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们知道陆相盆地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和地层油气藏。在过去的40多年里,济阳坳陷出现了以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为代表的两个勘探高峰,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地层油气藏的发现,相对来说地层油藏更隐蔽、成藏更复杂,勘探难度最大,早期该区成藏规律不清加之缺乏有效的勘探技术,地层油藏钻探成功率较低。通过近几年通过对地层油藏进行成藏规律和配套勘探技术的攻关研究,勘探效果显著,主要从油气成藏规律和勘探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包括:(1)系统收集了国内外地层油藏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了国内外地层油藏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针对地层圈闭进行了高分辨率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叠前地震反演处理等,累计处理资料1500km2,解释地震剖面20000余层km,完成构造图及各种分析图件近400张;(3)对9个构造带(油田)地层圈闭成藏要素进行了系统解剖,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地层圈闭的成藏模式,提出了地层油藏富集规律;(4)研制了多项地层油藏的地震预测技术,形成了地层油藏综合评价等勘探技术。通过攻关和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3项创新及技术成果:1.提出三重不整合及其地层圈闭,建立五种成藏模式提出三重不整合及其地层超覆和不整合面遮挡圈闭的分布规律,建立五种成藏模式阐明了地层油藏富集规律。认为“凹陷陡坡沟槽超,先纵后横长输导,层挡泥挡稠油挡,油藏受控古地貌”为新近系超覆圈闭的成藏、分布模式;“凹陷缓坡低突起,馆陶斜交古近系,油气顺层上倾移,遮挡油藏稠油泥。”为新近系遮挡圈闭成藏模式;“突起抬起高源灶,裂缝溶蚀物性好,多种通道齐输导,鼻状背景最重要。”为前第三系突起地层圈闭成藏模式;“烃源灶内泥超砂,砂泥比较排压差,裂隙卸压油充注,封存箱缘成油藏。”为灶内二、三级圈闭成藏模式;“洼陷斜坡鼻状带,断层砂体运移道,滩坝低位三角洲,面上面下均成藏。”为灶外二、三级圈闭成藏模式。2.研制三种地层圈闭超剥线描述方法、两类配套描述技术研制了地层超剥线地质统计、夹角外推、属性处理三种精细描述方法,形成了波形分析、叠前反演储层尖灭线描述技术,实现了地层油藏定量预测,建立了三重地层油藏的配套描述技术。3.形成地层油藏“六步法”综合评价技术六步法包括:高精度层序建格架、构造分析划区带、不整合形态定靶区、沉积相带找储层、“三线”组合描圈闭,综合分析选目标。可以准确精细地评价不同类型地层油藏,部署勘探井位。通过攻关研究和实际应用,该项研究建立了地层超剥线精细描述方法、储层描述技术和地层油藏“六步法”综合评价技术,实现了地层油藏定量预测,取得了地层油气藏认识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油气勘探生产实际,取得了油气勘探重大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应用上述新技术和新理论系统研究了济阳坳陷的沾车地区、东营凹陷、埕岛地区地层油藏的形成条件和富集规律,并对有利目标进行了精细预测和描述。其中在陈家庄、太平、王庄-宁海、林樊家、高青、单家寺、八面河、埕岛东坡、埕东北坡等多个区块取得勘探突破和进展,预测有利圈闭面积311.8km2,预测圈闭资源量34000×104t,部署实施探井189口,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168×104t,建成原油年生产能力152.4×104t,加快了该区地层油藏的勘探步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阿尔及利亚某油田最小混相组成流体对地层油的膨胀降粘性研究[J]. 内江科技 2011(06)
- [2].纯梁青城北坡地层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技术[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8(07)
- [3].济阳坳陷地层油藏成藏机制与差异性[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3)
- [4].地层油藏成藏的开发模式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1)
- [5].东营北带浅层地层油藏油气富集差异性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09)
- [6].特低渗透油藏CO_2非混相驱油机理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07)
- [7].CO_2对曲塘区块地层油高压物性影响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3)
- [8].埕北凹陷南斜坡古近系地层油藏超剥边界描述方法研究[J]. 中国科技财富 2012(05)
- [9].溶度差法计算地层油-CO_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J]. 特种油气藏 2013(01)
- [10].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地层油藏地震描述技术[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03)
- [11].金家油田沙一段地层油藏新认识[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16)
- [12].博兴洼陷南坡地层油藏的滚动勘探[J]. 内江科技 2013(05)
- [13].欢26块地层油与CO_2最小混相压力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26)
- [14].地层原油组成差异对高压物性参数的影响[J]. 新疆石油地质 2014(03)
- [15].泡点压力处地层原油黏度预测[J]. 特种油气藏 2014(02)
- [16].地表风化在地层油藏碎屑岩储层中的作用[J]. 特种油气藏 2018(02)
- [17].陈家庄凸起北坡稠油地层油藏扇体侧向封堵性分析[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04)
- [18].低渗透油藏氮气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6(01)
- [19].实施平面调整,挖掘尚店油田东四东五组油层潜力[J]. 科技传播 2011(13)
- [20].低渗油藏注汽相态影响实验[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3(07)
- [21].二氧化碳对川口C4+5油层原油物性的影响[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4)
- [22].一种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划分CO_2驱替相带的新方法——以高89块油藏为例[J]. 科技导报 2013(09)
- [23].超临界CO_2动态混相驱过程机理研究[J]. 钻采工艺 2011(03)
- [24].天然气注入对原油性质影响实验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14(11)
- [25].大庆F区块挥发性油藏流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01)
- [26].三元复合吞吐技术在桩西中低渗断块油藏的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01)
- [27].泡沫油运动形态的可视化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8].济阳坳陷不同序级不整合构造特征与地层油藏[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02)
- [29].注入水对地层油高压物性影响实验研究[J]. 当代化工 2016(01)
- [30].乌尔逊—贝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标签:地层油藏论文; 三重不整合论文; 成藏模式论文; 超剥尖灭线论文; 勘探技术论文; 夹角定量外推论文; 综合评价技术论文;