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银白杨(Populus alba)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其材质优良,抗逆性强,但扦插繁殖不易生根,生长速度也比其他白杨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优良树种的推广与应用。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导入rolB-pttGA20ox双价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展改良生根性状的转基因研究,从而培育扦插生根能力强、生长快的银白杨新品种。围绕这一目标,本研究以银白杨当年生枝条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首先建立了该树种的离体快繁及植株再生体系,并就培养条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银白杨叶片直接再生体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后利用NPTⅡ筛选基因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银白杨遗传转化的条件做了深入探索,通过优化转化条件,建立了银白杨遗传转化体系;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rolB-pttGA20ox双价基因的转化,并由PCR、Southern杂交和形态特征差异检测,以证明是否为转化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茎段再生不定芽体系的建立。消毒的最佳方法为:70%的酒精浸泡30s+1%NaClO灭菌15min~35min。启动培养基最佳组合为MS + 6-BA0.5mg/L +NAA0.1mg/L ,启动率达到了74.1 %。MS + 6-BA1.0mg/L + NAA0.3mg/L +KT0.2mg/L+IBA0.4mg/L为增殖培养的最佳配方,增殖系数可达8.3以上。生根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IBA0.2mg/L+蔗糖15g/L+琼脂6g/L,生根率达到100%。移栽炼苗以蛭石作为最佳基质,移栽成活率达90.2%以上。2.叶片再生不定芽的研究。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6-BA0.5mg/L+NAA0.1mg/L+蔗糖2.5%+琼脂0.55%,pH5.8,不定芽再生率达95%以上;叶片不定芽再生能力强的最佳取材位置是自试管苗顶端向下伸展叶的第13片叶;生根试管植株叶片的不定芽再生能力强于无根试管植株。3.玻璃苗产生机理的研究。与正常苗相比,玻璃苗的叶片和茎段横切面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玻璃苗组织含水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和RNA含量降低;SOD、CAT活性和DNA含量变化不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蛋白质进行分析,发现电泳谱带均出现增加、缺失等异常现象。
论文目录
摘 要Abstract本文缩略词1 引言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杨树的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系统研究进展1.2.1 影响杨树离体再生的有关因子研究1.2.2 杨树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现状1.2.2.1 遗传转化方法1.2.2.2 影响农杆菌转化效果的主要因素1.3 Ri 质粒及rolB 基因在促进植物生根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1.3.1 发根农杆菌及Ri 质粒1.3.2 rol(rooting locus)基因的发现及功能1.3.3 rolB 基因的作用机理1.3.4 Ri 质粒及rol 基因的应用1.3.4.1 促进植物生根1.3.4.2 改良植物株型1.3.4.3 增强植物抗逆性1.3.4.4 提高植株的生长量和品质1.3.4.5 生产次生代谢物质1.3.4.6 开花诱导和花发育调控研究1.4 赤霉素在促进植物顶端优势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1.4.1 赤霉素简介1.4.2 赤霉素促进植物伸长的机理1.4.2.1 GA 促进细胞分裂1.4.2.2 诱导膨胀素的产生或活性增加1.4.2.3 提高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的活性1.4.2.4 促进微管与细胞长轴呈垂直排列1.4.2.5 GA 诱导植物茎基因的表达1.5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2 银白杨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优化2.1 材料与方法2.1.1 银白杨组织培养的材料与方法2.1.1.1 接种材料2.1.1.2 外植体的表面灭菌2.1.1.3 启动培养设计方案2.1.1.4 继代增殖培养设计方案2.1.1.5 壮苗培养2.1.1.6 生根实验设计方案2.1.1.7 炼苗及移栽2.1.2 银白杨叶片再生体系建立的材料与方法2.1.2.1 试管植株的获得和接种材料2.1.2.2 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筛选2.1.2.3 不同材料来源叶片不定芽再生率的比较2.1.2.4 不同着生位置叶片不定芽再生率的比较2.1.2.5 其他因子对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2.1.3 银白杨组培苗玻璃化研究的材料与方法2.1.3.1 实验材料2.1.3.2 形态解剖学观察2.1.3.3 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2.2 结果与分析2.2.1 银白杨组织培养结果与分析2.2.1.1 不同灭菌处理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2.2.1.2 启动培养最佳方案的建立2.2.1.3 增殖继代培养2.2.1.4 壮苗培养2.2.1.5 生根培养2.2.2 叶片不定芽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2.2.2.1 叶片不定芽诱导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筛选2.2.2.2 无根与生根试管苗叶片不定芽再生率的比较2.2.2.3 不同取材位置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率的影响2.2.2.4 其他因子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2.2.3 银白杨组培苗玻璃化研究的结果与分析2.2.3.1 玻璃苗与正常试管苗的外表形态结构差异2.2.3.2 解剖结构特点2.2.3.3 玻璃苗在水分、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上的变化2.2.3.4 玻璃苗与正常苗相对电导率、MDA、SOD、POD、CAT 等生化指标的差异2.2.3.5 试管苗的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分析2.3 讨论2.3.1 银白杨外植体的消毒与处理2.3.2 培养基对组培结果的影响2.3.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2.3.4 培养条件对银白杨不定芽增殖的影响2.3.5 生根及炼苗移栽2.3.6 银白杨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因素2.3.7 银白杨试管苗玻璃化的机理2.3.8 银白杨试管苗玻璃化的防治3 农杆菌介导的银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3.1 材料3.1.1 植物受体材料3.1.2 农杆菌与质粒3.1.3 培养基3.1.4 试剂3.1.5 主要仪器设备3.2 方法3.2.1 银白杨转化体系中抗生素浓度实验3.2.1.1 卡那霉素对银白杨叶片再生、茎段分化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3.2.1.2 G418 对银白杨叶片再生、茎段分化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3.2.1.3 头孢霉素对银白杨叶片再生、茎段分化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3.2.1.4 羧苄青霉素对银白杨叶片再生、茎段分化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3.2.1.5 不同抗生素对农杆菌抑制效果测定3.2.2 农杆菌的活化培养3.2.3 农杆菌介导的银白杨遗传转化程序3.2.4 影响银白杨转化效果的因素筛选3.2.4.1 预培养时间3.2.4.2 侵染时间和菌液浓度3.2.4.3 共培养时间3.2.4.4 侵染菌液的制备方法3.2.4.5 添加乙酰丁香酮的处理3.2.4.6 延迟选择3.2.5 评价指标3.3 结果与分析3.3.1 银白杨遗传转化中抗生素浓度优化的研究3.3.1.1 卡那霉素对银白杨叶片再生、茎段分化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3.3.1.2 G418 对银白杨叶片再生、茎段分化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3.3.1.3 头孢霉素对银白杨叶片再生、茎段分化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3.3.1.4 羧苄青霉素对银白杨叶片再生、茎段分化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3.3.1.5 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抑菌效果3.3.2 银白杨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3.3.2.1 预培养时间对银白杨产生抗性芽的影响3.3.2.2 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对银白杨产生抗性芽的影响3.3.2.3 共培养时间对银白杨产生抗性芽的影响3.3.2.4 乙酰丁香酮对银白杨遗传转化率的影响3.3.2.5 菌液的制备方法对银白杨遗传转化率的影响3.3.2.6 延迟选择天数对银白杨遗传转化率的影响3.3.2.7 银白杨抗性芽的获得和生根3.4 讨论3.4.1 抗生素种类选择及敏感性测定3.4.2 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3.4.2.1 预培养时间3.4.2.2 共培养对遗传转化的影响3.4.2.3 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3.4.2.4 乙酰丁香酮对遗传转化的影响3.4.2.5 延迟选择的时间3.4.2.6 选择培养的选择方法4 转基因银白杨植株的检测与鉴定4.1 材料与方法4.1.1 材料4.1.1.1 植物材料4.1.1.2 质粒和菌株4.1.1.3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4.1.1.4 PCR 扩增所需引物序列4.1.1.5 培养基4.1.2 方法4.1.2.1 转基因植株叶片再生的卡那霉素抗性鉴定4.1.2.2 质粒DNA 的提取4.1.2.3 PCR 检测4.1.2.4 Southern-blot 分析4.2 结果与分析4.2.1 卡那霉素抗性鉴定转基因植株的叶片再生能力4.2.2 转rolB 基因的PCR 检测4.2.3 转rolB-pttGA200x 双价基因的PCR 检测4.2.4 转rolB 基因的Southern 杂交分析4.2.4.1 酶切效果4.2.4.2 杂交效果4.2.5 转rolB-pttGA200x 双价基因的Southern 杂交分析4.2.5.1 酶切效果4.2.5.2 杂交效果4.3 讨论4.3.1 转化植株叶片再生的卡那霉素抗性鉴定4.3.2 PCR 鉴定4.3.3 Southern blotting 鉴定4.3.3.1 DNA 样品的制备4.3.3.2 电泳、转膜和固定4.3.3.3 预杂交和杂交4.3.4 关于假转化和假阳性植株5 银白杨转基因植株外源基因表达的初步测定5.1 材料与方法5.1.1 实验材料5.1.2 实验方法5.1.2.1 转基因银白杨的表型性状变异分析5.1.2.2 转基因银白杨的生根能力变异分析5.1.2.3 转基因银白杨的高生长能力变异分析5.2 结果与分析5.2.1 转rolB 基因银白杨的形态变异5.2.2 转rolB-pttGA200x 双价基因银白杨的形态变异5.2.3 转基因银白杨植株的生根时间和生根数量的变化5.2.4 转基因银白杨植株的高生长和节间伸长速度的变化分析5.3 讨论参考文献图版1 银白杨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图版2 银白杨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图版3 银白杨抗性芽的获得和生根图版4 转基因银白杨组培苗比较个人简历导师简介致谢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rolB-pttGA20ox双价基因毛白杨光合特性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13)
- [2].rolB-pttGA20ox双价基因在毛白杨中的表达及转化植株的形态特征[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4)
标签:银白杨论文; 再生体系论文; 基因论文; 生根论文; 高生长论文;
银白杨再生体系建立及rolB-pttGA20ox双价基因遗传转化促进生根和高生长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