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植物对灰飞虱生态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寄主植物对灰飞虱生态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是近年来在江苏等地发生较为严重、传播多种病毒的害虫。其中由于其携带并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使得水稻等作物感染条纹叶枯病,致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引起灰飞虱暴发的主导因子还不明确,应急控制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成本高、农药污染及残留严重、田间残余虫量过大,因此,深入研究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的控制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合生态学、生理学、病虫害防治等学科分析,从昆虫、寄主植物及病毒相互作用关系中,探讨灰飞虱的发生与传毒规律,为寻求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控制对策提供依据。试验调查了小田间及大田间灰飞虱自然种群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群落动态变化差异;制作了实验室灰飞虱种群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最后探讨了在灰飞虱-条纹叶枯病毒-寄主植物互作条件下,灰飞虱寄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携带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变化特性。在小田间(水泥池1m×5m)范围内的盆钵中种植武育粳3号、Ⅱ优084、Ⅱ优42、徐稻3号、盐稻8号、稗草和千金子7种寄主植物,在灰飞虱发生后,调查了灰飞虱自然种群动态变化的差异情况;在大田间(镇江农科所大田333.34m2田块)范围内调查了不同播种期种植的武运粳7号和Ⅱ优084上灰飞虱自然种群动态变化的差异情况。田间小区调查中未发现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数量的稳定差异,但在稗草上灰飞虱数量在6个调查日单穴平均虫量分别为4.0±0.7头,4.6±1.1头,4.8±1.6头,5.4±1.1头,17.2±2.3头,15.8±2.8头,明显多于其它供试植物;大田调查则表明,一定时期粳稻武运粳7号上灰飞虱的数量显著高于籼稻Ⅱ优084,而推迟播种对灰飞虱虫量的发生影响不太明显,表现较为明显的是迟播的杂交籼稻上在8月22日和9月6日的调查中百穴虫量分别为5.0±4.1头和0.0±0.0头,显著少于其他时期发生的虫量。在室内实验室特定条件下,通过透明养虫装置观察记录了灰飞虱在武育粳3号、Ⅱ优084、Ⅱ优42、徐稻3号、盐稻8号、扬麦12、稗草和千金子等8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的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制作了灰飞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结果表明,灰飞虱对稗草的生态适应性最高,种群数量趋势指数为45.57,若虫发育历期最短,仅为23天,其次为粳稻品种盐稻8号,种群增长率为39.36,与稗草上无显著差异,杂交稻Ⅱ优084和Ⅱ优42上灰飞虱的生态适应性显著低于粳稻上,而灰飞虱对千金子的生态适应性最低,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仅为11.04。同时,对筛选出的高带毒率灰飞虱种群在武育粳3号、Ⅱ优084、Ⅱ优42、徐稻3号、盐稻8号、扬麦12、稗草和千金子等寄主植物的一个生活周期内,多代灰飞虱应用斑点免疫法进行带毒率测定,结果表明,灰飞虱在杂草上生长时带毒率衰减最快,其次为粳稻、小麦,在籼稻上生长时,灰飞虱带毒率衰减最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研究现状
  • 1.2 灰飞虱的形态和生理生态
  • 1.3 灰飞虱对寄主植物的为害
  • 1.4 灰飞虱种群的发生规律
  • 1.5 灰飞虱主要寄主植物的特性
  • 1.6 灰飞虱所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发生为害
  • 1.7 灰飞虱的控制对策
  • 1.8 灰飞虱可持续控制所面临的问题
  • 2 引言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灰飞虱在小田间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自然寄生比较
  • 4.2 灰飞虱在大田主栽水稻品种上的自然寄生比较
  • 4.3 灰飞虱实验室种群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存活率比较
  • 4.4 灰飞虱实验室种群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性比比较
  • 4.5 灰飞虱实验种群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的比较
  • 4.6 灰飞虱不同寄主植物上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分析
  • 4.7 灰飞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所携带条纹叶枯病毒的毒力比较
  • 5 讨论
  • 5.1 灰飞虱与不同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
  • 5.2 灰飞虱-寄主植物-病毒间的关系
  • 5.3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论文撰写发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寄主植物对灰飞虱生态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