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高发疾病之一,虽然目前临床上抗肿瘤药物较多,但存在毒性大、效果不佳、易产生多药耐药等缺点,因此研究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新药研发中一项迫切的任务。其中,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是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一条有效途径。姜黄素和类黄酮是两类具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具抗瘤谱广、低毒、抗多药耐药等优点,近年来深受科研工作者关注。本文在分析姜黄素及其类似物构效关系及本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基础上,根据药效团和骨架迁越原理设计了新型姜黄素类似物——其结构特点:以1,4-二烯-3-戊酮链连接两个芳环,其中至少一个芳环的5位具碱性侧链。根据这一设计思想,共合成新化合物24个,并对目标分子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普遍具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多数化合物IC50值小于10μg/mL,明显优于先导物姜黄素。对目标分子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的ADME预测,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可能吸收良好,且血浆蛋白结合率亦较姜黄素高,提示此类化合物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在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现的一类具发展潜力的黄烷酮衍生物——2,4-二芳基-苯并二氢吡喃[4,3-d]-⊿1,9b-1,2,3-噻二唑啉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保留黄烷酮骨架,拼入膦二唑或硒二唑环,分别设计合成了4-芳基-3,4-二氢苯并吡喃[3,4-d][1,2,3]膦二唑14个,2,4-二芳基-2,3,3a,4-四氢苯并吡喃[3,4-d][1,2,3]膦二唑12个和4-芳基-4H-苯并吡喃[4,3-d][1,2,3]硒二唑14个。上述40个黄烷酮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筛选表明,多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部分化合物对5种细胞株均具有较好的抑制增殖作用,其中化合物3-5n的IC50值均小于10μg/mL。对受试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分析可发现,此类化合物的活性明显依赖于苯环上的取代基。计算机辅助的ADME预测结果表明,除了2,4-二芳基-2,3,3a,4-苯并四氢吡喃[3,4-d][1,2,3]膦二唑类化合物以外,其它化合物均可能吸收良好。所合成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和毒性研究正在进行中。在探索膦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黄烷酮-4-缩氨基脲为原料,与POCl3-SOCl2反应再经EtOH或MeOH处理即可获得4-芳基-3,4-二氢苯并吡喃[3,4-d][1,2,3]膦二唑衍生物的新方法;并发现以黄烷酮-4-芳腙代替黄烷酮-4-缩氨基脲,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合成2,4-二芳基-2,3,3a,4-苯并四氢吡喃[3,4-d][1,2,3]膦二唑衍生物。探讨研究了该类反应的反应条件和适用性,确定了最优的POCl3-SOCl2比例和反应温度。此方法的发现,填补了这两类化合物合成的空白。此外,我们还意外发现了黄烷酮、苯肼和PO(OCH3)3经“一锅煮”可合成1,3,5-三芳基吡唑;以脂肪肼代替苯肼,可用于合成3,5-二芳基吡唑。此方法的确立,为3,5-二芳基吡唑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的途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姜黄素论文; 类黄酮论文; 抗肿瘤论文; 芳基论文; 二氢苯并吡喃论文; 膦二唑论文; 二芳基论文; 苯并四氢吡喃论文; 芳基苯并吡喃论文; 硒二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