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江中学论文-雍晓燕

四川省中江中学论文-雍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川省中江中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夹江县,语文老师,高中教育,社团活动

四川省中江中学论文文献综述

雍晓燕[1](2017)在《不忘初心,再出发——四川省夹江中学“创名校”走笔》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浙江省电视台在夹江中学拍摄杜高杰教授的成长轨迹。这是杜高杰第叁次回到母校。"夹中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段"。1946年,杜高杰在夹中读初中,父亲是夹中时任校长,几个姐姐也是在夹中求学成才。如今,虽然头衔绕身(着名中国画家、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美院客座教授等等),已是80高龄的杜老依旧深情凝望母校。前带潺谖青衣江,后靠"云吟"天官(本文来源于《四川教育》期刊2017年06期)

李锐[2](2017)在《高中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本应该是学生求知求学的一个重要场所,但现在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到学校学习却成了学生极力逃避的事情,处在这样一种厌学的情绪下的学生并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成就也普遍偏低,这一情况非常不利于高中生的自我发展。由于厌学是一个在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备受国内外教育家的关注,但在当今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下,过去的研究并不能完全概括当前的学生的厌学问题。同时本文也将在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下,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具体探讨高中生厌学这一问题。本文将基于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所观察到的学生的厌学情况,针对四川省温江中学的学生展开调查。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重点从家庭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学生目前所受职业教育因素以及现有的高考教育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厌学原因,结果如下:第一、高中生性别与其厌学行为存在显着差异,男生厌学指数明显高于女生。第二、高中生年级与其厌学行为存在显着差异,高二学生厌学指数高于高一学生,高叁学生厌学情况最为严重。第叁、在四个因素中,任课教师与职业规划这两个因素与学生的厌学指数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189*和.203**,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357和0.0412,意味着厌学指数的变异量中可被任课教师和职业规划解释的有7%左右。第四、家庭环境,任课教师,职业规划以及考试制度这四个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都共同构成高中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第一,家庭教育应更多地注重情感教育而不是道理教育,并且学校及社会应给予家庭教育所需要的支持。第二,教师在自我学习成长的同时,学校也应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第叁,学校应重视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并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所受职业教育,帮助学生规划未来,树立更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能真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第四,高中生应抓住目前国家正在推进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及高考改革这一良好契机,培养自己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本文分四章来论述高中生厌学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包括绪论,成都市温江区高中生厌学的基本情况,导致厌学的原因分析,和对高中生厌学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0)

孙唯苇[3](2017)在《“疑探”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义务教育的大力推行,学生的受教育意识逐步加强;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新的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促使教育理念、人才观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疑探”教学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围绕“疑探”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地探究和讨论,最终目的在于保留“疑探”教学法的优势之处,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全篇论文主要分为四大章节,以四川省南江中学这一实例贯穿其中。第一,探寻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点,通过广泛地搜集、查阅及整理文献资料,总结概述了论文选题的缘由、国内外的研究动向、研究思路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等基本信息。第二,对“疑探”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基本理论进行界定。通过概述“疑探”教学法的涵义、特点、环节、有效实施的原则,为促进“疑探”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得以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第叁章主要是属于实证研究,结合南江中学这一现实例子,探究“疑探”教学法在南江中学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概括出“疑探”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中所取得的成果,相应的及时提出存在的相关问题。这一章对于整篇文章来讲就是特别重要的章节。第四,针对第叁章中的相关问题,笔者并从教师、学生和学校制度方面挖掘深层原因,再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探讨了促进“疑探”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实施的路径。(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王海丁[4](2016)在《高中社团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到整个学分体系中,学校开设社团活动课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高中并未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很多社团都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方法落后、社团缺少活动资金、学生缺乏自主权等一系列问题,高中学生社团这一特殊群体,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老师的关注和引导。本课题对中学社团的类型和功能作了系统研究,立足于四川省温江中学高中部学生社团管理现状,分析我校学生社团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制约高中学生社团发展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借鉴国内外管理经验,结合温江中学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高中社团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以国家级示范高中-四川省温江中学为个案,通过文献法、个案分析法、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来研究其在社团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在社团管理过程中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高中社团管理改进策略:中学社团的设立应该向少而精转变;根据各个学校的校情,进行相应的社团设定;充分考虑社团的参与主体;中学社团应学以致用;社团组织应行之有效;中学社团的开展要具有前瞻性;中学社团的开展要加强交流。(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7)

[5](2014)在《四川省中江中学五色笔文学社》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简介中江中学是四川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绿色学校、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国家级继光阳光体育俱乐部、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学校环境雅致,校园内有书法石刻、亭台长廊,风光旖旎。学校编写有校本教材六本,课程改革成效显着。近六年来,有10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连续五年获德阳市教学质量一等奖。(本文来源于《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期刊2014年12期)

肖涵[6](2014)在《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码转换通常指“说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的现象”。对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双语教育法”的颁布,随后受到其它各国语言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文献检索显示:国内以往对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英语课堂,相比之下,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师的语码转换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实证研究,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现状,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语码转换提供相关建议。本文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语码转换,以课堂观察、录音和调查问卷为主要手段,旨在探索以下叁个问题:⑴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频率,包括影响教师语码转换频率的若干可能因素,如:学生英语水平、课程内容等。⑵师生对课堂语码转换的相关态度,包括师生对课堂语码转换频率、数量和作用等的看法。⑶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学生和教师对课堂语码转换普遍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适量的语码转换能够促进英语学习。但不同的教师受不同因素影响,使用课堂语码转换的频率也不尽相同,如:学生英语水平、课程内容等。此外,研究还发现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存在一些问题:过于重视母语的作用;语码转换无标记性;语码转换使用结构、时机和数量不当。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认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目标语优先原则;标记性母语使用原则;适时、适量使用原则以及顺应原则等。(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4-04-28)

危兆盖,吴润贤,邹红军[7](2013)在《校园里的“铁线蕨”》一文中研究指出“看,瑜姐在那边等我们!” 清凉中学坐落在距中江县城110多公里的山里,每当暴雨如注的天气,从唐家大河坝那边来上学的孩子们都能看到他们的班主任、英语老师张瑜在风雨中守望的身影。34岁的张瑜像妈妈一样关心着她的学生,学生却总是悄悄地称她为“瑜姐”(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3-08-09)

张筠[8](2013)在《守望诗意栖居的天空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凯江中学的美丽素描》一文中研究指出"豆子山歌,唱响隋唐;塔梁壁画,大美中江;汉书下酒,传子美之佳话;凯歌百代,壮中华之神光……"阳春叁月,绿草如茵,走进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凯江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落于校门口镌刻有《凯江中学赋》的巨型条石。这是一个沉静而温馨的校园,隐隐约约能听到从教室里飘出的教师讲课和孩子们的读书声;这是一个温暖而诗意的校园,大气沉稳的教学楼环拥于诗歌围墙长廊之怀。(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期刊2013年09期)

吴润贤,邹红军[9](2012)在《瑜姐的净美人生——记四川省中江县清凉中学教师张瑜》一文中研究指出"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张瑜和她的同事们有一个共识:幸福源于内心的平衡和谐,而不是取决于财富多少,物质上的过度追求是不能使人有幸福感的,简单生活,踏实工作,身心俱足。"看,瑜姐在那边等我们!"暴雨如注的时候,从唐家大河坝来清凉中学上学的孩子们往往能看到他们的班主任、英语教师张瑜在风雨中守望的靓影。"瑜"是自然界现成的美玉,多年前父母给张瑜取这个名字,倾注了他们对这个大眼睛女孩的爱和希望。但张老师却一直认为自己只是凡夫俗子而已,她15年坚守家乡的教育事业,15年间在(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期刊2012年Z1期)

杨穆[10](2012)在《“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展示——培养有“有灵气”的学生——四川省中江县城北中学“分层教育”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省中江县城北中学创建于1916年,有着建校9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学校位于中江县凯北新城,正对北塔,背濒凯江,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已连续11年荣获"德阳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一等奖"。去年,城北中学应届生本科上线较上年增加145人,增幅达62.5%;应届生本科上线数是入(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2年09期)

四川省中江中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校本应该是学生求知求学的一个重要场所,但现在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到学校学习却成了学生极力逃避的事情,处在这样一种厌学的情绪下的学生并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成就也普遍偏低,这一情况非常不利于高中生的自我发展。由于厌学是一个在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备受国内外教育家的关注,但在当今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下,过去的研究并不能完全概括当前的学生的厌学问题。同时本文也将在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下,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具体探讨高中生厌学这一问题。本文将基于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所观察到的学生的厌学情况,针对四川省温江中学的学生展开调查。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重点从家庭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学生目前所受职业教育因素以及现有的高考教育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厌学原因,结果如下:第一、高中生性别与其厌学行为存在显着差异,男生厌学指数明显高于女生。第二、高中生年级与其厌学行为存在显着差异,高二学生厌学指数高于高一学生,高叁学生厌学情况最为严重。第叁、在四个因素中,任课教师与职业规划这两个因素与学生的厌学指数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189*和.203**,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357和0.0412,意味着厌学指数的变异量中可被任课教师和职业规划解释的有7%左右。第四、家庭环境,任课教师,职业规划以及考试制度这四个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都共同构成高中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第一,家庭教育应更多地注重情感教育而不是道理教育,并且学校及社会应给予家庭教育所需要的支持。第二,教师在自我学习成长的同时,学校也应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第叁,学校应重视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并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所受职业教育,帮助学生规划未来,树立更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能真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第四,高中生应抓住目前国家正在推进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及高考改革这一良好契机,培养自己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本文分四章来论述高中生厌学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包括绪论,成都市温江区高中生厌学的基本情况,导致厌学的原因分析,和对高中生厌学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川省中江中学论文参考文献

[1].雍晓燕.不忘初心,再出发——四川省夹江中学“创名校”走笔[J].四川教育.2017

[2].李锐.高中生厌学问题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孙唯苇.“疑探”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4].王海丁.高中社团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5]..四川省中江中学五色笔文学社[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4

[6].肖涵.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7].危兆盖,吴润贤,邹红军.校园里的“铁线蕨”[N].光明日报.2013

[8].张筠.守望诗意栖居的天空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凯江中学的美丽素描[J].中国西部.2013

[9].吴润贤,邹红军.瑜姐的净美人生——记四川省中江县清凉中学教师张瑜[J].中国西部.2012

[10].杨穆.“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展示——培养有“有灵气”的学生——四川省中江县城北中学“分层教育”模式探讨[J].教育.2012

标签:;  ;  ;  ;  

四川省中江中学论文-雍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