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金融业又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金融风险的积累很容易诱发金融危机,特别在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在国际间的传播速度更快,破坏性更强,金融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制度是重要的”已经成为的共识。如何在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经济有效的制度,确保安全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的金融监管目标的顺利实现,一直受到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论文借助制度变迁理论等现代经济金融理论与方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成功经验,研究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问题,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合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框架。本文分析认为制度是对人和组织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的行为规则,而金融监管制度是指有关金融监管的规则、惯例、组织安排与政策等。确定合理监管的目标是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监管目标体系应该包括安全性目标、效率性目标和公平性目标三个方面,其中安全性目标应该是一国监管当局致力实现的首要目标。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给予我国金融监管的制度变迁提供了很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借鉴。主要体现在构建稳定与效率并重的监管理念、稳妥进行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强调适度监管、加强监管的协调合作以及重视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而从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历程看,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金融体系,国家通过财政对社会经济有绝对控制权,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我国金融监管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混业监管体制向分业监管制度转变。2003年以后,我国正式形成了分业监管体制。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监管效率逐步提高。从变迁的特征看,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具有渐进性、政府主导型、需求诱导型变迁形态逐步增强、相对于金融发展的滞后性和由行政命令向权威监管转变五大特征。制度非均衡是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前提。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制度存在过度行政干预与监管寻租现象、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不足、市场准入的过度限制等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又存在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存款保险制度、信息披露和金融立法等制度供给不足的两种情况,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需要逐步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金融监管应该采取渐进的制度变迁方式。当前我国金融混业程度有限的条件下,我国应当继续加强和完善分业监管制度,同时加强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制度建设。在未来在我国的金融将进入全面综合经营的阶段,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各方面制度建设的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应逐步向统一监管过渡。在金融监管变迁的过程中,要逐步完善多元化金融监管体系、审慎金融监管、监管者激励与监督机制、公开信息披露制度、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及金融监管法制体系等相关内容。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插图索引附表索引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1.2 研究意义1.3 结构安排和内在逻辑1.4 研究创新第2章 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分析2.1 制度和制度变迁的理论2.1.1 制度的涵义2.1.2 制度的功能2.1.3 制度变迁及其分析视角2.2 金融监管制度的内涵2.2.1 金融监管制度的概念2.2.2 金融监管制度的构成2.2.3 金融监管制度的目标选择2.3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2.3.1 传统金融监管理论2.3.2 现代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第3章 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3.1 西方国家金融监管制度的演进3.1.1 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监管的萌芽3.1.2 大危机后安全优先型的严格金融监管体制3.1.3 20世纪70-90年代效率优先型金融监管的发展3.1.420 世纪90年代至今稳健型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3.2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3.2.1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3.2.2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3.2.3 日本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3.2.4 德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3.3 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经验与启示3.3.1 构建稳定与效率并重的监管理念3.3.2 金融监管体制由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3.3.3 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强调适度监管3.3.4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3.3.5 重视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建设第4章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4.1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演进4.1.1 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监管(1948—1978年)4.1.2 统一监管向分业监管的逐步过渡(1978—1992年)4.1.3 分业监管的确立与完善(1993至今)4.2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综合分析4.2.1 适应赶超型格局的一元压抑型金融管理体系的形成4.2.2 我国控制性金融监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2.3 从控制性金融监管制度向审慎金融监管制度转变4.2.4 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综合效率评价4.3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特征4.3.1 监管制度变迁的渐进性4.3.2 监管制度变迁的政府主导型特征4.3.3 诱致性制度变迁形态逐步增强4.3.4 相对于微观金融发展的滞后性4.3.5 由行政命令式向权威监管转变第5章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制度非均衡问题5.1 制度均衡与制度非均衡的一般分析5.1.1 制度均衡与制度非均衡的内涵5.1.2 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5.2 金融监管制度的供需函数构建与均衡分析5.2.1 金融监管制度的需求5.2.2 金融监管制度的供给5.2.3 金融监管制度的均衡5.3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非均衡的表现5.3.1 金融监管制度供给不足的表现5.3.2 金融监管制度供给过剩的表现第6章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模式选择6.1 我国金融监管调整的思路6.1.1 分阶段稳步推进监管体制变迁6.1.2 确立稳健型金融监管目标6.1.3 在加强国内金融监管基础上增进国际监管协调合作6.2 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协调合作体系的构建6.2.1 国内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6.2.2 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6.3 逐步实现向综合监管体制的转变6.3.1 逐步夯实我国金融业走向统一监管的基础6.3.2 分阶段实现我国向综合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第7章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优化的实施策略7.1 调整我国金融监管方式7.1.1 多元化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7.1.2 风险性监管的加强7.2 建立公开信息披露制度7.2.1 中国金融信息披露的调整原则7.2.2 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调整的构想7.3 构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7.3.1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方式7.3.2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运作模式7.4 强化对监管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7.4.1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性7.4.2 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措施7.5 加强金融监管法制体系建设7.5.1 对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完善的目的7.5.2 现有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调整7.5.3 对现有法律框架进行的补充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金融监管论文; 制度非均衡论文; 制度变迁论文; 变迁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