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论文-王鹏

喀尔喀论文-王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喀尔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蒙古语,游牧文化,本义,引申义

喀尔喀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1](2019)在《简论蒙古语中部分游牧文化词汇的现代引申义——以蒙古国通行的蒙古语喀尔喀方言为参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与该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词汇仍在使用,但其意义却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现代蒙古语中有一些词汇源自于传统游牧文化、进而衍生出了现当代的引申义。本文通过针对部分相关词汇的本义与现代引申义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中的发展规律,为蒙古语专业的语言教学与相关文化的讲解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30期)

李文俊[2](2019)在《繁星满天的喀尔喀(短篇小说)(外一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敖登得了一种怪病:阴阳颠倒。天一亮,他就犯困、瞌睡,一旦倒头睡着了,即使用十头牛拉拽他的身体,也不会醒来。随着夜色降临,你不用管他,他也会自然醒,而且越来越有精神,成了"夜行动物"。他找萨满看过,萨满说:"中妖风了。"他从宿营地爬起来(所谓的宿营地,不过是在一个避风的小土窝里铺了一块山羊皮褥子而已),最后一抹晚霞,已被归巢的飞鸟带走。(本文来源于《草原》期刊2019年09期)

曹晓宇[3](2019)在《“清准和谈”中的喀尔喀蒙古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政府为结束与准噶尔旷日持久的战事,派遣使者与其谈判。在促使清政府走向谈判桌的多种因素中,喀尔喀蒙古的影响不可忽视。常年的战争使喀尔喀民生凋敝、经济困难,难以继续承担军队的后勤保障任务,在战场上喀尔喀军队多有临阵脱逃、不战自溃的现象发生,尽快结束战争是清政府稳固对喀尔喀统治的需要。而在谈判过程中,喀尔喀各部的利益诉求同样值得重视,游牧划界是谈判的核心问题,在该问题上的让步可能侵害喀尔喀各部的利益,导致部分喀尔喀的离心倾向,且难以控制局势。在谈判代表的构成上,为了解边境地理状况,以有利于谈判;并使喀尔喀各部接受谈判结果,需要派遣喀尔喀王公担任谈判代表。(本文来源于《西部蒙古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姑茹玛[4](2019)在《17世纪20~30年代喀尔喀蒙古与沙俄的关系——以林丹汗西迁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6世纪以来,沙俄推行东侵政策,开始向西伯利亚进军。喀尔喀蒙古与俄沙的往来是随着沙俄东扩而开始的,双方的关系在17世纪前20年非常活跃。喀尔喀蒙古与沙俄的关系与喀尔喀右翼扎萨克图汗部所属的和托辉特部联系在一起,"阿勒坦汗"最早与俄国建立起密切关系,至其子、孙仍长期延续。通过几次使者往来,俄国未能达到臣服喀尔喀蒙古、掠夺大量土地和财富的目的,于是17世纪20年代初单方面终止了往来,双方关系陷入停滞状态。17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蒙古大汗林丹汗西迁为契机,喀尔喀方面主动遣使,向沙俄寻求援助,双方关系由此恢复并进入一个高峰期。(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4期)

陶道[5](2019)在《康熙年间阿拉善和硕特与喀尔喀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善和硕特部是最早服属清朝的卫拉特诸部落之一,在清代蒙古史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研究阿拉善和硕特与喀尔喀、清朝的交涉,可以更深刻认识准噶尔汗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清朝对蒙古统治最终确立的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清内阁蒙古堂档》、《朔漠方略》、《清圣祖实录》、《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等清代档案、官方文书对和硕特历史演变及康熙年间阿拉善和硕特与喀尔喀关系进行展开研究。全文由叁章内容组成。第一章和硕特部与喀尔喀的关系史,论述和硕特的起源及世系、崛起、复兴再到衰落的过程,从而展现和硕特部的早期历史。内容包括:和硕特的起源及统治家族世系、和硕特的崛起与1587年的库布克尔战争、和硕特的复兴与准噶尔联盟、准噶尔的兴起与留居故土的和硕特的结局等。第二章,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啰哩和喀尔喀土谢图汗的关系,是本文中点。利用档案文书论述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啰哩被迫进入清朝边境和在清朝领土上的活动、噶尔丹与土谢图汗之间的战争、和啰哩与土谢图汗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展现康熙年间阿拉善和硕特与喀尔喀间的关系。第叁章和啰哩归附清朝及清朝的安置,利用《清内阁蒙古堂档》、《清圣祖实录》、《朔漠方略》等档案、文献论述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啰哩带领属众最终归附清朝及清朝编立阿拉善札萨克旗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1)

牧兰[6](2019)在《喀尔喀方言日常用语特殊词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在对蒙古国的喀尔喀方言进行野外调查搜集材料为前提,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喀尔喀方言特殊词汇与蒙古语书面语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阐明了喀尔喀方言特殊词语的形成及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喀尔喀方言特殊词汇中引进一些词语,有利于丰富蒙古语书面语的观点。本论文以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叁章,总结,参考书目,附等七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选题目的意义,题目说明,研究状况,研究方法以及资料来源。第一章,介绍了蒙古国和蒙古国方言的总体情况。第二章,对喀尔喀方言的日常特殊词语进行了分类研究。具体分类如:政治经济,法律有关的词语;文化,体育有关的词语;交通工具有关的词语;药物卫生,美妆有关的词语;住宅,生活用具有关的词语;饮食,服装有关的词语;日期,数字有关的词语以及其他词语等等。在此,对该方言的一些词语的词义进行了分析。第叁章,从喀尔喀方言的特殊词语中引进一些词语的意义以及如何引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总结部分,概括总结了喀尔喀方言特殊词语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0)

史霖炎[7](2019)在《基于迁移学习的喀尔喀蒙古语语音识别声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低资源语言的语音识别系统性能较差,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足够的训练数据。迁移学习通过学习资源丰富的源领域知识来指导资源稀缺的目标领域的模型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稀疏带来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面向资源稀缺的喀尔喀方言蒙古语语音识别系统,并通过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技术提高声学模型的性能。首先,鉴于喀尔喀方言和察哈尔方言的相似性,本文提出了基于时延神经网络(Time Delay Neural Network,TDNN)的喀尔喀方言蒙古语语音识别基线系统,该基线系统直接使用训练好的察哈尔方言蒙古语声学模型来识别喀尔喀方言。另外,本文利用已有喀尔喀方言数据训练了基于随机初始化的TDNN声学模型,并探究了基于区分性训练准则的链式模型训练方法在声学模型训练中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初始化的喀尔喀方言TDNN声学模型明显优于基线系统,并且链式模型训练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声学模型的性能。其次,本文首次将迁移学习中的微调(fine-tuning)方法应用到喀尔喀方言蒙古语语音识别系统中,分别以英语和察哈尔方言作为源领域,使用训练好的声学模型对喀尔喀方言声学模型进行参数初始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线系统和随机初始化模型,基于fine-tuning的声学模型的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其中以察哈尔方言作为源领域训练得到的声学模型性能更优。最后,本文采用权重迁移方法搭建了喀尔喀方言蒙古语语音识别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不同训练策略的有效性,分析TDNN不同隐藏层的可迁移性,比较预训练模型性能对迁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权重迁移方法的喀尔喀方言蒙古语声学模型与微调(fine-tuning)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本文以察哈尔方言为源领域、基于权重迁移方法的链式TDNN声学模型作为最优的喀尔喀方言蒙古语声学模型,词错误率为15.67%。相比基线系统和随机初始化模型,词错误率分别降低了63%和38%。(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4-25)

王力[8](2019)在《喀尔喀蒙古籍咱雅班智达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咱雅班智达是蒙古地区着名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在蒙藏互动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各种文献,探讨了喀尔喀蒙古籍咱雅班智达活佛系统的来源、一世咱雅班智达在西藏的主要活动及其主要经济来源等问题。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明清之际蒙藏之间的互动往来,更有助于认识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具体表现。(本文来源于《中国藏学》期刊2019年01期)

勒·阿拉坦咱雅[9](2018)在《关于喀尔喀蒙古那鲁班禅呼图克图的僧俗徒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鲜为人知的新近发掘的清代档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清代着名宗教活动家那鲁班禅呼图克图的生平事迹以及那鲁班禅呼图克图的僧俗徒众的起源、管理以及属寺和沙毕纳尔的生计、人口、差役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述。(本文来源于《满族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伊拉勒图[10](2018)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阿拉善旗与额济纳旗的喀尔喀移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外蒙古社会、政治矛盾日益激化,导致各种起义和运动,外蒙古主体部落-喀尔喀部移民逃难便是其中之一。在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背景下产生的喀尔喀移民逃难的范围包括与民国交界的外蒙古各盟的四万多人口。其中,迁徙逃难至漠南阿拉善和硕特旗和额济纳河旧土尔扈特旗的喀尔喀移民数量众多,且有相当的组织性。迁徙至阿拉善旗与额济纳旗的喀尔喀移民逃难史可分为叁个阶段,即第一次移民1911-1924年第二次大规模移民1929-1934年和迁回外蒙古及留居阿拉善旗与额济纳旗1937-1949年)。这些移民的大部分在不同时期返回外蒙古或被外蒙古当局收回;另外一部分因病疫、饥饿、战争等种种原因死亡;剩下的部分至今聚居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叁旗境内。喀尔喀移民逃难事件与当时发生在东亚及蒙古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直接关联,这一蒙古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在国内外并没有系统的研究。本论文根据国内外各种档案资料、文史资料及本人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的口述历史资料,澄清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在阿拉善旗与额济纳旗的喀尔喀移民的历史。本文由绪论、正文(第一章、第二章、第叁章、第四章)、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第一章澄清第一次喀尔喀移民的过程、原因及结果,第二章依据蒙古国档案及阿拉善喀尔喀移民后代的口述史及相关资料,重点探讨喀尔喀移民的领袖黑喇嘛丹比坚赞在阿拉善地区的活动,他被害的原因以及他属下被收编迁回及部分人员逃亡阿拉善地区和附近地区的历史事件。第叁章主要根据蒙古国档案和阿拉善和硕特旗档案资料,详细描述第二次喀尔喀移民的过程、规模,民国政府和阿拉善旗、额济纳旗接受安置移民及移民到阿拉善地区后的生活状况,外蒙古所采取的阻断收拢移民的种种举措。第四章主要叙述移民陆续迁回外蒙古的过程及留居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的喀尔喀移民的宗教、社会活动及其喀尔喀移民历史性质的一般性的探讨,试图采取人类历史学方法从传统与革命、口述史与档案的视角探讨了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的喀尔喀移民史。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基本内容及论点。附录部分包括地图、照片、档案资料和口头历史资料。(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11-20)

喀尔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敖登得了一种怪病:阴阳颠倒。天一亮,他就犯困、瞌睡,一旦倒头睡着了,即使用十头牛拉拽他的身体,也不会醒来。随着夜色降临,你不用管他,他也会自然醒,而且越来越有精神,成了"夜行动物"。他找萨满看过,萨满说:"中妖风了。"他从宿营地爬起来(所谓的宿营地,不过是在一个避风的小土窝里铺了一块山羊皮褥子而已),最后一抹晚霞,已被归巢的飞鸟带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喀尔喀论文参考文献

[1].王鹏.简论蒙古语中部分游牧文化词汇的现代引申义——以蒙古国通行的蒙古语喀尔喀方言为参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2].李文俊.繁星满天的喀尔喀(短篇小说)(外一篇)[J].草原.2019

[3].曹晓宇.“清准和谈”中的喀尔喀蒙古问题研究[J].西部蒙古论坛.2019

[4].姑茹玛.17世纪20~30年代喀尔喀蒙古与沙俄的关系——以林丹汗西迁为中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

[5].陶道.康熙年间阿拉善和硕特与喀尔喀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6].牧兰.喀尔喀方言日常用语特殊词汇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7].史霖炎.基于迁移学习的喀尔喀蒙古语语音识别声学建模[D].内蒙古大学.2019

[8].王力.喀尔喀蒙古籍咱雅班智达探析[J].中国藏学.2019

[9].勒·阿拉坦咱雅.关于喀尔喀蒙古那鲁班禅呼图克图的僧俗徒众[J].满族研究.2018

[10].伊拉勒图.二十世纪上半叶阿拉善旗与额济纳旗的喀尔喀移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标签:;  ;  ;  ;  

喀尔喀论文-王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