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劳动力论文-孙滢,王纪武,林倪冰

城市劳动力论文-孙滢,王纪武,林倪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劳动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劳动力,空间分布,受教育水平,杭州市

城市劳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孙滢,王纪武,林倪冰[1](2019)在《城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杭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劳动力作为城市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其不同受教育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6年杭州常住人口数据,运用GIS及相关空间计量模型进行计算和空间可视化处理,本文梳理了2000-2016年期间的杭州市不同受教育水平劳动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变格局,这有助于优化升级杭州市城市人口教育和城市功能结构,并为制定符合城市发展定位的人口和规划策略提供支持。研究发现:2000-2016年期间,杭州市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虽有大幅提高,但仍处于"初等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有待完善"的状态,初中和高中受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是杭州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劳动力随受教育水平的增长,在规模上和城市人口呈现出相似的"梨型"结构特征,其分布特征由均质分布转变为向市中心集聚。(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总体规划)》期刊2019-10-19)

赖文燕,黄爱兰[2](2019)在《新常态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一种"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此状态下,一方面出现用工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对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出现"有工无人做"、"有人无工做"并存的结构性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存在矛盾。本文探析新常态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李金蔚[3](2019)在《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对新兴热点城市“人才争夺战”的分析——大学生高素质劳动力怎样选择新兴城市劳动力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类新兴城市和热点城市兴起了人才争夺浪潮。在这次的人才争夺战中,作为高素质劳动力的代表和新兴劳动力市场的代表,大学生和新兴热点城市进行了双向选择。本文运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理论、工作搜寻理论、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在人才争夺战中,大学生劳动力具有追求高回报率、高效用的特点,社会保障、薪资水平和工作环境会影响获得的效用值,效用值的高低会形成大学生对城市的第一次选择,是主要因素;效用值会受到市场分割和工作搜寻成本影响,因此又形成在第一次筛选后在第一梯队城市中的第二次选择。另外,城市的发展前景、城市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文化环境,大学生的个人偏好等也会影响大学生的选择。因此,新兴城市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抓住特点,打造新型劳动力市场。(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27期)

周敏丹[4](2019)在《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影响社会保险覆盖?——基于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角度,考察了签订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覆盖之间的关系,发现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覆盖率明显高于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覆盖率,但即使在签订了劳动合同的群体中,各类社会保险的参保率都未达到全覆盖;签订劳动合同能够缩减本地人与外地人社会保险覆盖率的差异;签订劳动合同能显着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参保概率,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签订劳动合同对社会保险覆盖的促进作用依合同类型、期限的不同而存在显着差异;签订劳动合同能够改善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和性别歧视。这表明随着《劳动合同法》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其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5期)

陈杰,郭晓欣[5](2019)在《城市外来劳动力市场上的农业户籍歧视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关于农业户籍歧视的研究主要关注了本地户籍劳动力与外来户籍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所受到的差别性工资待遇,而较少关注到城市户籍外来劳动力与农业户籍外来劳动力这两类群体间的工资差别与可能存在的歧视。但事实上,本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的可比性较差,外来劳动力之间的可比性较强;并且,农业户籍外来流动人口对同处外来人口中的不平等歧视待遇会更敏感。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显着的政策含义。那么,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外来劳动力市场上的农业户籍歧视究竟如何?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多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运用Oaxaca-Blinder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城市外来劳动力市场上的农业户籍歧视在中国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平均而言农业户籍歧视可以解释农业户籍流动劳动力和城市户籍流动劳动力工资差别的30%—40%。另外,不同性别、年龄以及行业的农业户籍外来流动人口所受到的歧视具有差异性。进一步探索城市层面农业户籍歧视度的分布规律,还可以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层面农业户籍歧视度会出现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特征。为了消除城市外来劳动力市场上的农业户籍歧视,有关方面要注重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加强对农业户籍人员应得利益的保护,要在与户籍挂钩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上消除落差,同时,各个城市要根据自身不同状况和特点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曲玥,都阳,贾朋[6](2019)在《城市本地家庭和农村流动家庭的消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水平不仅仅是度量人民生活的主要方面,更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理解消费行为及其变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2016年和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CULS4和CULS3),估算并刻画了城市本地家庭和外来流动家庭的消费模式,并分析两个群体消费模式差异的决定因素,进而分析了与户籍相关的养老保险状况对于家户消费决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外来流动家庭的养老保险水平远低于城市本地家庭,而家庭预期从养老保险中获得的收益可以显着提高家庭当前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于较低收入群体。因此,进一步消除与户籍制度挂钩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有助于实现流动人口和城市人口消费模式的趋同,拉动总体消费水平、扩大消费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陈玉祥,杨国军,陈子仪[7](2019)在《贵州40万家服人员,34万来自农村家庭》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发展家政服务业,仅在2018年,就整合各类资金总计对家服培训投入近8000万元。目前,全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其中,约34万人来自农村家庭,约20万人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人口。家政服务业对促进就业、精准脱贫、保障民(本文来源于《贵州日报》期刊2019-08-07)

尤济红,刘帷韬[8](2019)在《为什么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趋于分化?——基于住房价格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背后的人力资本分布不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十几年的中国城市发展中,劳动力技能结构差异(以受教育程度来衡量)不仅在静态上呈现巨大差异,在动态上也表现出日益分化的态势。而对其分化的成因,已有文献还缺乏深入的讨论。本文基于住房价格的视角,探讨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为何趋于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升显着推高了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水平,其中的机制主要来源于不同技能劳动力对高房价的偏好差异:高技能劳动力更偏好高房价;当进一步控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后,城市劳动力对高房价的偏好显着下降。因此,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分化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城市资源分配和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城市房价的分化上涨是不平衡发展的一个典型表象,而这一表象背后的城市公共资源分配差异带来的劳动力技能结构分化才是需要政策层面予以关注的。(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周翔,李梦雨[9](2019)在《1996~2010年中国城市地区的教育回报、劳动力结构和收入差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20年,中国城市地区的收入差距扩大迅速。与此同时,城市的劳动力结构在叁大结构性变化的影响下也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它们分别是:高等教育的扩张、国有部门就业的减少、农村到城市人口迁移的激增。本文将检验这些制度上和人口结构上的变化是如何导致近年来收入差距的扩大的。本文基于两项全国普查数据,使用方差回归将1996~2010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解为四个部分:群体间收入差距的变化、群体内收入差距的变化以及两类结构性影响(分布效应及分配效应)。同时,本文也使用了反事实分析来评估不同解释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其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近一半归因于教育回报的提升,而另一半则是出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而结构性影响主要来自高等教育的扩张和国有部门就业的减少。(本文来源于《清华社会学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王艺璇[10](2019)在《城市快递小哥的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快递(外卖)小哥群体调查"课题组对北京市范围内快递小哥社会调查的数据,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快递小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户籍、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育状况等社会经济特征和职业获得方式对快递小哥职业流动有着显着的影响,并表现出行业差异。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支持而获得工作的快递小哥相比通过正式途径获得工作的快递小哥,职业流动更小;国营系统相比民营系统和新兴系统的快递小哥,职业流动更小。中国快递行业目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城市劳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种"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此状态下,一方面出现用工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对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出现"有工无人做"、"有人无工做"并存的结构性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存在矛盾。本文探析新常态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劳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1].孙滢,王纪武,林倪冰.城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杭州市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总体规划).2019

[2].赖文燕,黄爱兰.新常态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3].李金蔚.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对新兴热点城市“人才争夺战”的分析——大学生高素质劳动力怎样选择新兴城市劳动力市场[J].中外企业家.2019

[4].周敏丹.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影响社会保险覆盖?——基于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9

[5].陈杰,郭晓欣.城市外来劳动力市场上的农业户籍歧视程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曲玥,都阳,贾朋.城市本地家庭和农村流动家庭的消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

[7].陈玉祥,杨国军,陈子仪.贵州40万家服人员,34万来自农村家庭[N].贵州日报.2019

[8].尤济红,刘帷韬.为什么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趋于分化?——基于住房价格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9].周翔,李梦雨.1996~2010年中国城市地区的教育回报、劳动力结构和收入差距[J].清华社会学评论.2019

[10].王艺璇.城市快递小哥的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

标签:;  ;  ;  ;  

城市劳动力论文-孙滢,王纪武,林倪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