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新品系选育研究

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新品系选育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新品系选育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

作者: 邢亚娟

导师: 杨传平,张含国

关键词: 中国山杨,美洲山杨,杂交育种,无性繁殖,分子标记

文献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是我国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杂交育种程序“B-S-C-S”方法大规模地进行中美山杨地理远缘杂交育种,选育出了达到育种目标的新品系,改良了中国山杨遗传品质,拓宽了山杨的遗传基础,在山杨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中美山杨杂种无性系的微体繁育技术的研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适于中美山杨杂种无性繁殖的优化系统,解决了山杨无性繁殖困难,繁殖率低的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选育出8个优良家系,分别为Ca、Dd、Gh、Id、Gd、Da、Bd、Df;选育出10个优良单株,分别为Gd42-1、Id42-1、Ca42-1、Gh32-2、、Gd31-1、If71-1、Dd51-1、Da31-1、Id42-2、Bd44-1;经过无性系评比,选育出4个优良杂种无性系,分别为Id42-1、Gd42-1、Ca42-1、Gh32-2,其中Id42-1、Gd42-1经过检验为三倍体,这4个无性系生长速度快,7a平均高度达9.5m~10.5m,平均胸径8.7cm~10.9cm,材积生长量达0.0255m~3~0.0448 m~3。抗性强,没有冻害,病虫害极少。通过区域试验后可替代北方山地造林树种,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优良品系。 2、通过对山杨无性系微体繁育技术的研究,确定了较适宜的初始培养基为WM培养基,分化率达80%~95%;改良的WM培养基适合继代增殖,增殖倍数可达11~15倍;培养基中蔗糖和琼脂的含量以及培养条件对玻璃化的产生都有影响,最佳的蔗糖和琼脂配比为琼脂7g/l,蔗糖30g/l,高温、透气性差的封口膜、光强不足均显著促进玻璃化苗的发生;适于试管苗生根的培养基为中等无机盐浓度的1/2MS培养基和改良的WM培养基,生根率可达92.8%~93.3%。将嫩枝扦插方法引进组织培养中,繁殖速度提高1倍以上,解决了山杨无性繁殖难题,缩短了育种周期,优化了繁育程序。 3、利用5对特异引物对3个山杨杂种类型进行了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通过Shannon指数和Nei’s期望杂合度估算其遗传多样性,证实中国山杨杂种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中美山杨(母本来自小兴安岭),最小的是中美山杨(母本来自张广才岭)。利用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的遗传距离基础上,中美山杨各杂种聚为一类,然后又与中国山杨杂种聚为一类。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林木杂交育种进展

1.1.1 林木杂交育种策略的发展

1.1.2 林木育种中的杂种优势

1.1.3 杨树杂交育种进程

1.1.4 山杨杂交育种研究概况

1.2 山杨三倍体与突变

1.2.1 三倍体的特点

1.2.2 人工诱导三倍体

1.3 山杨遗传改良目标与方法

1.4 杨树无性繁殖技术

1.4.1 杨树无性繁殖配套技术

1.4.2 组织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1.5 遗传多样性与分子标记

1.5.1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1.5.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5.3 SSR标记及其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1.5.4 杨树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1.6 开展中美山杨杂交育种研究的目的及理论意义

2 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育种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山杨与美洲山杨花粉生命力测定

2.2.2 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子比较

2.2.3 杂种苗苗期选择

2.2.4 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选择

2.2.5 杂交子代无性系测定

2.2.6 优良杂交组合筛选

2.2.7 三倍体山杨检测

2.3 本章小结

3 山杨优良杂种无性系微体繁育技术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影响初始培养芽分化的因素

3.2.2 影响继代增殖效果的因素

3.2.3 山杨杂种苗愈伤组织的再生途径

3.2.4 影响组织培养生根的因素

3.2.5 无菌苗微体扦插

3.2.6 炼苗移栽

3.3 本章小结

3.3.1 影响中美山杨杂种无性系初始培养芽分化的因素

3.3.2 影响中美山杨杂种无性系继代增殖效果的因素

3.3.3 山杨杂种苗愈伤组织的再生途径

3.3.4 影响组织培养生根的因素

3.3.5 无菌苗微体扦插

3.3.6 炼苗移栽

4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山杨杂种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等位基因与多态百分率

4.2.2 DNA水平的遗传变异

4.2.3 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4.3 本章小结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10-21

相关论文

  • [1].绒毛白蜡引种及白蜡属内种间杂交育种研究[D]. 李淑娟.东北林业大学2009
  • [2].东北主要杨树抗盐机理及抗性品种选育的研究[D]. 陶晶.东北林业大学2002
  • [3].桉树纸浆用材林良种选育技术研究[D]. 莫晓勇.中南林学院2002
  • [4].杨树杂交亲本与子代遗传变异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 李善文.北京林业大学2005
  • [5].福建柏地理种源试验及培育技术研究[D]. 林峰.中南林学院2004
  • [6].兴安落叶松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利用研究[D]. 那冬晨.东北林业大学2005
  • [7].蒙古栎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张杰.东北林业大学2005
  • [8].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D]. 李周岐.南京林业大学2000
  • [9].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和乐昌含笑品种选育研究[D]. 姜景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 [10].大花蕙兰杂交育种研究[D]. 王利民.北京林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新品系选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