见,也是最忌简单处理的因素。这部分主要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探讨了汉维两种语言中常出现的不可译性。第四部分介绍了不可译性的补充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文化交流的加深,语言的接触也会同步发展,采用一定的补偿手段是可以缩小甚至消除不可译现象。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同时又指出有关这一选题在语义,修辞,文体,风格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