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基于微孢子虫分类学地位的争议,本研究通过克隆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的α-Tubulin、β-Tubulin基因,利用Bioeditor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并从NCBI中收集不同物种的α-Tubulin、β-Tubulin基因,用CLUSTALX(1.81)、Mega2以及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CLUSTALW(1.83)分析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将测序所得的1202bp和1161bp的两个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n比较,大小为1202bp的目的基因与GenBank已经发表的Nosema bombycis(台湾)α-Tubulin同源性为99%,共有5个碱基发生突变,其中靠近5’端的3个突变碱基造成3个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与其它Nosema属微孢子虫的α-Tubulin的同源性为96%98%,确定该目的片段为家蚕微孢子虫α-Tubulin,序列登录GenBank(Assension No.EF051590);大小为1161bp目的基因与GenBank已经发表的Nosema bombycis(台湾)β-Tubulin同源性为98%,共有14个碱基发生突变,靠近3’的4个碱基的改变造成4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与其它Nosema属微孢子虫的β-Tubulin同源性为9698%,确定该目的基因为家蚕微孢子虫β-Tubulin,结果登录GenBank(Assension No.EF151928)。通过浙江株与台湾株的微孢子虫微管蛋白基因比较显示,β-Tubulin的碱基突变率高于α-Tubulin。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不同基因使用同种方法以及同种基因使用不同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别,而得到的一致性结论是微孢子虫以一个独立群位于真菌中,但要具体到与哪个属的真菌更接近,应分别表述为使用α-Tubulin、αβ-Tubulin联合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微孢子虫与接合菌的Entomophaga和Conidiobolus属亲缘关系较近,而使用β-Tubulin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微孢子虫与担子菌和壶菌亲缘关系较近。因此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认为,对于物种的进化分类研究应建立一套统一的用于系统发育分析的标准体系和方法,且在基因的选择上应结合参与或代表不同生物学功能或性状的多个基因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