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贴牌生产中商标侵权认定标准问题研究

涉外贴牌生产中商标侵权认定标准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涉外“贴牌生产”行业的繁荣,与“贴牌生产”相关的商标侵权问题逐渐引起司法实践和理论界的重视。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各级法院审理了众多此类案件,笔者对类似案件的统计与分析后发现,案件争议的焦点为,涉外贴牌生产领域的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存在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也各不相同。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商标“混淆理论”无疑是国内外关于商标侵权判断标准问题上的通说,在涉外贴牌生产领域采用混淆标准不仅方便司法操作,而且有利于我国贴牌生产行业的发展。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我国目前GDP的增长有很大部分要依靠对外贸易,而加工贸易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构成部分,以混淆理论作为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有利于维持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有利地位。从司法适用的角度,我国的司法实践应当将《商标法》第52条(1)项中的“类似”和“近似”之规定,扩张至混淆标准,此举也得到了目前理论界和司法实务届的支持。依据混淆标准,在涉外贴牌生产中,如果国外委托贴牌生产的产品与国内商标权人核准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相同或相类似,在不会导致消费者的混淆或混淆之虞的情况下,则不构成商标侵权。从立法论的角度,我国《商标法》在未来的修改中,应当将混淆理论作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加以明确规定,以解决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混乱局面。遵循这一思路,本文将通过几件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其次,梳理国内外法院在解决该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及其思路,并总结司法实践中的教训和经验;第三,从商标法理论的角度,分析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第四,从国际法的角度,通过分析有关商标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得出混淆标准是商标侵权判断的标准的结论;‘第五,从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平衡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当如何看待涉外贴牌生产中的商标侵权判断标准问题;最后,从法解释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商标法》第52条(1)项在司法实践中的解释适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 1.2 问题的研究意义与思路
  • 2 国内外典型案例梳理
  • 2.1 大陆地区典型案例梳理及法院的态度
  • 2.1.1 大陆地区典型案例梳理
  • 2.1.2 大陆地区法院的态度
  • 2.2 我国台湾地区典型案例的梳理及相关部门的态度
  • 2.2.1 台湾地区典型案例梳理
  • 2.2.2 台湾地区相关部门的态度
  • 2.3 国外案例概览
  • 3 侵犯商标权的实质要件
  • 3.1 混淆与混淆可能性是判断商标侵权的标准
  • 3.1.1 商标的功能决定混淆理论基础性地位
  • 3.1.2 从欧美商标法角度看混淆理论的基础性地位
  • 3.1.3 从我国商标立法和实务角度看混淆理论的基础性地位
  • 3.2 商标的地域性是否影响商标侵权的判断
  • 3.2.1 商标权的地域性及其发展
  • 3.2.2 地域性是商标权的基本特征
  • 3.3 我国商标法中的"类似"与混淆认定的关系
  • 4 国际条约对商标侵权认定标准的规定
  • 4.1 涉及贴牌生产的国际条约
  • 4.1.1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概述
  • 4.1.2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概述
  • 4.1.3 《商标法条约》概述
  • 4.1.4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概述
  • 4.1.5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概述
  • 4.2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商标侵权认定标准的规定
  • 4.2.1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16条的规定
  • 4.2.2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51条与第52条的规定
  • 4.3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对商标侵权认定标准的规定
  • 5 从利益平衡角度看商标侵权认定标准
  • 5.1 利益平衡在商标侵权判断中的必要性
  • 5.2 利益平衡规则的设定
  • 5.2.1 商标法中利益平衡的主体
  • 5.2.2 商标法利益平衡的规则设置
  • 5.3 涉外贴牌生产中的利益平衡考量
  • 5.3.1 从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角度
  • 5.3.2 从国际贸易与商标权保护平衡的角度
  • 6 商标法第52条的解释适用与漏洞补充
  • 6.1 《商标法》第52条(1)项关于商标"使用"的解释
  • 6.2 《商标法》第52条(1)项的漏洞补充
  • 6.2.1 《商标法》第52条(1)项规定的商标侵权类型与法律漏洞
  • 6.2.2 司法解释对《商标法》第52条(1)项漏洞的填补
  • 6.2.3 漏洞填补方法:目的性扩张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商标法框架梳理和优化课题报告(一)[J]. 中华商标 2019(08)
    • [2].商标法框架梳理和优化课题报告(二)[J]. 中华商标 2019(09)
    • [3].商标法中有关期间和期限问题的探讨[J]. 中华商标 2019(09)
    • [4].新《商标法》第四条的适用研究[J]. 政法论丛 2020(01)
    • [5].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探究——以《商标法》的修订为切入[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05)
    • [6].从规制商标注而不用现象的角度谈新《商标法》的修订[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9)
    • [7].适用新商标法销毁侵权商品规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审慎平衡[J]. 中华商标 2020(04)
    • [8].论新商标法对商标权的强化和限制[J]. 现代经济信息 2020(10)
    • [9].论商标法对表达自由的保护[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04)
    • [10].商标的可注册性探析——在《商标法》第八条的基础上展开[J]. 中华商标 2020(07)
    • [11].对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融贯性解释[J]. 人民司法 2020(07)
    • [12].新《商标法》第四条评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3].《商标法》立法宗旨解析——以内容设计与逻辑层次为视角[J]. 中华商标 2019(03)
    • [14].对商标法第四次修改的总体思路、目标和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的思考——关于商标法第四次修改的建议之二[J]. 中华商标 2018(04)
    • [15].关于实现商标法第四次修改目标的具体制度设计的路径选择——关于商标法第四次修改的建议之三[J]. 中华商标 2018(05)
    • [16].《商标法》第57条第2项适用之实证研究[J]. 中华商标 2018(08)
    • [17].我国驰名商标制度的立法突破与完善——以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正为研究视角[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2)
    • [18].论商标法上的姓名权——以乔丹商标案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7(04)
    • [19].论商标法中在先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J]. 法制博览 2017(08)
    • [20].论商标法中的“非法使用”与“一定影响”——“捕鱼达人”案引发的思考[J]. 中华商标 2017(03)
    • [21].《商标法》中“商标使用”制度体系的解释、检讨与改造[J]. 法学 2017(05)
    • [22].《商标法》释义(十九)[J]. 中国橡胶 2017(13)
    • [23].我国《商标法》第三十二条之在先权利保护研究——以“捕鱼达人”案为考察对象[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4].含有“切糕”二字就会产生误认吗?——从“切糕王子”商标驳回复审案谈《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理解和适用[J]. 中华商标 2017(07)
    • [25].关于新《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修改工作的八个为什么[J]. 工商行政管理 2015(19)
    • [26].《商标法》第8条地位辨析[J]. 中华商标 2015(12)
    • [27].中印商标法特点比较[J]. 商 2015(52)
    • [28].新商标法典型案例征集通知[J]. 中华商标 2016(07)
    • [29].从新《商标法》第四十九条的适用看“法的溯及力”问题[J]. 中华商标 2016(09)
    • [30].我国《商标法》回顾与展望:以法制史为视角[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标签:;  ;  ;  

    涉外贴牌生产中商标侵权认定标准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