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悼亡方费词? ——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心理解读兼论“伤逝”主题

何以悼亡方费词? ——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心理解读兼论“伤逝”主题

论文摘要

“悼亡”文学作为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一个分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尤以悼亡诗词最为引人注目。悼亡诗词自《诗经》中便已初见端倪,自潘岳《悼亡诗》三首问世后得到了确认,正式成为诗歌的一种创作题材,并从此发扬光大,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者及作品。中国文人不爱在妻子生前为其写诗填词,却偏爱在妻子离世之后做悼亡诗词为念,这是中国文学有别于西方文学的一个很特殊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悼亡诗词虽是爱情诗词的一种,然而在妻子死后所作的悼亡作品中的爱情又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发展为脉络,上起《诗经》,下至晚清,重点分析潘岳、元稹、苏轼、纳兰容若等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其人其作;并以中国古代特有的礼乐文化着手分析造成中西方悼亡文学发展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从中剖析出悼亡作者隐藏在诗词背后的隐秘而又微妙的情感,并对中国文学的“伤逝”主题做出一定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中国古代悼亡文学的起源及发展脉络
  • (一) 悼亡诗的起源
  • (二) 悼亡诗创作的正式确立和发展
  • (三) 宋以后的悼亡诗以及悼亡词的产生和发展
  • 二、独特的“中国式悼亡”
  • (一) 中西方悼亡文学的巨大反差
  • 1. 作品数量相差悬殊
  • 2. 作品风格迥异
  • 3. 作品中对夫妻感情的描写不同
  • (二) 中国式文化造就了“中国式悼亡”
  • 三、悼亡:中国古代女性命运的一曲悲歌
  • (一) 亡妻形象大同小异
  • (二) 是真是假?——一些悼亡作者真实的婚姻生活
  • (三) 管中窥豹,古代女性的共同命运
  • (四) 几多叹息,名垂青史的沉重代价
  • 四、“悼亡”与“伤逝”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何以悼亡方费词? ——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心理解读兼论“伤逝”主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