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调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https://www.lw50.cn/thumb/5bedf58cac18f294c5b0ff43.webp)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组)和对照组(百忧解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选取头维、太阳、百会、风池、四神聪、水沟、内关、神门、膻中、肝俞太冲。头针采取快速提插捻转手法,200转/min,行针2min。体针采取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酸胀为度。以上各穴均留针30-40min。10日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对照组仅口服西药百忧解,不进行针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及三个疗程结束后一月随访时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82.76%,经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且优于西药组2、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抑郁症无副作用、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3、疏肝调神针刺法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 祖国医学文献研究1.1 抑郁症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1.2 中医对郁证病因病机的认识1.2.1 历代医家的认识1.2.2 现代中医的认识1.3 中医辩证分型及辨证施治1.3.1 历代医家认识1.3.2 中医治疗郁症的现状2. 抑郁症的西医研究进展2.1 抑郁症的病因探索2.1.1 神经生化方面病因学的探讨2.1.2 细胞分子机制2.1.3 神经免疫学2.1.4 神经内分泌学2.1.5 安全感2.1.6 心理社会因素2.1.7 其他因素2.2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2.2.1 低落的情绪2.2.2 兴趣丧失2.2.3 活力减退2.2.4 思维迟钝2.2.5 言语、行为减少2.2.6 焦虑激越2.2.7 性欲减退2.2.8 观念消极2.2.9 睡眠食欲差2.2.10 其他症状2.3 抑郁症的分类方法2.3.1 内源性抑郁与反应性抑郁2.3.2 精神病性抑郁和神经症性抑郁2.3.3 单相抑郁和双向情感障碍的抑郁2.4 抑郁症的种类2.4.1 产后抑郁症2.4.2 儿童抑郁症2.4.3 老年抑郁症2.4.4 脑器质性/躯体疾病抑郁症2.4.5 脑卒中后抑郁症2.4.6 血管性抑郁症2.4.7 药源性抑郁症2.5 抑郁症的诊断2.5.1 诊断标准2.5.2 自我测试和断定方法2.6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2.6.1 心理治疗过程与方法2.6.2 药物治疗2.6.3 物理疗法2.6.4 替代性疗法2.6.5 运动疗法2.6.6 联合疗法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1、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1.2 纳入标准1.3 排除标准1.4 一般资料2、研究方案2.1 试验方法2.2 治疗方法2.2.1 治疗组2.2.2 对照组2.3 观测方法2.4 疗效评价2.5 针刺的异常情况处理2.5.1 晕针的处理2.5.2 滞针的处理2.5.3 血肿的处理2.5.4 断针的处理2.5.5 意外事件的预防2.6 统计方法3. 结果3.1 病例中断与脱落情况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3.3 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第三部分 讨论1、本课题立项依据2、疏肝调神针刺方案的确定2.1 关于头部穴位的选择2.2 关于体部穴位的选择2.3 针刺方法的选择3、疏肝调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4、问题与展望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表1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抑郁症论文; 针刺论文; 疏肝调神法论文; 临床观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