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精神 ——兼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

论科学精神 ——兼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

论文摘要

科学的发展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方法的创新,更是科学精神的塑造。因为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不断更新的,科学精神却是永恒的。对什么是科学精神,中外学者也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从分析科学概念开始,在揭示科学精神与科学的内在关系基础上指出,科学精神是指科学与科学活动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它是科学主体(科学家)的内在精神气质、品质和科学活动的内在性质、特质在求真创新基础上的统一。科学发展到今天,它是一种知识、方法、活动和社会建制,科学精神贯穿于科学的全过程。但掌握了科学知识、懂得了科学方法,并不意味着具备了科学精神。虽然科学在社会中的功能日益强大,但主张“科学万能论”的科学主义(scientism)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是伴随着科学发展的历程而萌生和丰富发展起来的,它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积淀下来的,是永恒且具有活力的。本文从科学思想史上分析了科学精神的萌生、发展及进一步的丰富和弘扬。本文认为,科学精神首先体现为科学家高尚的情操、非凡的品质和优良的行为特征,它是科学家在其长期探索中表现出来的崇尚真理、唯实求是的精神,锲而不舍、执著探索的精神,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坚守志业、忘我献身的精神。当科学发展为一种社会建制的时候,科学家的精神气质自然提升为科学本身的精神气质(the ethos of science),成为科学共同体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两种科学精神是在求真创新基础上的统一,它们的交融与发展推动着科学事业的不断进步。本文指出,科学精神的缺失及其培养,是当今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精神意义重大,但我国科学精神现实状况令人十分担忧,这主要表现在科学教育领域和科学研究与传播领域。教育领域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方法、更轻精神的现象,科学研究领域学术失范现象严重,这当然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面对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状况,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对于科学精神的培养途径,本文从教育发展、社会协调、文化建设和制度安排上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并指出科学精神的培养过程也要坚持科学精神。最后,本文对科学精神的社会意义作了进一步的简要说明。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时代呼唤科学精神
  • 第一节 “科学精神”概述
  • 一、关于科学
  • 二、中西学者对科学精神的探讨
  • 三、科学精神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科学与科学精神
  • 一、科学活动与科学精神
  • 二、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 三、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
  • 四、科学范式与科学精神
  • 第三节 科学精神不是“科学主义”
  • 一、科学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二、为什么要反对科学主义
  • 三、时代对科学精神的呼唤
  • 第二章 科学精神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科学精神的起源
  • 一、自然哲学的传统
  • 二、古希腊文明与科学精神
  • 第二节 科学精神的发展
  • 一、宗教神学笼罩的科学精神
  • 二、文艺复兴运动中的科学精神
  • 三、启蒙思想激励的科学精神
  • 第三节 科学精神的弘扬
  • 一、近代以来对科学精神的提炼
  • 二、现代科学精神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 第三章 科学精神意味着什么
  • 第一节 科学精神:科学家的情操、品质和行为特征
  • 一、崇尚真理、唯实求是的精神
  • 二、锲而不舍、执著探索的精神
  • 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
  • 四、坚守志业、忘我献身的精神
  • 第二节 科学精神:制度化的科学价值观和规范
  • 一、普遍主义
  • 二、“公有性”
  • 三、无私利性
  • 四、有组织的怀疑
  • 第三节 两种科学精神的交融与扩展
  • 一、两种科学精神的交融
  • 二、科学精神的扩展
  • 第四节 科学精神对科学的意义
  • 一、科学精神是科学事业的灵魂
  • 二、科学精神是科学活动的保障
  • 三、科学精神推动科学革命
  • 第四章 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
  • 第一节 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状况
  • 一、科学教育:重知识,轻方法,更轻精神
  • 二、科学研究:学术精神失范
  • 三、科学传播:观念落后,渠道不畅
  • 第二节 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 一、近代“救亡图存”的器物科学观
  • 二、科学启蒙的不彻底性
  • 三、现代社会领域的“功利”取向
  • 四、科研制度安排不合理
  • 第三节 培养科学精神的几点思考
  • 一、科学精神能培养吗?
  • 二、科学精神培养的教育途径
  • 三、科学精神培养的社会条件
  • 四、科学精神培养的文化支持
  • 五、科学精神培养的制度保障
  • 余论:科学精神的社会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研究生要力求写出有灵魂的科研论文[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0)
    • [2].在教育活动中培育科学精神——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教学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06)
    • [3].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精神的探讨与实践[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14)
    • [4].从化学实验改进谈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J]. 化学教与学 2019(07)
    • [5].科学精神:物理课程教育的核心[J]. 中学理科园地 2017(03)
    • [6].让科学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J]. 文教资料 2017(17)
    • [7].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备氢气的可行性探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11)
    • [8].真情境 真问题 真探究——谈初中科学课堂中科学精神的培育[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7(10)
    • [9].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9)
    • [10].培养科学精神 提升核心素养[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7(06)
    • [11].科学精神与大学教育[J]. 学周刊 2016(04)
    • [12].大道至简 以简驭繁——试论教育核心素养核心指标的建构方法[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12)
    • [13].深入实践 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36)
    • [14].让科学精神渗透历史与社会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07)
    • [15].科学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7(05)
    • [16].发挥实验潜能,培养科学精神[J]. 高考 2017(12)
    • [17].浅析辩论的实施策略[J]. 高考 2017(15)
    • [18].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J]. 学周刊 2017(35)
    • [19].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科学与人文漫话之八[J]. 物理通报 2010(05)
    • [20].试论科学精神与科教兴国[J]. 广东科技 2008(14)
    • [21].让科学精神真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22].浅析科学精神在高等院校的重要作用[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10(01)
    • [2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J]. 文教资料 2018(07)
    • [24].浅谈科学精神及其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6)
    • [25].略论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01)
    • [26].试论科学精神的现代释义及社会功能[J]. 黑龙江史志 2008(20)
    • [27].科学精神素养的测评[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9(09)
    • [28].科学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办刊的指导思想[J]. 今日科苑 2009(16)
    • [29].论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03)
    • [30].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与反思[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8)

    标签:;  ;  ;  

    论科学精神 ——兼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