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NiO对小球藻的生物毒性及致毒机制研究

纳米NiO对小球藻的生物毒性及致毒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纳米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由于纳米物质具有许多与常规物质完全不同的性质,其对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了评价纳米材料泄露到水体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本文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探讨了NiO纳米颗粒的水生生物学效应及其毒性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照OECD 201藻类生长抑制方法考察了两种尺度(纳米级和微米级)NiO颗粒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得出NiO的毒性大小与颗粒的尺度有关,尺度越小毒性越大,并且其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2)根据OECD和欧盟毒性评价标准,可将NiO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危险类别定义为急性2级,对小球藻有毒;NiO微米颗粒的毒性较低,可定义为慢性3级毒性,对小球藻有害。3)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分析,得出不同分散环境对NiO纳米颗粒的团聚状况有影响,纳米颗粒在海水中的团聚程度要高于超纯水。另外藻类会与纳米颗粒相互作用,形成微界面,并促进其团聚和沉降。4)72h NiO纳米颗粒处理会对小球藻产生氧化损伤,表现为高浓度处理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上调,抗氧化酶CAT、SOD的活性显著增加。5)72hNiO纳米颗粒处理后细胞内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PSⅠ反应中心蛋白psaB基因表达水平有下调趋势,而暗反应中rbcL基因表达水平有显著上调。可见NiO纳米颗粒暴露会对藻类光合系统产生影响。由上述结果可知,NiO纳米颗粒进入水环境后,会对海洋微藻产生毒性,影响其生长状况。纳米材料对小球藻的致毒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ⅰ、NiO纳米颗粒的尺度效应:ⅱ、通过诱导自由基的产生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ⅲ、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及叶绿素的合成抑制光合作用;ⅳ、吸附在藻体表面产生遮光效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纳米材料简介
  • 1.1.1 纳米材料基本特性
  • 1.1.2 纳米材料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 1.2 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及其研究进展
  • 1.2.1 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
  • 1.2.2 纳米材料水生毒理学研究进展
  • 1.3 纳米颗粒致毒机制
  • 1.3.1 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
  • 1.3.2 毒性效应的氧化应激机制
  • 1.3.3 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
  • 1.3.4 金属离子释放机制
  • 1.4 小球藻概述
  • 1.5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选题依据
  •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不同尺度氧化镍颗粒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1.1 药品及仪器
  • 2.1.2 小球藻的培养
  • 2.2 试验方法
  • 2.2.1 氧化镍悬浊液的配制
  • 2.2.2 暴露方法
  • 2.2.3 测定方法
  • 2.2.4 数据分析
  • 2.2.5 试验质量控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小球藻细胞个数与吸光度之间关系
  • 2.3.2 生长曲线的绘制
  • 2.3.3 NiO纳米颗粒对小球藻生长情况的影响
  • 2.3.4 大尺度NiO颗粒对照试验
  • 2.3.5 氧化镍毒性评价
  • 2.4 小结
  • 第3章 氧化镍纳米颗粒在介质中的团聚现象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1.1 药品及仪器
  • 3.1.2 小球藻的培养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液的配置
  • 3.2.2 光学显微镜观察
  • 3.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小球藻对NiO纳米颗粒团聚的影响
  • 3.3.2 分散介质对纳米颗粒团聚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氧化镍纳米颗粒对小球藻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1.1 主要试剂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4.1.3 小球藻的培养
  • 4.2 试验方法
  • 4.2.1 材料处理方法
  • 4.2.2 组织匀浆的制备
  • 4.2.3 蛋白质含量测定
  • 4.2.4 过氧化氢(H202)含量测定
  • 4.2.5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4.2.6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4.2.7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过氧化氢含量(H202)测定结果
  • 4.3.2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
  • 4.3.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结果
  • 4.3.4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
  • 4.4 小结
  • 第5章 氧化镍纳米颗粒对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
  • 5.1.1 主要试剂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5.1.3 小球藻的培养
  • 5.2 试验方法
  • 5.2.1 材料处理方法
  • 5.2.2 小球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5.2.3 小球藻总RNA的提取、测定及保存
  • 5.2.4 反转录cDNA的合成
  • 5.2.5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5.2.6 琼脂糖电泳检测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叶绿素含量测定
  • 5.3.2 小球藻RNA提取结果
  • 5.3.3 PCR反应条件的确定
  • 5.3.4 PCR结果分析
  • 5.4 小结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NiO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J]. 郑州师范教育 2014(04)
    • [2].脉冲激光沉积制备NiO薄膜的研究进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25)
    • [3].用均相沉淀法制备NiO-石墨复合材料[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05)
    • [4].纳米片状NiO的合成及电容性质[J]. 功能材料 2010(S1)
    • [5].六边形多孔NiO纳米片的合成与表征[J]. 人工晶体学报 2010(06)
    • [6].NiO空心微球的规模化制备与表征[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09(12)
    • [7].花状NiO纳米片自组装体的制备与表征[J]. 硅酸盐学报 2009(12)
    • [8].NiO纳米线阵列紫外光电特性[J]. 微纳电子技术 2016(02)
    • [9].NiO的电子结构与热电性能的理论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0].超级电容器用介孔NiO的制备及性能[J]. 电池 2009(02)
    • [11].NiO/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 电源技术 2009(06)
    • [12].NiO改性石墨毡的钒电池正极材料性能表征[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3].掺N多孔炭/NiO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的研究[J]. 煤炭学报 2017(06)
    • [14].NiO层作为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 材料导报 2017(10)
    • [15].碳纳米管内外担载NiO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8)
    • [16].NiO超细粉末的均匀沉淀法制备与表征(英文)[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17].NiO基氧化物热电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2(04)
    • [18].超级电容器用NiO多孔薄膜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2(12)
    • [19].硫在镍基合金钝化膜NiO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材料导报 2019(S2)
    • [20].原位水热法制备NiO纳米电极材料及性能研究[J]. 分子科学学报 2016(06)
    • [21].近临界甲醇中NiO催化生物质糖转化制备乳酸甲酯的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7(04)
    • [22].碳纳米管内外管壁担载NiO催化剂的氧化还原及催化性能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23].胶质碳球为模板制备NiO空心球(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1(12)
    • [24].甲醇-水介质中NiO纳米片自组装体的制备与表征[J]. 陶瓷学报 2009(02)
    • [25].NiO电致变色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和性能[J]. 科技导报 2009(18)
    • [26].网孔状NiO电极制备及其电容特性[J]. 电化学 2011(04)
    • [27].一种基于NIO技术的短信平台的设计和实现[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 [28].NiO对白云石烧结性能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3(08)
    • [29].NiO/高炉渣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性能[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9(S1)
    • [30].NiO电致变色薄膜的研究进展[J]. 建材世界 2009(05)

    标签:;  ;  ;  ;  ;  

    纳米NiO对小球藻的生物毒性及致毒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