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论文摘要

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品种遗传改良和栽培技术的进步,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大豆的农艺性状、生理性状、品质性状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关于栽培大豆遗传改良过程中产量和生物量以及冠层间两者的变化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选择20个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并推广的大豆品种在同一条件下栽培,研究产量、生物量和种子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了解大豆品种产量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通过产量和生物量变化的研究和不同生育时期的相关分析,了解收获指数、生物量与产量的可靠性、关联性、稳定性和做为选择高产指标的可行性,对制订育种策略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于2006~2007年在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在V4期、R2期、R4期、R6期、R7期和R8期测定各器官的生物量及上、中、下三层的生物量。收获后,统一脱粒、风干、清净。以中间6行,并去除每行两端各50cm的大豆种子产量为小区产量。贮藏到适宜条件下测定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结果如下:1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变化20个大豆品种82年来产量和收获指数随育成年代均呈线性增加,达到极显著水平(r=0.78**和r=0.72**,P<0.01)。82年来大豆产量通过品种改良增长了113.42%,每年增长1.38%;大豆收获指数82年来增长了19.48%,平均每年增长0.24%。2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生物量的变化对大豆各生育时期生物量随育成年代线性增加,R6、R7和R8期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65**和0.63**。不同年代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从出苗到R6期逐渐增加,R6期达最大值,然后下降,各大豆品种中下层叶片衰老速度不同,90年代以后的品种衰老脱落的叶片比20~40年代、50~60年代、70~80年代的大豆品种慢,这可能是造成不同年代大豆品种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对20个大豆品种产量与生物量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与大豆产量的关键时期主要是在生殖生长期。因此,可以考虑把R6、R7和R8期三个时期生物量的大小作为筛选高产大豆品种的选择指标。3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冠层间产量与生物量的变化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大豆产量均随育成年代上升,其中上层20个大豆品种的产量与育成年代达到了显著水平,大豆的产量主要是靠上、中层结荚所获得的,下层的产量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略有增加。在R2、R4、R6、R7和R8期,中层的生物量大于上层和下层的生物量,这与中层的产量也较高相对应,上层的生物量与下层的生物量虽然相近,但是上层的产量远高于下层的产量。大豆冠层间产量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在R6和R7期,呈极显著变化。4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种子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我们发现大豆种子中平均每1单位脂肪含量增加相应的就有1.2单位的蛋白质含量的减少。大豆种子中的脂肪含量与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本文研究表明,大豆产量改良的同时导致了收获指数和生物量等农艺性状的增加。产量与生物量、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通过提高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的育种方向来提高大豆产量具有可行性,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可作为高产品种的选育指标;合理的冠层结构也是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供试土壤状况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项目与测定时期
  • 2.5 测定方法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产量及产量性状
  • 3.2 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生物量的变化
  • 3.3 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荚重与生物量的关系
  • 3.4 冠层间产量与生物量的变化
  • 3.5 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种子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3.6 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各种性状的比较
  • 4 讨论
  • 4.1 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产量及收获指数的变化
  • 4.2 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生物量的变化
  • 4.3 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荚重与生物量的关系
  • 4.4 冠层间产量与生物量的变化
  • 4.5 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种子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大豆密植技术[J]. 种子科技 2019(15)
    • [2].山西大豆救灾品种筛选与研究[J]. 种子科技 2019(12)
    • [3].河南省大豆种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 种业导刊 2019(10)
    • [4].浅析大豆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1)
    • [5].大豆中内生菌的研究及意义[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6)
    • [6].密植是挖掘大豆产量潜力的重要栽培途径[J]. 土壤与作物 2019(04)
    • [7].萌发对不同品种大豆胚芽品质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11)
    • [8].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分析[J]. 大豆科技 2019(05)
    • [9].简析中美大豆生产与贸易问题[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0].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我国大豆行业影响及应对策略[J]. 对外经贸 2019(11)
    • [11].过氧化氢对大豆浓缩磷脂色泽的影响[J]. 粮食与油脂 2020(01)
    • [12].过滤介质对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 2020(01)
    • [13].大豆分离蛋白在熏煮香肠加工中的应用[J]. 肉类工业 2019(12)
    • [14].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4)
    • [15].大豆7S、11S蛋白的结构与热致凝胶特性的分析[J]. 食品科学 2020(02)
    • [16].大豆原料对分离蛋白加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 大豆科技 2019(06)
    • [17].浅谈大豆病虫害防治[J]. 种子科技 2019(17)
    • [18].庆东农科有机无机掺混大豆专用肥应用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20(01)
    • [19].灌云大豆-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1)
    • [20].我国大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12)
    • [21].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2].吉林省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3].东北地区大豆振兴的思考:基于成本收益视角[J]. 价格月刊 2020(01)
    • [24].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物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01)
    • [25].索氏抽提法测美国大豆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食品 2019(24)
    • [26].探究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新农业 2020(01)
    • [27].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与效益分析[J]. 中国种业 2020(02)
    • [28].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大豆采供形势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12)
    • [29].大豆价格将继续上涨[J]. 农村百事通 2020(03)
    • [30].北方大豆的栽培管理与应用[J]. 饲料博览 2019(12)

    标签:;  ;  ;  ;  ;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