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研究

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

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现实教学实践中两种最主要的化学学习方式,尤其是探究学习已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得以倡导。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接受学习重结论、轻过程,利于单位时间内知识的系统学习,但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能力(尤其是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且这种学习方式容易滑向死记硬背的机械式接受学习。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有利于学生过程的体验,能力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而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建构。从实现全面的化学课程目标来看,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机结合会起到互补的作用。无论是接受或探究获得的知识或经验,都必须与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否则就是无意义的学习。如何使接受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这与知识的建构问题有关;如何使探究学习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这也存在知识的建构问题。即是说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要成为有意义的学习都必须融入建构的成分。因此,我们提出“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根据中学化学课程目标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以建构主义、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等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构建了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的两种教学模式—-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与接受-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对这两种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程序与教学策略。探究-建构性学习是融合探究学习及建构学习优点于一体的学习方式,它不但可以很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使探究过程涉及的知识以意义建构的方式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结构,从而使探究学习既重过程又重知识结论的获得;接受—建构性学习是融合接受学习及建构学习优点于一体的学习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与经验信息,并以意义建构的方式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结构中,从而保证了接受学习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上述理论构想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贵港市民族中学进行了4 个多月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班施加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条件,分别采用接受-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和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班采用化学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实验前与实验后对这两班学生的化学成绩、探究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体性方面进行了检测,并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探究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体性方面均优于对比班,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得出了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接受-建构性学习教学与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接受学习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探究-建构性学习中既重探究过程又重知识结论。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指指导、引导、辅导等)及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经验的意义建构者;无论是学生接受还是探究而来的知识与经验都与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结构相联系,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由于研究者的水平与研究时间的有限,本研究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教学模式的程序与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研究过程的体验,研究者对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提出了几点待参考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中学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 1.2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标与意义
  • 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
  • 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来源与发展
  • 2.1.2 建构主义教学的相关理论
  • 2.2 探究学习理论
  • 2.2.1 探究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来源及发展历程
  • 2.2.2 探究及探究学习的内涵
  • 2.2.3 探究学习的构成要素
  • 2.3 接受学习理论
  • 2.3.1 接受学习理论的历史及发展
  • 2.3.2 接受学习的内涵
  • 2.4 课题研究的现状
  • 3. 研究的理论构想
  • 3.1 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程序及策略
  • 3.1.1 化学接受—建构性学习教学程序及策略
  • 3.1.2 化学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程序及策略
  • 3.2 研究假设
  • 4. 研究方法
  • 4.1 研究方法
  • 4.2 实验对象与样本大小
  • 4.3 变量的界定
  • 4.3.1 自变量
  • 4.3.2 因变量
  • 4.3.3 无关变量控制
  • 4.3.4 无法得到控制的变量
  • 4.4 其它数据收集方法
  • 5. 研究过程
  • 5.1 化学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与接受-建构性学习教学关系研究
  • 5.2 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的内容选择
  • 5.2.1 接受-建构性学习教学的内容选择
  • 5.2.2 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的内容选择
  • 5.3 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
  • 5.4 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实验
  • 5.4.1 卤素的物理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接受-建构性学习
  • 5.4.2 用十字交叉法解有关两两混合气体问题的接受-建构性学习
  • 5.4.3 氯水成分及其漂白性原因的探究-建构性学习
  • 5.4.4 元素周期表编制的探究-建构性学习
  • 5.4.5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 5.4.6 氯气(第一课时)
  • 6. 结果与讨论
  • 6.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1.1 学生化学成绩分析
  • 6.1.2 学生探究能力分析
  • 6.1.3 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 6.1.4 学生学习主体性分析
  • 6.1.5 学生访谈记录
  • 6.2 结论与讨论
  • 6.2.1 建构性学习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 6.2.2 教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
  • 6.2.3 对建构性学习教学的建议
  • 附录
  • 1. 探究能力调查问卷
  • 2. 学生学习兴趣、主体性调查问卷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鞋的联想”的教学构想与分析[J]. 教书育人 2017(22)
    • [2].代表理论的“建构性转向”:从霍布斯到萨沃德[J]. 新视野 2020(06)
    • [3].论建构性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3(04)
    • [4].数学学习建构性之特征[J]. 教学与管理 2011(06)
    • [5].基于建构性学习的课堂教学[J]. 教育导刊 2009(03)
    • [6].大众传播学教学中建构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09)
    • [7].建构性评价: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J]. 中国农业教育 2012(02)
    • [8].从理解的建构性谈速度概念的教学[J]. 中学物理 2020(01)
    • [9].“移动通信”课程的建构性学习教学方法[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05)
    • [10].建构性理论在SQL Server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考试周刊 2008(17)
    • [11].表皮欺骗与结构欺骗中的建构性探究——当今建筑设计的结构艺术化表达[J]. 建筑与文化 2017(12)
    • [12].应积极培养公民建构性灾害意识[J]. 新西部 2011(05)
    • [13].浅议学习的建构性对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43)
    • [14].运用建构性评价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25)
    • [15].建构性反思:让教师会听、会做、会说[J]. 人民教育 2008(02)
    • [16].建构性学习观及其培养策略探析[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01)
    • [17].试谈建构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技巧[J]. 中小学电教(下) 2010(09)
    • [18].建构性教学模式初探[J]. 数理化学习 2010(05)
    • [19].教师教学行为设计的建构性特征[J]. 现代教育管理 2009(03)
    • [20].法律价值与法律的建构性阐释[J]. 求索 2017(11)
    • [21].建构性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5(64)
    • [22].德沃金的建构性解释与反思平衡[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3].论职场学习的建构性品质[J]. 职教通讯 2015(22)
    • [24].例谈学生建构性思维意识的培养[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23)
    • [25].接受性学习与建构性学习的关系[J]. 数理化学习 2012(06)
    • [26].开放教育建构性教学模式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探析[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3)
    • [27].医学细胞生物学建构性学习教学法尝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08)
    • [28].“接受—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23)
    • [29].论传播学教学中的建构性学习[J]. 长沙大学学报 2008(04)
    • [30].习俗是如何演变的?——理解社会实践的“建构性诠释”视角[J]. 民间法 2015(01)

    标签:;  ;  ;  ;  ;  

    化学建构性学习教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