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论文-赵松,于世凯,张毅,徐亚伟

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论文-赵松,于世凯,张毅,徐亚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靶器官损害,心血管风险,病死率

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赵松,于世凯,张毅,徐亚伟[1](2019)在《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central arterial reflected wave augmentation index,cAIx)是基于脉搏波分析理论的一个指标,指中心增强压力与中心脉压差的比值。近年研究表明cAIx不但是一项重要的衡量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而且与左心室肥厚、肾功能异常等靶器官损害以及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显着相关,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雷红,刘海明,徐新娟,梁晓慧[2](2014)在《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肾功能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的肾功能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x)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从新疆塔城地区筛选临床健康居民546例,检测血压、血肌酐、血脂等指标,用中国人校正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用PWA仪测定中心动脉压,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种因素对GFR的影响,观察肾功能的改变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随增龄逐渐减退,而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呈增高的趋势;肾功能及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增龄改变存在性别差异(P<0.05);各年龄组女性的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较男性升高更为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FR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呈负相关(r=-0.12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lx是新疆哈萨克族人群GFR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272、-0.137,P均<0.01)。结论在新疆哈萨克族健康成年人中,年龄和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可能是肾功能衰退的影响因素,而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刘严,齐丽彤,马为,杨颖,孟磊[3](2014)在《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动脉硬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4-6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地区参与调查研究的社区居民1 752例,年龄23~90岁,平均(59.82±11.88)岁。应用科林HEM-9000AI检测仪测量AI,科林无创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测量baPWV及踝臂指数(ABI),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采集双侧颈动脉图像,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ABI≤0.9组与ABI﹥0.9组、IMT≥0.9 mm组与IMT﹤0.9 mm组比较,baP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I75(心率为75次/min时的标准校正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与baPWV低度相关(r=-0.068,P=0.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心率、ABI和收缩压是AI的相关因素。结论 AI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且与baPWV的相关性较差,不能单独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敏感、可靠指标。(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4年02期)

刘严,齐丽彤,马为,杨颖,孟磊[4](2013)在《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其他动脉硬化指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与其他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6月参加北京市石景山区两社区横断面调查者1 752名,年龄23~90岁。采用无创检测设备分别测量A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aPWV≥14 m/s、ABI≤0.9和IMT≥0.9 mm组的AI75(心率为75次/分钟时的标准校正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baPWV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或(和)血脂异常者的ABI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而AI75值在不同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单相关分析发现,AI75与女性、中心动脉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甘油叁酯、空腹血糖呈负相关,与年龄不相关(r=0.045,P=0.064)。AI75与ABI、IMT呈负相关,男性的AI75与baPWV呈正相关(r=0.101,P=0.005)。偏相关分析发现,AI75与ABI、baPWV、IMT呈负相关,女性和男性的AI75与baPWV、IMT呈负相关,与ABI不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AI75的独立正相关因素为女性、年龄、腰臀比、中心动脉收缩压,负相关因素为体质量指数、身高、空腹血糖(R2=0.372)。结论:桡动脉AI与动脉硬化指标缺乏相关性,评估动脉硬化程度尚缺乏敏感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齐在文,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5](2013)在《老年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血压者(正常组)138例,正常高值血压者(高值组)121例,高血压者(高血压组)100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及节律;采用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AIx)。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值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舒张压、中心动脉脉压、增强压、AIx均明显升高,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正常高值血压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非杓型血压发生率为AIx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协方差分析,血压水平与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对AIx均有影响,且有协同作用(F=12.37,P<0.05)。结论非杓型血压单独对AIx有影响,且与高水平血压有协同迭加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3年08期)

王新宴,张龙方,许波,黄翠莹,尉驰[6](2013)在《健康飞行员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观察我军健康现役飞行员中心动脉反射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招飞及现役飞行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无创主动脉搏波分析仪(Sphygmocor)对在空军总医院住院、体检、改装的58例现役飞行员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及AIx进行定量检测,并随机选择住院体检的63例健康男性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年龄、血压配对比较无差异,并经病史询问无心血管疾病史,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心电图、X线胸片、肝肾功能、生化全套等检查无异常者。结果两组间临床资料及生化检测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飞行员组AIx值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Ix与年龄呈正相关(飞行员组:r=0.36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年龄、cSBP、收缩压、舒张压是健康飞行员AIx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健康飞行员AIx值低于正常健康人,但受年龄、cSBP、收缩压、舒张压影响。AIx值可为招飞及飞行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空军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胡紫景[7](2012)在《不同血压组别的颈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Wave Intensity技术检测所得到的不同血压组别的颈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脉象仪检测的脉象参数及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高血压等级、生化指标等一般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判断脉象参数在评价动脉弹性上的价值,积极促进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中医现代化研究。方法:1、采集应用Wave Intensity技术检测138例样本颈动脉所得的AI数据,其中血压高组患者86例,血压正常组52例;2、采集应用国产DDMX-100型脉象仪检测的脉象参数;3、收集所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高血压等级、生化指标等一般临床资料;4、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结果:1、调整Sex、Age、SBP、DBP、PP、BMI等因素对高血压组AI与脉象参数相关性的影响,对高血压组AI与脉象参数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AI与t5、w2/t呈正相关(rt5=0.225,p<0.05;rw2/t=0.230,p<0.05);与h5、h5/h1、w2呈负相关(r h5=-0.393,p<0.01:rh5/h1=-0.444,p<0.01;rw2=-0.389,p<0.01)。2、调整Sex、Age、SBP、DBP、BMI等因素对血压正常组AI与脉象参数相关性的影响,对血压正常组AI与脉象参数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AI与t3、t4、t5、W1呈正相关(rt3=0.595,p<0.01;rt4=0.292,p<0.05;rt5=0.318,p<0.05;rwl=0.541,p<0.01);与h1、h2、h3、Ad、A呈负相关(r hl=-0.368,p<0.05;rh2=-0.330,p<0.05;rh3=-0.327,p<0.05;r Ad=-0.322,p<0.05;r A=-0.410,p<0.01)。3、调整Sex、Age、SBP、 DBP、PP、BMI等因素对总体样本AI与脉象参数相关性的影响,对总体样本的AI与脉象参数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AI与t、t5、w1、w2/t呈正相关(rt=0.257,p<0.01;rt5=0.266,p<0.01;rw1=0.184,p<0.05;rw2/t=0.210,p<0.05);与h5、h5/h1、w2、Ad呈负相关(r h5=-0.230,p<0.01;rh5/h1=-0.218,p<0.05;r w2=-0.267,p<0.01;rAd=-0.246,p<0.01)。4、总体样本多元逐步回归(Method:Stepwise)分析,以AI为因变量,以Sex、Age、SBP、DBP. PP、BMI、ALT、AST、TG、CHOL、HDL、LDL、 FPG、LDH、α-HBDH、CK、CK-MB. BUN、CREA、URIC等为自变量,筛查出HDL、URIC、CREA、CK为A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5、以AI为因变量,以t、t5、h5、h5/h1、W2、W2/t、Ad等为自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0.549,决定系数R2=0.301,校正决定系数R2a=0.263,方差分析F=7.887,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得出TG、CHOL、LDL、LDH、BUN、CREA、URIC的差异与高血压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筛查出HDL、URIC、CREA、CK等为AI的独立影响因素;得出AI与脉象参数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发现AI与多种脉象参数有相关性;脉象仪在评价动脉弹性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6-01)

郁志明,洪侃,卞坤娟,许宇静,高运来[8](2011)在《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脉搏波分析仪记录桡动脉脉搏波,经计算机自动转换为相应的中心动脉脉搏波的方法测定76例高血压患者的AIx,并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将全部高血压患者按AIx不同分为两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AIx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TG、LDL-C呈正相关(P分别为0.005、0.029、0.002、0.013),说明随着AIx的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也增加。结论高血压患者AIx值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较准确的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的高低。(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1年23期)

樊旺祥,李燕,李发红,魏方菲,单晓莉[9](2011)在《两种仪器检测反射波增强指数和中心动脉收缩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澳大利亚SphygmoCor系统及日本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仪检测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对224名未进行降压治疗的受检者在同一天先后接受SphygmoCor和Omron HEM-9000AI检测仪检测,采用简单相关和Bland-Altman分析两种仪器检测的AI和CSB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两种仪器检测AI和CSBP的影响因素。结果 Omron检测的AI及CSBP均高于SphygmoCor[(81.5±14.4)%和(77.6±16.2)%,(132.3±16.7)mmHg和(121.4±14.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的绝对差异分别为(3.9±11.0)%和(10.9±11.0)mmHg。两种仪器检测的CSBP和A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5,P<0.001;r=0.76,P<0.001)。两种仪器检测的AI值均受年龄、性别、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影响(P<0.001),SphygmoCor的AI还受体质量指数的影响(P<0.05)。Omron检测的CSBP受性别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P<0.05),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SphygmoCor检测的CSBP只受年龄因素影响(P<0.01)。结论 Omron HEM-9000AI和SphygmoCor系统在测量外周桡动脉AI上一致性较好,都较适合大规模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但两种仪器估算的CSBP绝对差别较大,不能相互替代使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1年08期)

郁志明,洪侃,曹云翔,李晓燕,王华伟[10](2011)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和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经冠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重建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同时伴高胆固醇血症,且入选前未服用降脂药物或曾服用但已停用血胆固醇再次升高的患者57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选后1周内、治疗后3、6个月测定IMT、AIx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后3、6个月时都能有效地改善血脂水平,但是IMT的变化不明显(均P>0.05),而AIx治疗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治疗前后以AIx为因变量,以IMT、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C(治疗前r=0.55,t=4.32,P<0.01;治疗后r=0.69,t=4.96,P<0.01)和LDL-C(治疗前r=0.42,t=3.03,P<0.01;治疗后r=0.51,t=2.63,P<0.01)进入方程,统计分析表明TC、LDL-C和AIx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IX较IMT能够更好地反映降脂治疗改善动脉硬化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8期)

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的肾功能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x)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从新疆塔城地区筛选临床健康居民546例,检测血压、血肌酐、血脂等指标,用中国人校正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用PWA仪测定中心动脉压,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种因素对GFR的影响,观察肾功能的改变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随增龄逐渐减退,而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呈增高的趋势;肾功能及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增龄改变存在性别差异(P<0.05);各年龄组女性的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较男性升高更为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FR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呈负相关(r=-0.12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lx是新疆哈萨克族人群GFR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272、-0.137,P均<0.01)。结论在新疆哈萨克族健康成年人中,年龄和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可能是肾功能衰退的影响因素,而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赵松,于世凯,张毅,徐亚伟.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2].雷红,刘海明,徐新娟,梁晓慧.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肾功能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

[3].刘严,齐丽彤,马为,杨颖,孟磊.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动脉硬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J].北京医学.2014

[4].刘严,齐丽彤,马为,杨颖,孟磊.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其他动脉硬化指标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5].齐在文,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老年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6].王新宴,张龙方,许波,黄翠莹,尉驰.健康飞行员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J].空军医学杂志.2013

[7].胡紫景.不同血压组别的颈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

[8].郁志明,洪侃,卞坤娟,许宇静,高运来.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探讨[J].海南医学.2011

[9].樊旺祥,李燕,李发红,魏方菲,单晓莉.两种仪器检测反射波增强指数和中心动脉收缩压的比较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10].郁志明,洪侃,曹云翔,李晓燕,王华伟.他汀类降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标签:;  ;  ;  ;  

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论文-赵松,于世凯,张毅,徐亚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